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17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 #吉玉珊社長 採訪編輯於 #台北市陽明山文化大學 觀看次數:31,953次
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因喻文芳院長邀約,我們來到一個山清水秀美不勝地的台北市陽明山文化大學校內,這裡的校園文化景色讓人驚嘆不已,更讓我們感到驚艷的是有幸能夠親眼見到及採訪到歐豪年大師的畫,原來歐豪年美術館在此成立及展覽,真是一個十分難得的際遇。在他的畫裡,我們可以充分的看出,無論是山川人物之縱錯,鳥獸草木之性情或是池榭樓台之矩度,他都能達到切實深入其理,曲盡其態,存其形貌,而全其神趣的境地。以致與教育電台徐德芳主持人結束聯訪別離後,還是讓我們流連忘返。
一代宗師黃賓虹說得好:「大家不出世,或數百年而一遇,或數十年而一遇,而惟時際顛危,賢才隱遯,適志書畫。」是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迄至二代趙少昂、黎雄才等人之後的第三代傳人。溥心畬、張大千和黃君璧,被喻為「渡海三家」,而歐豪年則相提並論為「渡海第四家」,足見其畫壇巨擘角色。
三十多年前,歐豪年的業師-以花鳥、草蟲將嶺南畫風發揮到極致的趙少昂,在歐豪年大師應當時的中國文化學院創辦人張其昀之邀到台灣定居時,曾贈句「自有高人韻,空山任鳥啼;扶搖雲漢路,回首萬峰低」。以此詩讚美、鼓勵高足。而歐豪年也不負所望,三十年來,除了個人的創發,成為名滿國際的大師外,更將嶺南畫風發揚光大,成為中國水墨傳承千年的重要畫派之一。
吳伯雄贈習近平【河清圖】 歐豪年名震兩岸
歐豪年大師,說話就跟他的名字中間有個豪字一樣,聲若洪鐘,年紀80多歲了,依然有夢,依然有要做的事。問他畫作呈現的意境是什麼?歐豪年說:【我的畫,就是呈現歐豪年的個性、生命,要用中國的筆墨,畫出中國的文學,中國的學術思想與趣味】。
回首往事,歐豪年大師感謝蔣夫人的喜愛,是對一位畫家來說,莫大的榮耀。2013年,吳伯雄拿歐豪年大師的畫作河清圖,送給習近平,深邃意義為何,歐豪年說,這是代表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民族情懷,中國人在人文上意境上能怎樣呈現,關於兩岸的一個心態,兩岸的情意,兩岸的夢如何前進,用他創作的詩,“中華兒女景河清,台北欣今淡水平;山麓松高梅竹茂,寒歲耐雪作嘉盟。”期待兩岸能夠打成一片,一團和氣。
張大千在舊金山盛讚歐氏的才能:「豪年道兄,纔一落筆,便覺宇宙萬象,奔付腕底,誠與造物同功。」而日本著名的畫論家河北倫明在東京稱道歐氏的畫風:「歐豪年的畫風,如以日本近代畫家相比,則較接近竹內棲鳳,但棲鳳畫風較為細緻奇逸,豪年則雄厚豪放,也許這就是中、日兩國民族性格上的差異之處。」藝評家植村鷹千代推崇謂:「歐氏畫作在表現近代感中,更使人感到中國人的豪邁與莊嚴。」
在近年水墨畫力求突破創新的風氣下,許多藝術家努力融合中西,歐豪年對畫壇求新求變的努力之餘,卻仍一再提出他積極而審慎的意見,期待今日的水墨畫,參考西方的是文藝復興以來學術的精華,而非徒然步趨西方時尚,免流於西方的附庸。事實上中國的哲學思潮以至書香的典雅,仍是國族可貴的遺產。此際我們根據上述的主張,再看歐豪年的畫作淋漓酣暢的山水,神全意足的鳥獸、性格鮮明的人物,寫境抒情的即興詩作,再配上他那一筆狂放恣肆的行草書,恰到好處的留白,將大自然千變萬化的美,透過藝術家敏銳的眼睛及心呈現在筆下,既不脫於現實之真,又能將胸中丘壑一一托出,讓人觀之如入其境、回味再三,真可說是領略自然真髓,為中國傳統水墨再創高峰。
許多人都知道,歐豪年一九三五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茂名縣,出身嶺南世家,國學底子深厚,書與畫皆出於自學,每從父親往來知交文士,及家中收藏名家書畫去請益探討。他本來對文學、藝術都有興趣,無形中眼界自然就高。天才橫溢又用功的他認為:天下是靠自己打的,哪一個是靠「培養」出來的?
