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39138人
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沉寂一段時間後,最近馬不停蹄替國民黨候選人站台宣傳。28日新北市議員陳偉杰、王威元、葉元之、江怡臻、廖先翔等5人,在新北市議會前舉行爭取連任記者會,#韓國瑜 前市長 力挺 新北2018班 爭取連任「年輕世代承擔政績與務源源源不絕」是韓國瑜讓藍軍團結,他的金句會讓人感動讓大家願意回家投票。
他的出現讓候選人都希望他來站台,因為辣個男人會讓藍綠的老百姓慕名而來不必到處動員,知名的選舉人更需要他的站台助選而發揚光大!
「勿忘世上苦人多」是最貼近地氣的庶民語言,「問世堅情是何物」更是網路發燒的金句,讓一向在市議會窮追猛打他的王世堅佩服到五體投地。
我們更不會忘記,這就是「韓國瑜旋風」!
#倒數29天韓國瑜也現身。不少韓粉早在先前聽聞消息,一大早到現場等候,一看到韓國瑜出現相當開心,還有支持者高喊「韓國瑜我愛你!我要嫁給你!」。
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站台果然不同凡響。他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威力,果然吸引大批支持者到場聚集。更有人帶著韓國瑜先前出的書籍《韓先生來敲門》希望可以獲得簽名。現場有民眾向江怡臻等市議員建議,下次規模可以再辦大一點,讓韓粉才能都來加油。
韓國瑜也在記者會上提到青年強,台灣才會強。青年有出息,台灣才有出息,要讓年輕新血持續注入新北市議會,讓他們從新北2018班變為2022班。現場一度擠得水洩不通,韓國瑜到新北輔選,再拋金句,稱自己是睡在馬桶上的男人!原來是韓國瑜,回想起自己大學時半工半讀,有時候上大夜班真的太累,就偷偷躲到廁所,坐在馬桶上補眠十幾分鐘,再繼續上班。韓國瑜光靠致詞,就逗得現場支持者哈哈大笑。成為記者會上的一段小插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hW26m2wMMY
https://tnews.cc/022/newscon470146.htm
2022 10/15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採訪編輯報導於 #新北市中和點燈文化節
新北市一年一度的中和點燈節於今(15日)在中和華新街熱鬧舉行,邀請 #緬甸、#泰國、#印尼 及 #越南 等多國 #華僑 及 #新住民 朋友一同盛裝參加,希望透過點燈節的活動,深化緬甸及東南亞各國新住民與在地生活圈的連結,共創幸福的生活。由 #新北市長侯友宜 #中和區長賴俊達 #前立法委員張慶忠(中和阿忠)#新北巿議員陳錦錠 #賢清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智倫會計師 #緬甸歸僑協會理事長李沛 #緬甸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胡維新 #緬向歸僑 及 #東南亞各國朋友 與現場數千名民眾一起點燈祈福,共同攜手帶領民眾『點亮花開 佛主顯「臨」』、為新北大家庭點亮幸福「新生活」。
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一直致力在多元文化的深耕,人口的多元性帶來語言及文化的優勢,成為新北市的新力量。新北市政府領先全國編寫了新住民美食指南,精選推薦50家特色美食,其中有10間在中和,更有3間就在華新街!另外也成立7所新住民學習中心,數量是全國最多。市府跨局處整合資源,讓新北市的新住民都能夠「樂活、樂業、樂學」,不論從哪裡來,新北就是第二個家。今天在點燈節的現場,可以看到有銀髮俱樂部的長輩,也有努力創業的新住民,更有華新街在地的學子和來自東南亞各國的僑生,可謂「從十七歲到七十歲」都在新北市、在中和區發出幸福的光芒。
