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徒辛棄疾
2015-02-28煮酒君談史 發表于歷史
南宋詩人辛棄疾一生以「愛國詩人」這一頭銜聞名,他是儒生,卻堅持堅定抗擊金兵,不過辛棄疾在位抗金事業奔波時,也不忘留戀群花叢中,說好聽點,他是一位風流才子,說難聽點,他好色。
南宋給人的印象是積貧積弱,但這在辛棄疾身上一點沒體現出來,他前後賦閒在家達十八年之久,不但沒有貧困潦倒,日子過得還很滋潤,生活水平和收入反差極大,不知是皇帝另外給了賞賜,還是其實他有灰色收入。辛棄疾一生六次被彈劾,每次被彈劾的理由都差不多:好殺人,好財,好色。如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辛棄疾復起知隆興府。浙東安撫使韓侂胄上奏數落辛棄疾的罪狀:「以臣僚言棄疾好色貪財,淫刑聚斂。」。辛棄疾是主戰派,雖不排除有政敵想陷害他,但一個問題被反覆提及,也說明辛棄疾本身做得不好。
史書上對辛棄疾的外貌也有記錄:史書記載辛棄疾「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就是說,他既像關二爺一樣紅臉,又像張三爺一樣有強有力的體魄,這是他既抗金,又好女色的必要條件,床上運動,那也是體力活。流浪詩人劉過在描述辛棄疾時,與史書上差不多:「精神此老健於虎,紅頰白須雙眼青。未可瓢泉便歸去,要將九鼎重朝廷」。所謂青眼,指的是黑眼圈,黑眼圈形成的原因很簡單,一是熬夜,二是性生活過度。
辛棄疾無論當時還是後世,都是一個名聲在外的人,按理說他應該極愛惜自己的名聲,但他對自己好色這一點從不否認,有專家分析說,這叫百口莫辯,有些事情是越描越黑的,所以他乾脆不說了,但讀辛棄疾的詩,我們不難發現,他並不是沒有回應,而是沒有否認,他承認了!他的《鷓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詞最後兩句:「痴卻妒香香睡,喚起醒松說夢些」。他還經常提到自己自己的艷遇,例如他的他的《南鄉子·舟行記夢》:欹枕艫聲邊,貪聽咿呀醉眠。夢裡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後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只記得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可見,辛棄疾不僅有侍妾,還經常和不知名女性發生一夜情。
辛棄疾早在宋歸南時,就有了妻子范氏,范氏知書達理,極富才情,每每辛棄疾外出飲酒時,她都會在窗戶上寫字,規勸辛棄疾不要酗酒。范氏應當陪伴辛棄疾很長時間,至少在辛棄疾五十歲生日的時候她還活著,但辛棄疾不會滿足於一個女子,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上說:「田田、錢錢,辛棄疾二妾也……常代辛棄疾答尺牘。」辛棄疾當然不止這麼幾個侍妾,《詞苑萃編》中云:「呂婆有女事辛幼安,以微事觸怒逐之」
此外辛棄疾對妓院也很有感情,曾因為妓院妓女和地方官吏爭風吃醋,最後以官大壓人,敲詐對方作為終結。喜歡辛棄疾的看官,都指責當時的諫官和皇帝,不明好壞,不探究竟,但觀辛棄疾一生,諫官的彈劾和皇帝最終的審判也沒有錯,畢竟人無完人,辛棄疾身上的光芒太大,以至於掩蓋了他身上的缺點,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否認他是一個有缺點的人。
不過,好色雖然不好聽,但讀書人的事能叫色嗎?這叫風流才子。
辛棄疾,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詞作以豪放著稱,一生力主抗金。與蘇軾並稱「蘇辛」。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詞之外,辛棄疾的書法也值得稱道。他的字與詞一樣,筆勢磅礴,充滿豪情。
《去國帖》是辛棄疾僅存的墨跡珍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紙本,冊頁,縱33.5cm,橫21.5cm,行楷書,請欣賞。
釋文:「棄疾自秋初去國,倏忽見冬,詹詠之誠,朝夕不替。第緣驅馳到官,即專意督捕,日從事於兵車羽檄間,坐是倥傯ㄎㄨㄥˇ ㄗㄨㄥˇ窮困窘迫,略亡少暇。起居之問,缺然不講,非敢懈怠,當蒙情亮也。指吳會雲間,未龜合併。心旌ㄒㄧㄣ ㄐㄧㄥ人心神不寧,如搖晃的旌旗一般所向,坐以神馳。右謹具呈。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札子。」
以《論語》全書二十篇而言,最後的幾篇等於作結論了。尤其陽貨第十七篇,是上論第七篇《述而》的引伸,所講大都是孔子為人處世的重點,後世用來作為借鏡。古人所謂借鏡,普通人是用鏡子來照衣冠儀容是不是整齊,人生就是用前輩作鏡子反照自己,也就是效法、警惕的意思。
這裏用來借鏡的重點,是人生的出處,在古書上“出處”這個名詞,很多地方可看到,現在很少人用了,意思是人生的第一步,要如何起步?人生的第一步很重要,如果第一步走錯了,就會永遠的錯下去。在歷史上,在個人,這種例子很多,所以人生的出處,對於過去的知識份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宋朝辛棄疾(稼軒),在宋代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他比岳飛遲一點,差不多與朱熹同時,山東人,很有學問。當時元朝還沒有起來,北方為金人所據,他有豪俠之氣,文武全才,不受一般的習俗所規範,(以現代名詞來形容就是太保,不過本質上並不是現代行為不良的太保。)十九歲的時候立志報國,和許多青年,要反抗金國,光復國土,而能號召到幾千人起義,然後占山打游擊。他曾經認為某個人有將才,推薦給南宋,不料這人叛變了,他聽到消息後,單槍匹馬,闖到敵人的陣地裏,把這個叛徒抓回來。從這件事看起來,他的武功膽識都不簡單。後來他帶了一萬多人,渡江回到南宋來。可是他和岳飛的志向是一樣的,天天想恢復國土,趕走金人,南宋始終沒有重用他,而成為了有名的詞人。凡是講到文學,講到宋詞,沒有不提到他的。