然而,再有才氣,如果碰不到明師也很難有所成就。歐豪年一九五0年侍從父母移居香港,正逢集嶺南畫派大成的趙少昂畫師歐遊返港,他17歲師從嶺南畫派巨擘趙少昂便投入門下,力學精研。畢業於嶺南藝院,是嶺南畫派再傳弟子。他的藝術創作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繪畫遍涉山水、人物、花鳥、畜獸、書法詩詞等多門類,不僅繼承嶺南畫派「調和中西」的創作傳統,更以「融會古今」的藝術態度,取得了多元的藝術面貌。十七歲的歐豪年對於嶺南畫風豐沛的生命感十分相投,再加上他執著不懈的努力,很快就有傑出的表現,卓然有成,二十歲左右即參加東南亞巡迴展。往後數十年來不斷應邀在海外各地展出,備受國際藝壇之肯定與推崇,並於一九九三年榮膺法國國家美術學會巴黎大宮博物館雙年展特獎,那是首次採納東方水墨畫的特獎,同時膺獎的有大陸八十歲高齡的吳作人。二人先後且都曾於巴黎賽紐斯基東方美術館,有長達三閱月的個展。歐豪年續於一九九四年及一九九五年,先後獲頒韓國圓光大學榮譽哲學博士及美國印第安那波里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其藝術成就之卓著於此可見一斑。
個性豪邁、待人誠懇而謙遜的歐豪年並不強調自己是「天才」,只承認他的確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並且熱愛繪畫。直至今日,他還是時時畫、天天畫,並且最怕一件事物畫得太好、太滿。「畫溜了」他說,就不容易進步了。所以他每年出門旅行都帶著畫具,隨時現場寫生。如上黃山,看到感動的景象隨時可停下,時間長就畫細一點;有時只有一剎那,像是在飛機俯瞰北極冰原,就以簡筆寫意,回來再補,或就保留原來的樣貌。看他隨手攤開大型畫冊般的自製寫生本,黃山、桂林、九寨溝呼之欲出、險然已是「信手拈來皆佳作」的地步了。
對於水墨筆鋒、水韻、佈局等繪畫條件,歐豪年常說,這少年時就要自我鞭策,潛心鍛鍊,才能得心應手到老依然靈活應用,能有無窮的變化,而且上述變化既能與藝術家的思維緊扣,自然隨心所欲,無所謂意,亦無所謂工了。
嶺南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三人在清末創下嶺南畫派,歐豪年自老家收藏及參觀畫展時便情有獨鐘,如今雖已成大師巨擘,依然萬變不離其宗,對前人的筆墨與理念,工意並行的精神深得個中三昧,且從個人的執著寫生體驗中,對狀物傳神造境有獨特心法,使得嶺南畫派越來越盛,如今可說是海上畫派之後,近現代中國繪畫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了。
歐豪年教授是當代中國畫領域頗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作為藝術家及教育者,歐豪年教授數十年間從事水墨畫創作不懈,而且一貫任教於大學研究院,舉辦多項展覽及學術演講,歐豪年先生在個人藝術實踐中身體力行地證明了台灣與中華民族在文化上的根脈相系,這深藏於嶺南畫派筆尖腕底的文化根蒂,在漫長歲月的洗鍊中,幻化為一顆對中華文明的赤誠之心。亦提高了中外人士對中國藝術欣賞的情趣,以及對中國文化的體驗與認識。
歐豪年的黃金勸告 江山且在後人愁 要認清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近期疫情嚴重,歐豪年大師提出獨到的見解,他說:大家對於環境的不友善,造成反撲,凡事必有因果循環,我只能說江山且在後人愁,希望年輕人,不會有人「靠著意外」,就達到任何的成就。問他是否認為他的成就是基於全然的幸運,或者僅是機緣巧合時,他的聲音和周遭氣氛立刻轉換成較嚴肅的調性,他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一旦機會找上門來,你必須要開門迎接它。你必須敏銳掌握住稍縱即逝的機會...」 。
1935
出生於廣東茂名,今改隸吳川。
1952
從趙少昂畫師遊。
1956
參加東南亞巡迴畫展。
1957
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日本文化委員會主辦亞洲青年畫展。
1958
參加四君子畫展於香港聖約翰堂、日本都立上野美術館第五屆東方畫展。
1960
受聘香港崇基學院中文系中國畫科講席 (中文大學前身)。
1962
參加德國亞洲文化中心主辦台灣當代名家畫展。
於西德各大博物館巡迴展出。
1964
與國畫家朱慕蘭結婚。
1965
個展,美國紐約市鳳徽畫廊主辦。
長女方儀誕生。
1966
長男應霖誕生。
1967
伉儷畫展,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展出。
1968
伉儷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
