很多同學並不喜歡和別人討論論文。他們只想聽指導教授的建議修改,也不想浪費時間閱讀他人不成熟的論文寫作。這樣的想法若搭配很願意花時間在同學身上的指導教授,可能可以比較快速的畢業。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同學間閱讀並討論彼此的寫作,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學習機會。相近領域的同學藉由閱讀彼此的東西,可能會有實質上的啟發,領域遠的同學藉由閱讀別人的東西,雖然較難有實質論點上的幫助,但是在閱讀、討論彼此的思路、寫作問題時,對自己其實也很有幫助。學習如何給別人具體可行的意見,其實就是在培養能夠具體化為實際研究的思考,或是培養組織思路的能力,無論是對自己目前的論文,或是比較一般性的思維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數本討論論文寫作的書,也都提到尋找同伴的重要性。這些著作提到的同伴組成有幾種:(1)失寫症小組的組成。此小組針對的是想要寫得更快更好的人而成立的支持小組。這個小組有幾個要素設定具體的短期目標,然後監控小組的進步、力行寫作目標而非其他專業目標、非正式的社會酬賞等。參Paul J. Silvia,賴麗珍譯,《你就是論文寫手:高產量學術寫作指南》(台北市:心理,2010),頁33-38。(2)比較實質性的學術討論小組:這種小組可以包含前一種,但要求對彼此的領域有概括性認識,例如至少都是社會科學領域,而非一人是社會學,另一人是數學。這類學術討論小組的一些技巧和策略,可以參考:Rowena Murray,願肅、燕燕譯,《怎樣撰寫學位論文》(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頁82-83、119-229、188-198;Bronwyn T. Williams、Mary Brydon-Miller,《社會科學論文寫作完全指導手冊》(台北市:湯姆生,2007),頁29-35、161-167。
雖然能夠知道論文寫作時同伴的重要,不過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至少在碩士班階段,在自己班上找到能夠長期相互扶持的同伴不一定容易。在碩士班階段,同學們人生目標的歧異性還滿高的,很多人並不打算繼續攻讀,也不見得都認同前述論文寫作小組的必要性(特別是後一種)。有些同學覺得跟老師meeting就足夠了,有些同學們本身是情侶覺得和伴侶討論就夠了,有些同學覺得彼此感情不怎麼好或氣味不投,不願意花時間在彼此身上,有些同學則是外務繁多,也沒有多餘的心力貢獻在相互支持上。我個人是有想過跨年級的小組,但是由於碩士班修業年限較緊湊,不同年級的人的狀況有相當落差:研一可能還在修課;研二才剛投入論文,方向還不明,也沒有明顯進度;研三寫得正火熱甚至已經畢業…跨年級小組的計畫沒有實現。或許有心的同學如果真的找不到同伴,跨學科看能否達成論文寫作小組的成形。跨學位(碩士、博士)雖是一種可能,但這最後容易變成單向的指導關係,碩士生的影響不大,但要看博士生願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