#中和區長賴俊達 表示,中和華新街為全國最大緬甸華人社區,除緬甸特色商店外亦有 #雲南、#泰國 及 #印度 等異國風情小店,為全臺最多元的南洋美食街。#中和區公所 對華新街的人文歷史特色非常重視,除了推廣區域特色文化觀光,活動涵蓋了傳統服飾、藝術文化,宗教習俗、教育扎根、美食推廣及歡樂慶典六大主軸,希望透過點燈節的舉辦讓東南亞重要的文化節慶在中和重現,使原生文化與在地生活的情感連結更加深刻,打造高度文化韌性的友善新城市。點燈節是公私協力的最佳展現,因為有緬甸及東南亞各國歸僑協會、華新街商圈發展協會等民間力量的參與,讓活動更加深刻也更加精彩。
#緬甸歸僑協會理事長李沛 表示,點燈節活動讓新住民及僑民得到心靈上的寄託,也希望藉由活動讓民眾增加對僑民及新住民文化的認識及了解。今年的點燈節感謝各歸僑團體熱情相挺,包含好玩有趣的各國文化互動攤位,傳統服飾踩街秀更是活動最大亮點。由鼓隊、龍隊帶領與會貴賓登場,緬甸各民族的踩街隊伍,手持 #燈籠、#彩繪傘、#漆器、#銀器、#豎琴 等華麗亮相;也邀請印尼、越南、泰國、寮國、馬來西亞等國歸僑及新住民一起妝乎水水,盡情的展現「新文化」的驕傲,更讓全國看見華新街的閃亮魅力。
中和區公所表示,點燈文化節已成為中和區最盛大的多元文化嘉年華,今年度以緬甸點燈節為核心,發散至東南亞各國,讓源自不同國情及宗教的「點燈祈福文化」都在中和發光。今年活動特別設置泰國、越南及緬甸三大主題文化區及特色景點網美牆,讓參與民眾彷彿一秒微出國,體驗各國不同的點燈祈福文化,更享受華新街「一條街吃遍東南亞」的樂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wbaha0thc
https://tnews.cc/022/newscon466399.htm
2022 10/10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採訪編輯報導於 #新北市中和華新街
中和華新街為全國最大緬甸華人社區,除緬甸特色商店外亦有雲南、泰國及印度等異國風情小店,為全臺最多元的南洋美食街。點燈節與潑水節是最受國人知曉的緬泰地區傳統節日,相當於我國的新年及中秋節,家家戶戶熱鬧慶祝,呈現民間習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為了推廣區域特色文化觀光,透過「2022新北中和點燈文化節」的舉辦,讓東南亞重要的文化節慶在中和重現,使「新文化」與在地生活的情感連結更加深刻,打造高度文化韌性的友善新城市,記者會由中和區長賴俊達、經發局長何怡明帶領緬甸、印尼、越南及泰國等新文化代表,端出各國特色美食如緬甸香米飯、印尼尖塔飯、泰式沙拉、越式河粉春捲等,展現新北市的多元「食」力。更特別邀請以文化、漫遊和美食三路線深入淺出推廣緬甸街,為新文化搭起溝通橋樑的新北女力楊萬利帶來自身的故事分享。
#經發局長何怡明 表示,新北市致力在新住民美食產業的推動與發揚,「新北市新住民美食指南」蒐羅推薦了50家特色小店,其中有10間在中和,更有3間就在華新街,還有獲頒「2022新北嚴選」品牌認證「新住民家鄉味-極品嚴選獎」的人氣店家「旺旺來亞洲咖哩屋」,讓新住民的家鄉味,成為你我的新滋味。
#中和區長賴俊達 表示,今年度的點燈文化節以「點亮Myanmar 閃耀華新」為主題,以緬甸點燈節為核心,發散至東南亞各國,讓源自不同國情及宗教的「點燈祈福文化」都在中和發光,期許在這戰爭、疫情、洪災、地震等令人不安的時刻,以宗教祈福、希望、溫暖撫慰人們的心靈。今年活動特別設置緬甸、泰國、越南及印尼等多元文化主題區,活動涵蓋了傳統服飾、藝術文化,宗教習俗、教育扎根、美食推廣及歡樂慶典六大主軸,讓參與民眾彷彿一秒微出國,體驗各國不同的風俗民情及傳統文化,更享受華新街「一條街吃遍東南亞」的樂趣。
中和區公所表示,「新北中和點燈文化節」10月15日(星期六)在華新街(南洋美食街)舉辦,自16:30至20:30精彩不間斷,邀請傳統緬甸宮廷舞表演、高僧誦經祝禱、平安紅繩祈福、緬甸新生代明星勁歌熱舞、多國沉浸式網美拍照區、五彩璀璨燈海隧道、東南亞特色文化體驗互動,以及大家最期待的好禮大放送活動,包含「姓名有平安,來就送閃耀禮」、「FB打卡抽歡樂禮」、「來就送摸彩,萬元豪華禮」等總計超過十萬元的獎品!活動好看、好拍、好玩、好拿、好平安,邀您一起在中和點燈祈福,閃耀幸福新生活。