(海鷹〉、〈柳鷺〉、〈雄獅〉、〈紅荷〉、〈壽色〉、〈晨雞〉、〈朝雲〉及〈山高水長〉八巨作為中山樓購藏。
個展,香港美國文化館主辦。
1969
〈奔馬〉十二尺聯幅巨作兩幀,為中山樓購藏。
1970
受聘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
受聘中華學術院主任。
1972
伉儷畫展,日本奈良文化館。
1973
歐氏與日本文化名宿酒井忠夫、安岡正篤、石內信胤等人共組東方文化研究會。
1974
第七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
獲頒為中華學術院哲士。
受聘為中國文化大學華崗教授。
三人水墨展與朱慕蘭、內山雨海,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
三人畫展於日本東京小田急畫廊。
1975
獲頒中國畫學會金爵獎。
個展,於美國三藩市,亞洲基金會主辦。
個展,於美國泰頓藝術博物館等地展出。
1976
個展,分別由日本奈良文化館、美國聖荷西藝術博物館、省立圖書館中興畫廊主辦。
1977
第八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
個展,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大阪國際貿易中心日華文化協會主辦。
1978
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歐豪年畫集》。
個展三場,分別由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省立圖書館中興畫廊主辦。
1979
個展,美國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主辦。
二人畫展與劉國松,西德法蘭克福市,史丹佛博物館主辦。
1980
第九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
任中山文藝獎評審委員。
1981
個展兩場,分別由國立歷史博物館、美國紐約州羅結斯德市六九六畫廊主辦
1982
個展兩場,分別在日本豐田市政府市文化館及新瀉縣民會館展出。
二人書畫展,日本新瀉加茂文化館主辦,與十八世紀日本名書法家釋良寬作品合展。
父親毓崑公病逝丁憂,香港守制。
1983
第十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
個展兩場,分別在開普敦市會堂及斐京會所展出,南非共和國美術協會主辦,約翰尼斯堡陶特畫廊主辦。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主任。
國家文藝獎章評審委員。
1984
個展兩場,分別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主辦。
名古屋及新瀉三越畫廊代理亦同時展覽。
1985
個展三場,分別由英國倫敦史賓畫廊、日本名古屋三越畫廊、加拿大卑斯省會維多利亞市立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1986
第十一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
1987
個展,日本名古屋及新瀉兩地之三越畫廊主辦。
1988
個展,香港馮平山博物館主辦,並刊畫集。
1989
第十二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
1990
個展四場,分別由法國巴黎賽紐斯基東方美術館、荷蘭萊登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民族藝術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獲頒行政院新聞局國際傳播獎。
1991
個展四場,分別由德國布萊梅海外博物館、德國柴勒市波曼博物館、日本京都市立美術館、臺北新光三越文化館主辦,並刊畫集。
1992
第十三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
1993
榮膺法國國家美術學會巴黎大宮博物館雙年展特獎。
個展,「歐豪年中國畫之革新展」,舊金山中國文化中心主辦,並刊畫集。
1994
個展,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
獲頒韓國圓光大學榮譽哲學博士。
1995
個展,美國洛城太平洋亞洲博物館主辦。
獲頒美國印地安那波里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第十四屆全中國美展籌備及評審委員。
