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注】夫非譽皆生於不足。故至足者,忘善惡,遺死生,與變化為一,曠然無不適矣,又安知堯桀之所在耶! 【疏】此合喻。夫唐堯聖君,夏桀庸主,故譽堯善而非桀惡,祖述堯舜以勗將來,仁義之興,自茲為本也。豈若無善無惡,善惡兩忘;不是不非,是非雙遣!然後出生入死,隨變化而遨遊;莫往莫來,履玄道而自得;豈與夫呴濡聖跡,同年而語哉!
* 濡ㄖㄨˊ浸溼;
* 呴ㄒㄩˇ張口哈氣使對方溫潤
*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道可,道非,常道 >> 無招勝有招。
*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而生其心=放下得失榮辱,活在當下 <打坐時(當下)若能做到氣住脈停,豈不日月合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尤其在打坐”數息”時,全身氣脈到後腦會有感覺(通電),那就是放空的結果,一旦出現這種感覺,請專心數息以延續放空之(無我也=disconnect yourself from everything--regardless winning or losing)!
*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一切法象,不是為自己(忘了自己),不是為某人(忘了某人),不是為一群人(忘了某些人),不是為某一段特定的時間(忘了時間)! 其實天或道是不論時空人物的。打坐難熬嗎? 入道的話,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