好禮大放送活動(10/15 16:30開始進行):
1. 姓名有平安,來就送閃耀禮:姓名有「平」或「安」任一字,本人憑有效證件(如身份證、健保卡等),即可獲得閃耀禮一份,限量66份送完為止。
2. FB打卡抽歡樂禮:拍攝活動現場任一佈景照片,於中和區公所FB粉專打卡上傳,即可現場試手氣,品項有超商禮物卡(面額500、200、100、50元份數不等),還有泰國人氣果汁及東南亞特色茶飲組合包等總計1000份歡樂好禮抽完為止。
3. 來就送摸彩,萬元豪華禮:有機會抽中上萬元的精美奬品包含微星筆電、50吋4K電視、法國三合一氣炸鍋及營養調理機等,限量3,000張摸彩券發完為止。
“ 沉默呼聲” 是2022 Canada, Taiwan劇情電影導演Lisa Binkley和主演的通過Ting Wu, Anastasia Lin。《沉默呼聲》根據真實事件改編,1999年夏天,兩對清華大學的學生情侶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一夜之間被中共的一道禁令打破。隨著國家媒體不斷製造謊言,打壓異見,他們與美國記者丹尼爾產生了交集。抓捕、酷刑、甚至死亡的威脅時刻籠罩著他們,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是憑著良心說出真相,還是對謊言與暴行保持沉默。
「在夾縫中行走」隱喻著當代的生存境況,邀集1960年代以降、橫跨數個世代臺灣與國際藝術家的創作與文物展開對話,透過北美館二樓隱約指涉路徑的兩座十字形長廊的空間,將藝術與日常生活、作者與觀者、作品與空間相互聯通成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寓意宇宙與事物生滅消長的輪迴。「行」意指步行、行事、行動的意義,「夾縫」指涉的不只是步行的空間經驗,也提示出人們總是行走於事物「之間」,暗示在事物「之間」的行動總是需要對策。
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
刺耳。
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
如果沈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
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這正是台灣現在與未來的真實寫照。
《沉默呼聲》線上看、原版台版字幕,(電影)沉默呼聲免費線上看【小鴨版】而且還是原廠正版HD畫質。
沉默呼聲線上看、電影下載片免費:
點開後就可以觀看囉,高畫質免費線上看,沉默呼聲線上看完整版、沉默呼聲線上看小鴨。提供繁體中文字幕,離線觀看,支援跨裝置(Android, iOS, Android TV, Apple TV, Chromecast, AirPlay, MOD)接續播放。
《沉默呼聲》台灣上映資訊
《沉默呼聲》將在2022年8月12日全台上映。
電影信息:沉默呼聲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獲得2021Austin Audience Award美國奥斯汀影展「觀眾選擇獎」,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從一道秘密禁令開始…
1999年,一群不願被沉默的年輕學子,面對意圖掩蓋真相的極權政府,他們將如何揭開這漫天巨謊?追蹤此事件的美國記者丹尼爾,不顧一切想找出真相一觸即發的正邪之戰,驚心動魄動人的勇氣與信念是否能改變這一切…