個展「六十回顧展」,國父紀念館主辦,並刊畫集。
1996
個展,臺灣省立美術館主辦。
1997
侍老母疾。
1998
雙人展與李奇茂,由中國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合辦。
母親梁培玉老太病故,以丁憂不及出席畫展會。
1999
獲頒第二屆全球傑出人士金龍獎。
2000
個展,中國深圳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獲頒首屆龍文化金獎。
受聘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永久榮譽會長。
財團法人歐豪年文化基金會成立。
2001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研究所畫與詩書學課教席。
個展兩場,「歐豪年國畫創作展」,舊金山太平洋傳統博物館主辦全年展、臺北國父紀念館主辦,並刊畫集。
主辦「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文化大學舉行,並出版論文集。
2002
個展「歐豪年半世紀水墨創作展」,上海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個展「歐豪年半世紀水墨創作展」,浙江西湖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中央研究院嶺南美術館」成立於臺北,並刊開館藏品專集,歐氏受聘為永久榮譽館長。
2003
個展「歐豪年半世紀水墨創作展」,四月南京博物院主辦,並刊畫集。
主辦第二屆「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中央研究院舉行,並出版論文集。
個展,「盡攜書畫到天涯─歐豪年」,台灣創價學會主辦,於台灣創價學會錦州、新竹、鹽埕等藝文中心巡迴展出,並刊畫集。
2004
個展三場,「歐豪年七十回顧展」,北京中國美術館主辦,廣東省美術館主辦(廣州)及香港銅鑼灣公共圖書館主辦,並刊畫集。
受聘北京第十屆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歐豪年美術館」於美國印地安那波里斯大學八月成立,並刊畫集。
2005
「歐豪年美術中心」於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成立,並刊畫集。
主辦第三屆「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中央研究院舉行,並出版論文集。
個展,「歐豪年近十年創作展」,臺北中正紀念堂國家畫廊主辦,並刊畫集。
2006
應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館之邀主持中國畫專題講座。
個展,「豪墨長流—歐豪年書畫展」,長流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九寨溝遊訪。
2007
歐豪年文化基金會促成廣州藝術博物院,以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三家遺畫百幀運台,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舉行「嶺南畫派創派三家百年大展」。並主辦研討會,出版圖錄及論文集。
應美國華府國會圖書館之邀,以初民的文字與畫象專題講演。
應華府密斯松寧自然歷史博物館同上專題講演。
2008
主辦第四屆「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行,並出版論文集。
受聘廣州文史館委員。
2009
獲頒福建省華僑大學特別榮譽教授。
2010
主辦第五屆「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行,並出版論文集。
受聘北京國家畫院委員。
2011
膺頒全球傑出華人獎譽 ( 中國文獻出版社辛亥百年百人獎 )。
2012
個展,「歐豪年二十一世紀創作畫展」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展,臺中市文化局主辦,並刊畫集。
個展,「歐豪年二十一世紀創作畫展」,六月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台東美術館巡迴演出,台灣創價學會與宜蘭縣政府、花蓮縣政府、台東縣政府共同主辦,並刊畫集。
個展,「萬象逍遙─歐豪年書畫展」,香港文化博物館主辦,並刊畫集。
2013