我們就看他一生的出處,年輕時是“太保”,充滿了豪俠之氣,文武全才。中間起來打游擊,能在敵人的區域中帶上萬人渡江過來,向南宋上了幾次恢復國土的計畫,可是南宋的君臣不想北伐,沒有採用他的意見。後來成了有名的文學家,也是有名的理學家。在南宋做官時,因為才氣太高,受了很多打擊,幾次免官,人家檢舉告發他“貪財好色”四個字,但都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他不在乎,下臺就下臺。可是每次碰到地方上出了問題,兵變了或政治上出毛病了,又起用他,調去平亂、整頓,他去了以後,不到幾個月就把這些事辦好了,他的才具之大,由此可知。我們今天提到他,就是因為他始終抱定了立身出處要正大,不管表面的行為怎樣,他的立身出處則始終是正大的。這一點在他晚年的詩詞裏,就看到很多,其中當然也有牢騷,可是站在文學的立場,看他的成就那麼高,修養好,儒、釋、道三家無不曉通,雖有牢騷,到底情有可原,就是這樣一個怪人。我們現代如果認真研究歷史,鼓勵青年們效法辛棄疾這一類的人,也是有道理的。
我們講到出處兩個字,來看看他的詞,其中有一闋就說
“出處從來自不齊,後車方載太公歸;
誰知寂寞空山裏,卻有高人賦采薇。
黃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時,
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
我們為什麼講辛棄疾和他的出處?因為《陽貨第十七》這一篇書,大部分都是講孔子的出處。我們如果把辛棄疾這闋詞中上半闋四句話的觀念,都記住了,然後研究到了《論語》第十七篇的一半,就可以用辛詞這四句話,作陽貨這篇上半篇的結論。
陽貨第十七共26,取其前半13
1 陽貨: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貨: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他便送給孔一隻熟乳豬,想讓孔子去他家緻謝。孔子乘他不在家時,去拜謝。卻在半路上碰到了,他對孔子說「來,我有話要說。」孔子走過去,他說「自己身懷本領卻任憑國家混亂,能叫做仁嗎?」孔子說「不能。「想做大事卻總是不去把握機遇,能叫做明智嗎?「不能。「時光一天天過去,歲月不等人埃「好吧,我準備做官。」
2 陽貨: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陽貨: 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衹是習俗使人有了差別。」
3 陽貨: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陽貨: 孔子說「衹有上等人聰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變的。」
4 陽貨: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陽貨: 孔子去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一笑說「殺雞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對他說「以前我聽您說過:『君子學道就會愛護別人,小人學道就會服從指揮。』」孔子說「同學們,子游說得對,剛才我是在開玩笑。」
5 陽貨: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陽貨: 公山弗擾占據費市反叛,來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高興地說「沒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他那裏去?」孔子說「他來召我,難道是說空話?如果有人肯用我,我也許就會建立又一個強盛的王朝。」
6 陽貨: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陽貨: 子張問仁,孔子說「能在天下推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了。「哪五種?」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會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擁護,誠實就會受到重用,勤敏就會獲得成功,慈惠就會有本錢使用人。」
7 陽貨: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陽貨: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說「以前我聽您說過:『親自做了壞事的人那裏,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占據中牟反叛,你卻要去,怎麽解釋?」孔子說「對,我說過。沒聽說過堅硬的東西嗎?磨也磨不壞;沒聽說過潔白的東西嗎?染也染不黑。我豈能象個瓠瓜?光掛在那裏而不讓人吃呢?」
8 陽貨: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陽貨: 孔子說「仲由啊,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六種弊病嗎?「沒有。「坐下,我對你說。好仁不好學,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學,弊病是放縱;好信不好學,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學,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學,弊病是破壞;好剛不好學,弊病是狂妄。」