《沉默呼聲》改編自真人實事,講述一群不願被沉默的年輕學子,在面對意圖掩蓋真相的極權政府,他們的掙扎、勇氣、友情與愛情交織的血淚故事。一位曾報導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美國記者,親眼目睹男主角一行人努力想揭穿謊言的行動後,便開始秘密追蹤此事件,隨著事件越來越甚囂塵上,了解真實驚人內幕後,讓他更加堅定重燃記者魂,決心不顧一切要把真相帶出中國!片中飾演男主角的演員吳沂庭坦言,其實在接演這部電影前內心有掙扎過,最後聽從了心底的聲音,覺得能夠把被掩蓋的故事重新被人所知,非常有意義,於是決定投身角色努力詮釋:「看到劇本的那天,一整個晚上,我都沒有睡覺,內心很掙扎,在想著這部電影能帶給我什麼?是收入?還是名氣?但後來把問題反過來想,我能為這部片帶來什麼?我能為大家帶來什麼影響?當這樣一想後,心裡就沒有那麼沈重了,就決定接下這部電影。」飾演劇中大反派楊書記的演員王自強,他不擔心演藝事業受到影響,正向看待,幽默地說:「如果被點名,代表我也是號人物了!」在看到劇本內容後立刻就被吸引,當天就把劇本看完,立刻主動跟導演連絡上,他説:「我一直覺得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勇氣必須來自於行動,請大家竭盡所能幫我們宣傳,希望這部好電影能讓所有的國人看到。」而導演也從加拿大千里傳影,特別錄了一段話,誠摯感謝台灣所有的演職人員:「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干擾、滲透、誘惑,敢於為自由和人權發聲,是你們的才華和勇氣,成就了這部作品!」
電影《沉默呼聲》免費線上看,電視劇免註冊會員看到飽
防疫宅家有什麼低成本的娛樂嗎?最近小編發現「mobitv.asia」線上免費電影站,包含:免費《沉默呼聲》電影、免費《沉默呼聲》電影、免費電視劇片等......幾乎囊括了所有類型的免費追劇資源,載入速度相當快、新片源更新快,竟然連最新火神的眼淚都有,最重要是開瀏覽器就能看,不需要安裝任何 App,也因為如此沒有系統上的限制,不論 iOS、Androi、Windows 還是 macOS 通通能看。
就可以看到有許多節目縮圖,不知道看什麼的話,右邊則是熱門排行榜。
網站的頂端有許多節目分類,包含:《沉默呼聲》電影線上看、電視劇、綜藝、動漫、紀錄片等,或是直接在右上方的欄位搜尋你想看的影片名稱。
Mobitv.asia上架新片的速度非常快,像是最近非常熱門的《沉默呼聲》、《沉默呼聲》電視劇都應有盡有。
點擊影片之後可以看到導演、主演、類型、語言、地區及影片介紹等資訊,下方則有多個影片播放來源。
點開後就可以觀看囉,完全不需要註冊會員,影片觀看時也支援「播放速度調整」。
★ 各方推薦
#歷來最挺中華民國臺灣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 Go see it!」
#波特王好帥 :「大家能做的事情,就是盡量讓真相被光照亮。」
#攝徒日記 #八炯 :「那就讓我們繼續把這個被沉默已久的故事(《沉默呼聲》)」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沒有人能贏得對信仰發動的戰爭」
★ 榮獲 2021Austin Audience Award美國奥斯汀影展「觀眾選擇獎」
★️ 入圍 St. Louis聖路易斯國際電影獎
★ 入圍HIFF30 Official Selection心田國際電影獎
★ 一週創下全台50場包場紀錄
真實血淚、劇情震撼、觸及心靈!觀眾落淚推薦:「更珍惜自己擁有的自由!」
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從一道秘密禁令開始…
1999年,一群不願被沉默的年輕學子,面對意圖掩蓋真相的極權政府,他們將如何揭開這漫天巨謊?追蹤此事件的美國記者丹尼爾,不顧一切想找出真相一觸即發的正邪之戰,驚心動魄動人的勇氣與信念是否能改變這一切…
如果說,《辛德勒的名單》是種族滅絕的歷史借鑒,那麼,《沉默呼聲》是讓台灣人看穿迷霧謊言的血淚明鑑。繼《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時代革命》之後,2022年,台灣人必看生命之作!