歐豪年文化基金會促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廣州藝術博物院,六月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行「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特展」,並出版畫集。
個展,「鵬翼展天寬-歐豪年書畫展」,九月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並刊畫集。
「北京歐豪年美術館」,九月成立。
「上海歐豪年藝術館」,十月成立。
獲頒國立中興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個展,「八旬無心—歐豪年書畫展」,十一月中華文化總會主辦,並刊畫集。
2014
個展,「南嶺高蹈—歐豪年書畫創作展」,三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主辦。
「安徽博物院歐豪年美術館」,三月安徽省安徽博物院成立。
「鴻雁傳書」郵票專冊,五月中華郵政公司出版。
獲頒天主教輔仁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獲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榮譽藝術學博士學位。
個展,「八十得天寬-歐豪年書畫展」,六月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並刊畫集。
個展,「豪氣萬千-歐豪年水墨作品展」,九月長流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個展,「博物院館所藏歐豪年作品特展」,十月中央研究院主辦,並刊畫集。
2015
個展,「歐豪年八十晉一書畫精品展」,七月深圳博物館主辦,並刊畫集。
個展,「八十得天寬-歐豪年書畫展」,八月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並刊畫集。
個展,「桃李春風 -駐校藝術家歐豪年大師書畫展」,十月天主教輔仁大學主辦。
2016
獲頒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個展,「輔大揚藝-歐豪年駐校藝術大師 書畫典藏特展」天主教輔仁大學主辦。
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7
個展,「中國文化兩岸融通 歐豪年書畫展 」,十一月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與華岡博物館歐豪年美術中心主辦,並刊畫集。
2018
個展,「還攜筆墨向高丘—歐豪年八十回顧展」,三月北京中國美術館主辦,並刊畫集。
合展,「天風承傳—高奇峰、趙少昂、歐豪年合展」三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主辦,並刊畫集。
2019
個展,「歐豪年: 縱橫健筆舊金山」,五月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主辦,並刊畫集。
2020
獲頒中國文化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2021
個展,「110中國文化大學校慶 歐豪年美術館主辦 歐豪年山水特展」,二月中國文化大學歐豪年美術館主辦。
新高地新聞通訊網 :https://reurl.cc/jqm2KD
照片網址:https://m.facebook.com/ppp2917p/albums/4295402447146040/
直播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003040/
參考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lkgj3yz.html
教育電台: https://bit.ly/30HfOxf
#嶺南 美術館臣
2022 02/21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 文 #吉玉珊 攝影 #邱水文 採訪於 #台大校友會館
國民黨中常委選舉在即,近百位中央委員連署呼籲黨中央「改革從建立制度做起」,這點趙少康完全認同。
本屆中央委員已有101位委員共同連署,發起連署的史碩仁指出,這次連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這些中央委員儘速按照章程規定,大家透過連署召開「臨時中央委員會」,將國民黨一些重要的制度具體擬定出來,交付中常會去執行。
召開記者會主旨:
1、改革從「建立制度」做起,立即召開臨時中央委員會。
2、成立抓鬼大隊,杜絕集體換票舞弊。
中央委員連署:
