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獨立需求與相依需求
需求的來源可分為二種:
1. 獨立需求:其需求不直接來自於其他產品或服務,通常由市場決定。例如:汽車的銷售量便是一種獨立需求。當我們考慮預測時,通常所指的都是獨立需求。
2. 相依需求: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來自於其他產品或服務,相依需求通常由獨立需求所決定。例如:汽車銷售量確定後,所需輪胎的數量便是一種相依需求。對於相依需求的管理,通常可透過MRP來進行。
3.1.2 獨立需求的組成成分
一般來說,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可分為六種型態,其可見下圖需求類型圖:
1. 平均需求(Average demand):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需求
2. 趨勢(Trend):指在某一範圍內,觀測值逐漸且緩慢的上升或下降,例如:人口逐年增加。
3. 季節性(Seasonal element):由於氣候或人為因素,使得觀測值在短期(多為一年)內十分規則且定期的變化。例如:冷氣機的銷售量在夏季比在其他季節還多。
4. 循環週期(Cyclical element):超過一年以上(通常為4-8年)的循環像波浪式的觀測值變化,大多是政治選舉、戰爭、經濟蕭條或社會性壓力所引起的。例如:經濟景氣循環影響塑膠公司的產品銷售量。
5. 隨機變異(Random variation):是偶發事件所引起的。去除上述對需求的已知因素(如:平均、趨勢、季節、循環、自我相關)外的其他變動影響因素稱之。
6. 自我相關性(Autocorrelation):表示事件的持續特性。更明確的說,在任何一點的期望值是與他自己過去的值有高度相關。
3.1.3 預測類型
預測可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
1. 定性(Qualitative):主要是基於專業知識的判斷,而依其資訊獲得的方式,或來源或是判斷者之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方法。
2. 時間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 也可以稱為定量分析。認為過去需求的相關資料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需求。過去的需求類型如上述所討論的,故在此不一一說明。
3. 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ships):假設需求是與環境中的許多因素有相關,例如:銷售可能會受廣告、品質、競爭者所影響,一般以線性迴歸來討論。
4. 模擬(Simulation): 是一種動態模型,通常以電腦為基礎,允許預測者對未來預測情境,在一個規範的假設下做預測。
一般而言,在為期3個月內的短期需求預測,可以使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因果關係法以及定性預測法;而3個月至2年的中期需求預測,則建議採用因果關係法以及定性預測法;至於大於2年的長期需求預測如中期預測一樣使用因果關係法以及定性預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