《沉默呼聲》Unsilenced,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劇情片,描述一名置身事外的美國記者;一群涉世未深的清華學子;一場史無前例的殘酷迫害。當整個國家在謊言中沉默,他們如何有勇氣敢說真話? (這位記者後來榮獲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被譽為新聞界的「奧斯卡金像獎」)
本片由加拿大著名華裔導演、榮獲「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的李雲翔(Leon Lee)執導;獲得東尼獎(Tony Award)提名的美國影星山姆•特拉梅爾(Sam Trammell)、前加拿大世界小姐林耶凡(Annastasia Lin)、以及多位台灣影視明星領銜聯合主演。全片在台灣拍攝。演員的用心,與導演高超的驚悚戲劇手法表現了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帶給觀眾無以言喻的心靈震撼!
2021年在美國最大影視編劇盛會--美國奧斯汀電影節(Austin Film Festival),獲得故事長片類別「觀眾選擇獎」;奧斯汀電影節總共收到六千多部影片,從中選出了130多部入圍影展。11個類別的「觀眾選擇獎」。目前在全美30個城市同時上映,美國多家媒體報刊《洛杉磯時報》(LA Times)、《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美國思想者》(American Thinker)…等紛紛給予報導及好評。
關鍵字Google:
沉默呼聲線上看
沉默呼聲線上看完整版
沉默呼聲線上看小鴨
沉默呼聲線上看完整版小鴨
沉默呼聲線上看小鴨 台灣
沉默呼聲台灣
沉默呼聲台灣上映
沉默呼聲台灣小鴨
沉默呼聲台灣下載
沉默呼聲小鴨 2022
社長/吉玉珊 於圓山大飯店金龍廳
2020/08/29
第15屆全球城市形象大使暨全球城市小姐先生台灣賽區選拔總決賽
充滿健康活力的選美皇后與選美先生誕生了。
受到 #新冠肺炎 影響,最近半年大家都過得很辛苦。也因為疫情的衝擊,讓我們更加體悟到健康與活力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第15屆全球城市形象大使暨全球城市小姐先生台灣賽區選拔大賽,8月29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活力開放·#築夢城市」是今年全球城市形象大使的主軸,強調對城市關懷與健康守護,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賽區採取線上比賽,台灣賽區則因為疫情趨緩,報名參賽選手非常踴躍,各學校參賽學生除了戲劇和舞蹈等相關表演科系之外,也有大學醫學系學生參與比賽,更有不少業餘模特兒以及活動主持人報名參賽,競爭空前激烈。
全球城市小姐選拔大賽,是華人第一品牌賽事,全球以「#城市」為主題的第一選美賽事。目前擁有超過70個國家,150個以上全球城市組織加入這個新興選拔組織,並已經發展成為全球五大選拔品牌。
以地球村理念出發,超越國家藩籬與政治界限;以You Can一個人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之精神與理念,推動全球以城市小姐Miss City代言號召之各項地球關懷行動。
#創辦人張如君 表示,台灣賽區的比賽一向都是各賽區的指標,台灣因疫情趨緩,報名特別熱絡。加上 #全球城市形象大使 是世界五大選美品牌之一,年輕人都希望透過這個舞台與世界接軌,挑戰自己也學習世界觀。
今天下午的賽前記者會,由創辦人張如君博士率領十大選美皇后與主持人許聖梅為選美比賽熱身。十大選美皇后以「#學姊」之姿,為學弟妹先暖身,也傳授奪冠的祕技。
照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a.372553206…/
甲吉新聞網:
#創辦人張如君致詞: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723724224313868/
#評審羅明才致詞:https://www.facebook.com/video/edit/…
#真愛地球從我做起聯合簽屬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723747324311558/
#城市小姐泳裝走秀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723785640974393/
#城市先生輕便服走秀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723774297642194/
#城市先生服裝走秀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723814940971463/