(1)每三個月定期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議
(2)未召開定期會議前,先開臨時中央委員會議
臨時中央委員會具體訴求:
1.建立穩定「各級參選制度」
2.建立明確「青年參政培訓制度」
3.黨務人員需「嚴守行政中立」
4.各級黨部財務需「定期稽核公布」
5.各級職務捐需「明定使用方式」
記者會中趙少康除了傾聽來自基層的中央委員意見,也表達自己對黨務改革的看法。
目前中央委員每年只開一次會,好不容易選上了,卻似乎無用武之地,實在很可惜,因此對於他們提出的訴求之一,是改為每三個月開一次會,趙少康覺得要求不只合理,黨中央還應該大表歡迎。中央委員由黨代表選出,都具有一定的地方基礎,開會時可以把地方意見帶到中央,黨中央理當求之不得,不應該當洪水猛獸看待,還要求大家撤簽。
至於他們呼籲黨中央成立抓鬼大隊,杜絕集體換票舞弊,則認為必須從制度開始改革,在目前「限制連記法」制度下選舉中常委,想靠個人單打獨鬥當選很不容易,加上在法律以及黨的規定下,換票聯盟已經存在十年,的確是陋習,應該從制度進行改革,打破限制連記法,讓中常委產生方式改為黨員直選或中央委員互選、提案中委也批評黨內「換票聯盟」行徑猖獗,更讓中央考紀會同虛設,如果放任情勢發展只會讓無權無勢的黨內參選人被迫離開。。
趙少康強調:杜絕惡劣選風必須從黨內做起,身為最大在野黨,國民黨要脫胎換骨才能振衰起,請黨中央先徹查用來換票的60聯盟,釐清由誰主導?都要送黨紀處分,並立即解散目前中常委選舉的14聯盟,查清楚收取加入聯盟必須繳交的費用以及用途。
請朱立倫主席立即責成秘書長黃健庭、考紀會主委李貴敏端正選舉風氣,禁止請客、送禮或參加換票組織,並處分違規者,利用這次中常委選舉展現黨的紀律。
台北市新聞網:https://tnews.cc/02/newscon422523.htm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吉玉珊社長 於 #國父紀念館 採訪報導
#許合和老師 1941年生於台南,台南師範學院,中興大學,文化大學美術科組畢結業,在四十年美術教學之餘,全心投入繪畫創作及西洋繪畫研究,受荷蘭林布蘭大師影響,有「東方林布蘭」雅號。曾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多次,日本藝術未來亞細亞航空大賞,全省公教美展優選多次等。列編台灣美術年鑑、華人美術年鑑、日本國美術家名鑑等。
藝旅風情 11/27 開幕 展至12/5
新高地網頁:https://reurl.cc/XlM363
新聞網:https://tnews.cc/02/newscon402369.htm
youtu: https://youtu.be/jIo83_FQyiQ
抖音: https://vt.tiktok.com/ZSeAk5oq1/
臺南縣佳里國小
台南一中
台南師範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
中國文化大學西畫組國訓班結業
台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學會(TFA)前理事長
普羅國際交流協會評議委員
台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學會(TFA)
普羅國際交流協會
中華藝術經紀國際交流協會
台灣藝術大道促進協會
南投縣美術學會
清溪新文藝學會
不倒翁畫會
1999 典藏證明書
1999 公教美展優選獎
1999 創作金質獎
1999 日本第31回國際公募新院展「準國際大賞」
2000 典藏證明書油畫
2001 日本藝術未來國際公募展「亞細亞航空賞」
2001 公教美展優選;2001年第二屆南投美術獎入選
2001 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獎
1995 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家五人油畫展
1998 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春季會員聯展於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1998 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夏季會員聯展於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1999 台灣當代藝術家十人油畫聯展於台北德安生活百貨文化館
1999 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會員聯展於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2000 台灣省青溪協會中部七縣市美展於南投文化中心
