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風波 千古名畫國寶《#韓熙載夜宴圖》
背後,是其仕途坎坷的歷史
2021 08/31 觀看次數: 236542次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吉玉珊社長 於 #新北市 編輯報導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背後,是其仕途坎坷的歷史
韓熙載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三朝老臣,事後主李煜時,南唐正處於朝不保夕的風雨飄搖之中。眼見李煜醉心於尋歡作樂,荒廢國家大事,韓熙載曾經試圖勸諫,可惜李煜不但充耳不聞,反而對他心生疑惑。為求自保,韓熙載惟有裝扮成生活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後來李煜派人窺探實情,畫師便畫下了《韓熙載夜宴圖》,以便向後主彙報。雖然畫此圖的目的是為了向李煜彙報韓熙載的行為,但卻在無意之中成就了一幅流傳後世的絕世精品。從韓熙載個人的修為來看,有人認為,倘若韓熙載跟隨的是有作為的明主,或許歷史便會改寫,或許韓熙載會成為一代賢臣,而不是亡國之臣、荒淫之臣。可是,歷史是無情的,沒有倘若與或許。
韓熙載的先祖在先秦時期居於南陽(今河南濟源縣、淇縣之間),晉末為避戰亂,遷居到昌黎(今遼寧義縣)。昌黎韓氏在唐代曾出了一個著名人物,即大詩人韓愈,遂使昌黎韓氏聲名遠播,也使許多韓姓人都以出自昌黎為榮,加之韓熙載與韓愈很可能出自同一遠祖,由是,後人便稱其為昌黎人。但至少在唐朝後期,韓熙載家已經遷到了北海(今山東東南)。其曾祖父韓鈞,擔任過太常卿;祖父韓殷,任侍御史;父韓光嗣,任秘書少監、平盧觀察支使。不過,他的父親雖然沒有多少作為,卻卷進了一場兵變,並導致了韓熙載不得不南遷江南,以避禍亂。
韓熙載自幼勤學苦讀,后隱居中嶽嵩山讀書,約二十歲遊學洛陽,參加科舉考試,一舉考中進士,此時年齡大約在二十二歲至二十四歲之間。韓熙載在後唐同光年間考中進士后,是否擔任過官職,史書沒有記載。但不久就發生了其父被殺的事件,株連整個家族,因此韓熙載不得不逃離中原。
韓熙載裝扮成商賈,經長途跋涉,於吳順義六年(公元926年)七月,到達吳國都城廣陵(今江蘇揚州)。為了獲得吳國的接納,他首先向吳睿帝楊溥上了一個介紹自己籍貫、出身、投吳原因以及平生志願,類似於投名狀的《行止狀》。這篇《行止狀》文采斐然,氣勢恢宏。雖是請求對方接納自己的投名狀,卻絲毫沒有乞求之意,反而氣勢如虹,暢述平生之志。從投名狀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年輕的韓熙載確有傲視天下的才能和志向遠大的抱負。然而卻極易招致非議,以至被視為狂妄不羈之徒。
當時,掌握吳國實際大權的是徐知誥,也就是後來的南唐烈祖李昪,韓熙載想要得到重用,首先必須要得到他的賞識。但韓熙載並沒有被重用,先後充任滁、和、常三州從事,這可能跟他給人留下狂妄不羈之徒的印象有關。十年後,直到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李昪完成禪代,建唐稱帝,才把韓熙載從外州召回都城金陵,授予秘書郎,並掌太子東宮文翰。李昪對韓熙載說:「卿雖然早登科場,但卻未經世事,所以命你任職於州縣,今日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飭,輔佐我兒。」
不過韓熙載卻不這樣認為,李璟即位后,他曾對人說:「先帝知我而不重用,只因為我是幕客之後。」韓熙載的父親是觀察支使,屬於幕職官系列。韓熙載言下之意是因為自己門第不高,才得不到李昪的重用,可見他並沒有認識到其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其實李昪出身社會下層,如何會以門第高低取人?他重用了許多門第不高的庶族家庭。李昪生活簡樸,處事謹慎,不喜張揚,而韓熙載卻恰恰相反,性格孤傲,不拘小節,這樣自然難獲李昪的賞識。可見,無論多麼聰明的人,認識別人容易,了解自己反倒很難。韓熙載對此次升職,並沒有心存感激,也不上表稱謝。他每日在東宮與太子李璟談天說地,論文作詩。韓熙載在東宮一待七年,日子過得倒也安逸。與太子的長期相處,使李璟對韓熙載的才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先主李昪駕崩,太子李璟即位。