#城市小姐服裝走秀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723827497636874/
#城市小姐服裝走秀1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723752270977730/
#江珮玲 兩千年絕學唯一點翠藝術大師、畢卡索名畫、沉默者... 展場亮麗首度曝光
https://www.tw-familyluc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33&fromuid=7558
(出處: 海峽家緣)
#十大選美皇后 包括~
#2019高雄市第一名劉宜欣、 #2018苗栗縣第一名周子甯、 #2019台北市第一名李昱欣、 #2015高雄市第一名王慈薇、 #2012連江縣第一名曾靖淳、 #2012台北市第一名彭琬婷、 #2012澎湖縣第一名陳青伶、 #2019台灣賽區第一名柯純心、 #2017全球城市小姐第三名薛夢萱、#2004中華港都小姐第一名陳瑀涵。
#張如君,#評審,#羅明才,#許聖梅,
田園城市八年有成 臺北田園城市國際論壇 打造田園未來市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採訪編輯報導於 #松菸文創園區 4,5號倉庫 今(9/22)日臺北市政府於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舉辦「#臺北田園城市國際論壇」,主軸聚焦各國田園發展及農業知識,邀請到美國西雅圖、日本東京、香港等國內外學術和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做專題演講及與談,透過深入淺出方,了解國際觀點,現場吸引近200位產、學界及民眾共同參與。 柯市長表示,臺北市政府於104年政策白皮書率先提出打造田園城市為臺北市目標,透過由下而上的民眾參與方式經營管理田園基地,除讓民眾親自動手栽植、採收農作物,體驗都市農夫樂趣外,並瞭解有機種植對維持環境永續的重要性。至今8年有成,截至111年8月底,全市參與園圃高達36萬人次,闢建田園基地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尺,共同打造750處田園基地,相當於29個足球場,成果斐然! 為持續擴大建置效益,由公而私從公家機關閒置空間開始,北市產業局提高社區園圃補助計畫亦開放在地里民認養,如「松菸食農教育園區」,由市府從旁協助,在地居民親手耕種,實踐健康飲食生活與推廣友善環境觀念,已成為附近國中小學及 #木柵高工……等,推廣食農教育的最佳場所;「#花博綠屋頂智慧農場」位於廢棄之中山足球場看台,建置完成的綠屋頂智慧農場除了解決都市環境日益惡化並可減緩熱島效應,並提供臺北市民一處假日休憩體驗都市農業的空間,透過公部門及民間NGO推動導入農業新技術,落實花博展後及閒置公共空間永續經營理念。 9/23起連續四天在花博公園入口廣場還有「#台北野市集」活動,從食農探險隊角度出發,帶領市民朋友一起認識有機友善產銷履歷及臺北市各社區園圃的經營成果,歡迎有興趣民眾前往參觀,保證能歡度充實假日,更多活動訊息請連結至產業局官網 或 北市產業局Facebook粉絲專頁「#臺北市產業局-台北饗樂趣」查詢。 https://youtu.be/XTn399a6JAE https://tnews.cc/02/newscon475384.htm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ppp2917p&set=a.5982269115126023 #臺北柯文哲市長 #臺北前市長黃大洲 #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 #臺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木柵高工 #松山工農 #臺北客家農場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1年國慶大會」
111年10月10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採訪編輯報導
蔡英文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1年國慶大會」,以「給世界一個更好的臺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為題發表演說。
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7031
大會主席游錫堃院長、帛琉共和國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總統、現場的貴賓、好朋友,收看電視和網路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
