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物料需求展開

  • 6.3.1 物料需求展開簡介

物料需求展開是整個物料需求中最重要的一環,為正確展開一個物料需求計劃,需要下列三項資訊:

1. 主生產排程資料

2. 物料清單資料

3. 庫存資料

物料需求展開透過主生產排程資料瞭解各項產品之需求,並將此需求透過物料清單資料轉換為各零組件之所需數量,再配合現有庫存資料以瞭解所需實際生產或採購之零組件數量,同時利用物料清單資料中之生產 或採購前置時間,決定所需零組件之實際生產或採購時點。因此,物料需求展開乃在決定各零組件依次投入現場的數量及時間,其實際展開方式通常由成品向原物料的方向倒推。

在MRP展開過程中所使用的表格資料與MPS類似,其中包含下列資料:

1. 項目(item):說明目前資料表格所處理之項目,如上述討論此項目有可能為成品、半成品及原物料。

2. 批量(lot size):決定每次生產或採購數量之方式,其意義與MPS中的生產計劃量略同,例如:如果 lot size為500,則每次生產或採購數量為500,其他另有一些訂購決策,例如:L4L、LTC、LUC等。

3. 前置時間(LT):如物料清單中描述,代表了目前所處理項目之生產或採購前置時間。

4. 毛需求(gross requirement):如果該項目為MPS中所考慮之項目,則毛需求即直接自MPS中轉出,如果該項目不為MPS中所考慮之項目,則毛需求由MRP展開過程中該項目之上階表格資料轉出。

5. 在途量(scheduled receipt):係為已開立的訂單(可為外購的採購單或內製的訂購單),但尚未進貨或完工的數量。

6. 庫存量(projected on-hand):其意義與MPS中的預計庫存量略同,均是表示目前之庫存量。

7. 淨需求量(net requirement):毛需求量-庫存量

8. 預定開出訂單量(planned orders release):依照淨需求量的要求考慮批量的限制決定訂單量,並依照前置時間往前推移所開出的訂單。

  • 6.3.1 範例一說明

某公司生產兩項產品:A和B。預計在第八週時需要A產品100個、第六週時需要B產品200個。而其產品之MRP展開(如下圖1)透過其產品物料清單(如下圖2)的資料以瞭解各項產品之需求,並將此需求透過物料清單資料轉換為各零組件之所需數量(如:生產一個A產品需要三個C和二個D所組成,生產一個B產品需要則由三個D所組成),再配合現有庫存資料(A、B、C、D分別為10、5、140、200)以瞭解所需實際生產或採購之零組件數量,同時利用物料清單資料中之生產或採購前置時間(A、B、C、D分別為3、2、4、2),決定所需零組件之實際生產或採購時點。至於其他相關的條件:A、B、C、D的批量大小(lot size)分別為1、1、150、250;預計D在第二週會有250個完成品。

(圖1)

(圖2)

步驟一:以A而言第八週需要100個,因第七週庫存量為10,而第八週需求量為0,所以第八週的淨需求為90(=100-10),所以只需生產90個,又生產前置(LT)時間為3週,故在第五週時需下訂單的數量為90(planned orders released=90)。同理可知B產品在第六週需要200個(毛需求=200),LT=2且庫存量為5,故淨需求=195,故在第四週時planned orders released=195。

步驟二:由步驟一可知,A產品在第五週時預定開出訂單量(planned orders release)為90個,由物料清單可知A產品需要三個C和二個D所組成,所以實際上在第五週時需要270(90*3)個C和180個D(90*2)的原物料到達,也可以說C的毛需求為270、D的毛需求為180。同理可知,B產品在第四週淨需求=195,故第四週時需要585個D(195*3)的原物料到達。因此我們可以說:下階(子項)項目的毛需求即為上階(父項)項目的淨需求量。

步驟三:決定了C、D的毛需求量,再配合庫存量即可決定C、D淨需求量,第五週C的淨需求量為130(=270-140),又因第五週時預計庫存量為20,所以總共需要150個,LT=4,最後我們必須在第一週時下訂單,其數量為150個C。以此類推D。

除此之外,如有在途量(scheduled receipt)時亦需考慮進去,以D而言,目前手上的庫存量為200,二週後,需求為0,在途量為250,故庫存量變成為450(=200+0+250),三週後,庫存量變成為450(=450+0+0)。

經由上述步驟反覆求得的結果,可以以下列方式表示:

  • 6.3.2 範例二說明

就如同範例一的說明,先決定其上階層的需求,再逐一的向下推展即可得。此範例是說明生產一積木磚塊的產品所需的原物料及半成品如物料清單圖(如下圖所示3)。其MRP的展開計算如MRP展開圖(如下圖4)所示。

(圖3)

(圖4)

其中需特別注意的是:批量大小(lot size)的考慮。以項目為paint而言,在第四週時淨需求為31.25,LT=2,照道理說應該在第二週時下訂單其數量為31.25,但是因為訂購決策中生產或採購數量的決定,所以每次生產或採購數量必須以此為依據,paint的批量為32,所以每次的採購數量必須為32,因此在第二週時訂單數量更改為32,而不是原來的31.25。Wax的項目亦同,第四週時淨需求為62.5,LT=2,而第二週時訂單數量依照其批量大小為63而由62.5更改為63。

本範例最終訂購數量及時間點,如計劃訂單圖(如下圖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