2000 當代藝術家五人油畫展於大永和藝術中心
2000 起參與台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學會(TFA)全省、法國、美國、德國、澳洲、大陸等地巡迴展
2000 台北市政府個展、2001南投文化中心個展
2001 油畫創作個展於台北市政府
2001 青溪協會會員聯展於南投文化中心
2001 油畫創作個展於南投文化中心
2001 不倒翁畫會會員聯展於南投文化中心
2001 中、日、韓藝術家國際交流展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2004 臺中文化中心個展
2008 南投縣藝術家資料館個展及南投文化局一家三人聯展
2011 美國LA聖地牙哥一家三人東方風情展
2012 參與百位藝術家佛陀聯展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17 參與台北世貿博覽會
2021 八十歲巡迴創作展於台中、台南、台北等地
2001 許合和油畫作品集
2008 許合和油畫作品選集
2008 許合和一家三人聯展專輯
嶺南畫派與嶺南三家介言
歐豪年榮譽館長
近代中國畫壇,以言新變,不能不首推廣東嶺南三大家。蓋即最先提倡國畫重整,開風氣之先。按「嶺南畫派」,亦稱「折衷派」,以其折衷古今中外之意也。淵源長遠,隨著中國國民革命新潮流而興起,形成一股浩大的創新力量。
中國嶺南畫派三大家: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三家都同師番禺隔山嘯月琴館的居廉(古泉)畫師。居氏畫譽著於嶺南(廣東),少習新羅、南田兩花鳥前賢,專意寫生花卉草蟲,默契自然,轉成自我法度。絕意奔競,祇以畫繪寄情。平居廣植花木,蓄養昆蟲,以為繪事之參考,故其所作,野逸清麗,不讓五代徐熙專美。創撞粉法,賦色妍妙,纖濃合度,意出古人。三家既同遊於一門,平日切磋論畫,亦莫不以求真、求美為尚。尤注重對客觀事物的觀察閱歷,此於其日後的成就,關係實至重大。樹人先生為居廉畫師姪孫婿,受居氏陶冶最深,故其作多清逸。嗣後劍父、樹人先生同時赴日習繪事,奇峰先生亦相繼赴日,且同於當時加入同盟會,因受世界藝術思想影響,認為國畫亦不能墨守前規,必待新變。加以平日對事物的體察既深,悟出中西畫理有共通處,因而對西畫學理每亦參酌以為己用,雖然當時西畫風氣極重寫實,其習尚與國畫注重空靈境界未能盡合,但三家能善取西洋畫理為用,揚棄其呆滯的成規,以豐富國畫自身的內容。三家天資既厚,學養又高,加以一貫求新求變的精神,故其所作咸能陶鑄中外,為國畫歷史寫上更新的一頁。三家都曾追隨 國父參與辛亥革命開國諸役,因身歷革命怒潮,思想襟懷亦屬波瀾壯闊。所作遂以變隔山畫風的野逸清麗而為蒼莽雄恣,與時代精神契合,形成嶺南畫派最大特色。
嶺南三家在風格上雖以雄恣見稱,然於主題事物的表達上,無論構想、筆墨、經營的精思熟慮,及於狀物寫景的形神兼全,遠近高下不差,雖精擅素描及遠近法的西畫學者於此亦多折服。以能剛柔並濟,中外兼資,所謂「劍膽琴心」差可比擬。
清人作畫每受明人吳派、浙派分途及明董其昌所謂南宗、北宗之說的影響,尚南貶北,學者趨附有不歸於楊,即歸於墨之概。客觀平心而論,善學南宗或吳派,固有文士氣質,擅學北宗或浙派,又何嘗不空靈野逸,古樸天真。故嶺南畫派,其於古人參酌為用,不主一家一說,更不泥古,有南宗的文秀,兼北宗的雄奇,一爐共治,但以自然真趣為歸。
三家的畫風,能與古人相合,亦能與古人相離。如劍父先生的《松風水月》,不獨寫水月之影,亦寫水月之情;《南國詩人》一作在脫略毫素中,寫出詩人溫柔敦厚風度,而憂國傷時的情緒,亦洋溢於畫中人的眉宇間。奇峰先生名作《山高水長》寫山間老翁跨驢過小橋,蕭然韻致,畫思的高妙,亦唯壩橋驢背上求之;其他如孫中山先生所許為足以代表革命精神新時代美感的《秋江白馬》、《雄獅》、《海鷹》諸傑作,不假良史之辭,不仗飛馳之勢,即就畫中筆墨的含蓄,意態的雄奇雅逸,作者天才,已可表露無遺。使人有不恨二高不見古人,但恨古人不見二高之感!故丘逢甲(倉海)先生有推崇他們的詩謂:「嶺南今日論事,二高傑出高於時;渡海歸來筆尤變,丹青著手生瑰奇」。又謂:「奇峰之峰劍父劍,乞為我寫攜劍崑崙看瀑圖」。至詠劍父先生所作亦「老劍胸懷嚇山鬼」之句,又謂:「昨聞大高忽畫虎,群雄草澤爭驚猜;畫虎高於真虎價,千金一紙生風雷」觀此足見其為時賢所重。樹人先生平生所作除花鳥外尤喜真景山水,常見其畫於風和景明的山水間,點綴一時服人物,風度閒適,或間作二人,以他夫婦情篤,常常相偕同遊,畫以紓情,故亦將一己的真實生活鎔鑄畫中,真山水真感情躍然紙上,所謂「無一筆是古人,亦無一筆非古人」。足見三家各有闡發,為正為奇,和而不同。惟以中國人文精神為歸,為近代畫壇開啟新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