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與老師相處的「禮貌」嗎?
相較於其他系所,許多社會系老師對學生來說是很可親的,而且一些老師也喜歡學生和他不要那麼有師生的上下關係,而比較喜歡接近朋友的關係。
一些學生或許覺得系上很多老師不是那麼高高在上,因而忽略了一些與老師相處的「禮貌」;另外,或許是教育中也漸漸較不強調上下關係的互動,所以有些同學無意的行為可能會被認為「隨便」、「不禮貌」,甚至觸怒老師。有時候會有不太好的後果。
就師生的互動關係來說,社會系中的老師其實有一些不同類型。有一些老師可能習慣比較傳統的師生關係,該有的禮貌要有,要注意對老師的敬意。另外有一些老師則比較偏好沒有那麼強烈上下關係的形式,而喜歡與學生建立類似朋友的關係,如果對老師表現得太尊敬,老師反而不喜歡。這類的老師在年輕一輩又偏多。同學們一定要注意自己互動的老師是哪一種類型,如果不清楚的話,寧可多想一下該有的禮貌是什麼,不然的話可能會有不必要的誤會與摩擦。
為何說可能有不必要的誤會與摩擦呢?這是因為按照同學的經驗,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老師對待他的方式與以前不太一樣,或按照一般經驗,該怎樣卻沒怎樣。可是同學又沒辦法問或不知怎麼問:「老師怎麼這樣對我?」,而老師又不會明確地告訴同學他現在不是很高興或為什麼不高興,所以同學只好開始回想或許其他同學討論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做錯了。有時候可能是真的沒什麼,是同學想太多,但有時候就可能真的是老師有些地方不是很高興(一個事後驗證的方法是同學猜自己可能是哪裡出問題補救後,老師態度改變)。這樣子猜測老師的想法其實真的很耗心力而且有時也沒必要,甚至同學也不是真的很隨便看待某些事,只是可能因生長環境的因素使同學比較不知道老師們會在意某些事。
如果同學能夠把一些和老師互動的「禮貌」放在心上,其實可以有助於和老師維持良好的關係,或至少消極面不要發生沒必要的誤會和摩擦。
以下是我所記錄的一些同學的慘痛經驗和相互提醒,希望之後的同學們也可以注意。內容不夠完整,十分需要同學的補充。此外,因為以下的經驗只是同學們相互討論的推測,並沒有獲得任何作為當事人的老師的確證,因此也不見得完全是正確的。
你該知道的禮貌(我個人在諸多場合中聽說,無法保證真確性):
(1)在A老師的課堂上,覺得A老師的講法怪怪的,你曾經聽說B老師或C學長姊怎麼說,於是你就跟A老師說:「關於XX問題,B老師或C學長姊曾經說過…」以此來質疑老師。
如果你覺得你不是很能接受A老師的說法,也請你以自己的立場講「我覺得…」而不要引用別的老師或學長姊的話來質疑A老師。你自己可能理解錯別人的話,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隨便引用別人的話來質疑老師,可能會傷害他們的關係,甚至可能反作用到自己。類似這樣的狀況也不只限於課堂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不要隨便引述別人的話,而是要講「我認為…」。
類似看法亦可參:Jian-Hang, Wang,<我在研究所學到的事(未畢業)>(研究生2.0,2010):
所上每位老師都有其自身的利害專長之處,或許每位學生在進研究所一段時間之後,對於一些所上老師可能無法完全認同或者接受之處,也千萬不要太直接表態或者到處四處宣傳,畢竟在尚未安全畢業之前,結果是怎樣都還不知,所以強烈建議不要直接表態出對任何老師的喜悅反應,其實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耳語相傳,那是一件相當引起誤會的事。
(2)在還沒確定正式指導關係前,有些同學會把自己的東西拿給數個老師看。在確定要找哪一個老師指導後,請跟其他老師做一個禮貌性的結尾,例如說「我因為…緣故所以打算找A老師,之後有機會的話,仍想請教老師相關問題,或麻煩老師擔任口委」之類的,而不要無聲無息地消失。
(3)不要做出讓老師誤認指導關係存在的行為,然後又沒頭沒尾的消失。指導關係的建立,有時候不是白紙黑字,而是有一些互動上的線索,通常在某些情況下,好像就是有指導關係存在了。如果你沒有打算找某某老師,就不要做出讓該老師覺得雙方已相互認定為指導關係的行為。縱使你原本打算找A老師,後來決定找B老師,那你也一定要跟A老師說明一下你的狀況,而不要很草率地自己結束這段關係。老師可能也在你身上花了不少時間,也確實應該表達一下謝意,說明自己的狀況。
(4)請跟指導教授確認該如何連絡口委,而不要自己先約。現在大多數的同學都是自己約口委,但是自己私下約,有些被你約的口委老師,可能會覺得很隨便,而且他也不知道是不是你自己亂約亂決定。所以請同學務必請教一下自己的指導教授如何約口委比較恰當。
(5)口委約好了之後,記得要拿紙本或寄紙本給口委,不要寄一個電子檔就了事交差,不然可能給人很隨便的感覺。你可以先寄電子檔,並問口委何時方面拿給他。口委說你不用跑一趟,他自己印,你才不需要給他紙本,而不是由你自己決定要不要給他紙本。
(6)跟老師來回寫e-mail時,要記得「信要停在長輩手中」的原則。例如跟老師往返e-mail時,老師寫給你的東西縱使看起來不是要你回答,但你最好禮貌性地回信給老師說你知道了之類的,而不要看完了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