因韓熙載是東宮舊僚,李璟便任命他為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賜緋。唐五代時規定,五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緋(紅)袍,韓熙載仍是六品的官員,按規定不能服緋,所以李璟特意賜緋,這樣他就可以與五品官一樣穿緋袍了。又因為先主新喪、新帝即位,禮儀繁多,所以李璟又給韓熙載加了太常博士之職。這個官職掌五禮,擬謚號,是國家在禮儀方面的學術權威,可見李璟對韓熙載之器重程度。在此之前,韓熙載除了談論詩文外,從不過問政事,出於報答李璟的緣故,此時的韓熙載無所隱晦,盡展平生之學,凡應當施行的大事,他都以積極的姿態參預其中。
按禮,皇帝死後,都必須擬定一個廟號。南唐以唐朝皇室的後裔自居,於是有人認為李昪在唐昭宗之後,其廟號應稱「宗」,韓熙載與司門郎中蕭儼、給事中江文蔚等,均認為李昪乃是中興之君,應當稱為「祖」,於是遂確定李昪廟號為「烈祖」。在這件事上韓熙載的作為甚得中主李璟的歡心。但韓熙載並不是善於逢迎的人,故不可能事事都讓李璟滿意。
李璟即位之初,便改升元年號為保大。韓熙載認為,按照禮制新帝即位的次年,才可以改元,還說什麼「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師古,何以訓人?」李璟以詔書已頒,不便改動為由,拒絕了韓熙載的建議。由於李璟是一個寬厚的人,所以韓熙載唱反調並不影響他對韓熙載的信任。在這個期間,韓熙載對吉凶儀禮不當者十數事,都進行糾正,盡到了太常博士的職責。韓熙載的這些表現,李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遂令韓熙載以本官權知制誥,對他委以更重的職責。
按照唐五代時期的制度,置中書舍人六員,其中一員掌管起草詔敕的工作,稱知制誥;如果以其他官員兼管這項工作,則稱兼知制誥或權知制誥。韓熙載任此職,除了表明李璟對他的信任外,同時也極大地加重了他的權力。韓熙載所起草的詔誥,文字典雅,有元和之風,甚得輿論的好評。但韓熙載畢竟是書生,一旦得到重用,惟知盡心為國,全然不知如何保護自己。他任知制誥以來,感中主李璟的知遇之恩,對於朝中大事,或駁正失禮之處,或指謫批評弊端,章疏連連不斷,引起朝中權要的極大忌恨與不滿,尤其是宋齊丘、馮延巳的不滿,使韓熙載日後的仕途充滿了坎坷與艱辛。
作品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細緻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艷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羈、沉鬱寡歡的複雜性格。全圖共分為五個段落,首段“聽樂”,韓熙載與狀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傾聽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彈琵琶,旁坐其兄,在場聽樂賓客還有紫微朱銑、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雅、全卷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各個情節,每段以屏風隔扇加以分隔,又巧妙地相互聯結,場景顯得統一完整。佈局有起有伏,情節有張有弛,尤其人物神態刻畫栩栩如生,如“聽樂”段狀元郎粲的傾身細聽動姿、李家明關注其妹的親切目光、他人不由自主的合手和拍;“觀舞”段王屋山嬌小玲瓏的身姿、德明和尚背身合掌低首而立的尷尬狀等等,傳盡心曲,入木三分。最出色的還是主人公韓熙載的刻畫,長髯、高帽的外形與文獻記載均相吻合,舉止、表情更顯露出他復雜的內心。一方面,他在宴會上與賓客觥籌交錯,不拘小節,如親自擊鼓為王屋山伴奏,敞胸露懷聽女樂合奏,送別時任客人與家伎廝混,充分反映了他狂放不羈、縱情聲色的處世態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滿懷憂鬱,如擂鼓時雙目凝視、面不露笑,聽清吹時漫不經心,與對面侍女閒談,這些情緒都揭示了他晚年失意、以酒色自汙的心態。畫家塑造的韓熙載,不僅形象逼肖,具肖像畫性質,而且對其內心挖掘深刻,性格立體化,可以說真實再現了這位歷史人物的原貌。