一、 疫情中逆勢前進,把臺灣推進一步
今天,是中華民國111年的國慶,也是中華民國立足臺灣以來,第七十三個國慶日。
過去兩年多,對抗疫情,一直是國家最大的挑戰。所以,今天一開始,我同樣要感謝在疫情期間,為防疫工作付出、共同撐過這段艱辛過程的國人同胞。你們每一位,都是防疫的英雄。
今年國慶日的氣氛,和前兩年有很大的不同。再過三天,我們的邊境管制即放寬,臺灣和世界各國之間,也將恢復正常往來。這也意味著,我們將擺脫疫情的陰霾,邁向正常生活。
過去兩年多,疫情衝擊了全世界。對於因為疫情而離開的國人,我們同感不捨和哀痛;他們的離去,也提醒著我們,永遠有做得更好的空間。但跟很多國家相比,因為有大家攜手合作,團結守護彼此,讓臺灣的防疫表現,獲得世界的肯定。
因為疫情受到穩定控制,臺灣的經濟才能穩健成長。再加上,以創新和轉型為導向的發展策略,解決了我們長期以來,經濟動能不足的問題。
我們在全球衰退中逆勢成長。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百分之6.57,是近年來最佳的成績。今年的IMD世界競爭力評比,臺灣的排名是全球第七,「每千人研發人力」這項指標,我們是世界第一。
經濟發展的成果,也反映在政府的財政收入。從2018年以來,中央政府的歲計賸餘,已經連續四年突破千億元。去年更寫下,近三千億元的最佳成績。
財政的穩健,讓我們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投入基礎建設、提升科學研究、強化國防的戰力,而且建構更完整的社會安全網。
這些成就,是所有國民共同的努力。身為總統,我要感謝,今天在場所有的貴賓、各界領袖,還有我們兩千三百萬臺灣人民,謝謝大家,對民主的參與,對國家的貢獻。
疫情沒有擊倒我們,反而讓世界看見了臺灣的韌性。我們不只守住了疫情,更把我們往前推進了一步,成為我們心中更好的國家。
二、 下波挑戰當前,打造韌性國家
但正如同棒球比賽一樣,這一局能夠化險為夷,並不代表,我們下一局就會風平浪靜。走過了上階段的疫情風暴,下一個階段我們挑戰更大,更需要我們沉著面對,共同解決。
疫後的世界秩序,正在劇烈的變化。目前,歐美各國,正苦於通貨膨脹,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臺灣的通膨,雖然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但我們仍然必須要因應,全球經濟衰退的變局。
在此同時,全球供應鏈重組,仍在進行當中。臺灣雖然在半導體、以及資通訊軟硬體的領域,已經取得關鍵的地位;但在其他領域也必須要快步跟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另外,極端氣候帶來的異常災變,也提醒我們,必須要建立更能夠快速應變的機制。
在經濟局勢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要面對的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烏俄戰爭持續在進行;中國在南海、東海、以及臺灣海峽的軍事行動,衝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我們絕對不能忽視,軍事的擴張,正在挑戰自由民主的世界秩序。這些變局,都跟臺灣息息相關。
臺灣正處在變局之中。我們不能抱著僥倖的心態。我們必須堅定民主立場,審慎的做出準備,隨時因應瞬息萬變的情勢。
回顧過去,正是因為臺灣的韌性,我們才能夠度過疫情的挑戰。未來的兩年,在我任期的最後,我們不僅要持續站穩「四個堅持」的立場,更要在經濟產業、在社會安全網、在民主自由體制、在國防戰力,打造更精實的「四大韌性」。
把中華民國臺灣,打造成為一個更強韌的國家,就是現階段國家發展,最重要的目標。
三、 因應經濟變局,布局產業未來
打造更強韌的國家,首要的任務,就是建立能夠在逆勢中,因應變局、站穩腳步,具有韌性的經濟與產業。
當前最緊迫的經濟變局,是全球的通膨和衍生的金融緊縮,帶來經濟衰退,和金融波動的風險。
為了管控通膨、穩定民生經濟,我們透過源頭管理,穩定水、電、油、氣,以及大宗物資,和關鍵原物料的價格,盡可能降低對國內整體物價的衝擊。
我們也強化了,因應金融市場波動的各項穩定機制。同時,透過有效的政策和公共支出,我們會加強投資下一個世代的基礎建設,和人力培育,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維持經濟成長的動能。
在產業布局方面,我們必須有力的面對,變局中供應鏈加強重整的趨勢。除了要加快腳步,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更要持續鞏固,半導體產業的優勢。
我要特別向國人及國際社會強調,半導體製造聚集在臺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