9 陽貨: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陽貨: 孔子說「同學們,為什麽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衆,可以抒發不滿。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10 陽貨: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陽貨: 孔子對伯魚說「你讀過《周南》《召南》嗎?一個人如果不讀《周南》《召南》,就好像面對著牆站著而無法前進。」
11 陽貨: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陽貨: 孔子說「禮啊,禮啊,難道衹是紙張在說話嗎?樂啊,樂啊,難道衹是鐘鼓在發音嗎?」
12 陽貨: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陽貨: 孔子說「外表威嚴而內心怯懦的人,用小人作比喻,就象挖牆洞的小偷吧!」
13 陽貨: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陽貨: 孔子說「老好人是敗壞道德的人。」
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形容花燈之多如千樹花開),更吹落,星(比喻燈)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指音樂)聲動,玉壺(指月亮;或指燈)光轉,一夜魚龍(如魚如龍的花燈)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指仕女的裝扮),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零落)處。
鷓鴣天
唱徹《陽關》(送別的曲子)淚未乾,功名餘事(功名的是次要的)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江頭風浪不是人生最艱難的遭遇),別有人間行路難。
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言春已盡,不再歸來)。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指漢武帝時,陳皇后受冷落,別居於長門宮的事)。
千金縱買相如賦(陳皇后以千金請司馬相如作賦,以挽回武帝之心), 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楊貴妃及趙飛燕雖然寵愛一時,最後都落得不好的下場)。
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詞末暗喻南宋西薄西山,前途黯淡)。
永遇樂 (千古江山)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劉裕;南朝宋武帝,出身平民)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形容劉裕北伐勢如破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文帝時企圖北伐,卻一敗塗地)。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詞人回憶四十三年前,由北方歸宋時,與金兵戰鬥的情景)。
可堪回首,佛貍(ㄅ|ˋ ㄌ|ˊ)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後魏太武帝,小字佛貍;暗喻敵人佔領區的廟宇香火鼎盛,土地已非我有)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菩薩蠻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故國為異族統治,已不可見)。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鷓鴣叫聲:行不得也;暗喻復國無望)。
滿江紅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往事如夢,故言:夢中行遍)。
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雙)平生屐(一生能穿破幾雙鞋?引用世說新語阮孚好鞋的典故)?
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作者時年四十歲)。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
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
樓觀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指戰爭還沒結束)頭先白。
歎人生,哀樂轉相尋(循環),今猶昔。
鷓鴣天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ㄔㄢ;車上的帷幕)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轆(ㄌㄨˋ;箭袋),漢箭朝飛金僕姑(箭名)。
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ㄗ ㄒㄩ;生在嘴邊的短毛)。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朝廷主議和,復國策略無用,拿來換鄰家的種樹書;寫的無奈悲嘆)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浙東安撫使等職。辛棄疾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以恢復中原為志。然後他的抗金主張,遭到主和派的打擊, 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其詞豪放奔放,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