作者 顧閎中,約910年生,980年逝世,五代南唐畫家。江南人。元宗、後主時任畫院待詔。工畫人物,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善於描摹神情意態。存世作品有《韓熙載夜宴圖》卷,繪寫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夜宴,該畫構圖嚴謹,人物造型秀逸生動,線條遒勁流暢,色彩明麗典雅,在技巧和風格上比較完整地體現了五代人物畫的風貌,堪稱中國畫史上的名作。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分為五段:悉聽琵琶、擊鼓觀舞、欣賞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暫歇、清吹合奏、曲終人散。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這幅長卷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設色工麗雅致,且富於層次感,神韻獨出。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由成都飛赴北京,於當年底以500兩黃金的巨款,收得《韓熙載夜宴圖》。
1951年,張大千從印度回到香港。當時,在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下成立的秘密「收購小組」負責人徐伯郊與張大千往來甚密,鄭振鐸指示徐伯郊努力通過張大千收購流失在外的中國書畫名作。徐伯郊利用自己是香港銀行高級職員,又是著名收藏家的便利,照顧張大千的生活。張大千對他非常感激,把他當知心朋友。
韓戰爆發後,張大千欲舉家移民南美。鄭振鐸得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寫信給徐伯郊,指示他在港多與張大千接觸,一是希望他能夠回內地,二是希望通過他的關係,爭取將流失到美國、日本等海外的中國古代書法名繪收購一些回來。
當徐伯郊把鄭振鐸來信的內容告訴張大千之後,張大千對鄭振鐸的關心、慰問非常感動。儘管出於種種原因,張大千仍準備移居海外,但他卻把自己最心愛的《韓熙載夜宴圖》、董源畫《瀟湘圖》、北宋劉道士畫《萬壑松風圖》等一批國寶,還有他以前收集到的一些敦煌卷子、古代書畫名跡等珍貴文物,一起共折價僅為2萬美元,以極低的價格全部「半送半賣」給了祖國。這批珍貴文物皆由徐伯郊經手,由國家文物局全部收購,終於回到了中國的懷抱。
(本篇完)
外部連結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千古佳宴寓玄機顧閎中繪《韓熙載夜宴圖》
#人民網-故宮讓"韓熙載夜宴圖"動起來觀眾可與千古佳作"對話"
#歷史趣聞-韓熙載夜宴圖裡鮮為人知故事夜宴圖中的和尚
#文史網-韓熙載夜宴圖賞析
#南管漢唐樂府數位館-韓熙載夜宴圖
#榮寶齋-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宋朝繪畫 #作品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畫作 #人物畫 #畫卷 #中國一級文物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五代十國背景作品
唐朝結束後,曆史進入短暫的五代十國時期,江南一隅建立的南唐,定都金陵。它的著名國主就是著名的書畫皇帝李煜。李煜的絕世才情影響了南唐風氣,所以他手下的大臣們也都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千載古畫《韓熙載夜宴圖》,便誕生于這杏花春雨的江南之國。
《百家講壇》是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爲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選擇觀衆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爲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曆史、中國文化。具有科普曆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
《百家講壇》超清全集: https://goo.gl/hmx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