我們會持續維持,臺灣在半導體尖端製造的優勢和能量,同時也會協助全球,在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上,進行最佳的配置,讓「護國神山」的全球地位,更形重要。
為了提升經濟應變能力,我們也會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做到任何緊急狀況下,仍然可以透過有效調度、穩定供應,讓社會和產業維持正常運作。
為了要更進一步和國際接軌,我們也要全方位推進,跟新南向、印太,甚至中、東歐等國家的合作交流。透過前瞻技術合作、相互投資、以及金融支持等方法,建立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和通路體系。
我們也要和世界同步,持續採取因應極端氣候的行動。今年三月,我們公布了,淨零轉型的路徑圖;而《氣候變遷因應法》的草案,也已經送請立法院審議。這不只是臺灣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更是我們要共同承擔的世代責任。
四、 完備社福醫療,強化社會安全網
「韌性國家」,不僅要能因應經濟風險,社會的韌性,也同樣的重要。
一個有韌性的社會,必須建立在經濟公平的基礎上。這些年來,我們持續透過加薪、減稅、增福利,來減輕民眾的負擔,落實照顧弱勢的施政理念。
而完整建構並且強化社會安全網,更是我們施政的重中之重。我們持續提升緊急應變、救護、和照顧的能量,希望提供國民,更完整及周全的照顧。
兩年多的防疫過程中,我們看到,我們的醫療和公衛體系,已經展現出,對於危機應變的經驗和能力。今天我要借用各位的雙手,再一次,給我們所有辛苦的醫護人員,最大的掌聲。
為了進一步強化韌性,因應未來的挑戰,我們要持續完備醫事人力、提升醫院備援的量能;我們也要持續強化,醫療體系的緊急應變機制,讓臺灣更有力量,來因應各種健康風險。
臺灣地震頻繁,這幾年,政府持續進行,校園、橋梁、道路的耐震補強及整建,提高公共設施的抗災強度。
為了因應突如其來的災害,我們盤整避難收容的安置資源,強化全民的防災和疏散能力,並且提升全民的心理韌性,面對災害,能夠冷靜而且快速的做出反應。
面對少子女、高齡化的社會,我們逐漸大幅增加預算,全力打造友善的生養環境,提高生育補助及育兒津貼,並大幅增加平價幼托名額;我們也衝刺長照的服務能量,更提出「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
我們積極興建社會住宅、以及推動包租代管,擴大租金補貼,提升對勞工職災的保險和保護,也完善農漁民三項保險、和退休儲金制度,積極的來照顧各個需要的族群。
除此之外,我們也持續挹注資源,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增加社工人力,發展因地制宜的服務,讓民眾可以就近尋求協助。
今年度總預算的社福支出,超過六千億,明年更將突破七千億,再創歷史新高。持續強化社會安全網,接住每一位需要協助的國民,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
五、 深化民主體制,爭取國際支持
除了國家治理的議題,「民主韌性」的建立,更是守護臺灣的關鍵。
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讓自由民主體制,成為牢不可破的全民共識。民主社會中,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立場,可以相互爭辯;但無論外在的壓力有多大,我們都要堅持自由民主體制,一致對外。
其次,就是強化資訊的透明,以及錯假訊息的辨識。臺灣,是最常遭遇到資訊戰的國家,這項非傳統的安全威脅,正不斷的干擾我們的民主體制的運作。
面對境外勢力的滲透及意圖破壞,我們一定要用,更透明、更民主的方式來應對。例如,在疫情期間,指揮中心不斷的召開記者會,就是為了讓社會大眾,充分掌握資訊,降低恐慌,避免錯假資訊的擾亂,進而影響全民防疫的信心。
接下來,我們也會持續強化錯假訊息的查核機制,讓資訊更透明公開,讓全民能有效的辨識資訊真偽,避免資訊戰的威脅。
最後,就是要持續深化國際合作,跟民主盟友緊密連結。當威權主義的擴張,逐漸威脅全球秩序的同時,四面八方的國際友人,都來到臺灣,表達溫暖的支持。現在,正是臺灣最受國際關注的時刻。
中華民國臺灣,已經成為世界民主自由的重要象徵。國際社會非常清楚,維護臺灣的安全,就是維護區域穩定和民主價值;一旦,臺灣的民主自由被摧毀,將是世界民主陣營的重大的挫敗。
民主,不只是對外定位臺灣的國際角色;對內,更是強化社會韌性的核心戰略。
六、 提升國防戰力,凝聚民心士氣
這幾年來,為了強化國防戰力與韌性,我們加速推動國防改革,國防預算也逐年增加。我們用行動告訴全世界,臺灣會挑起自我防衛的責任,我們不會坐等命運被決定,我們也會和盟友,共同維護區域的安全及穩定。
我們加速量產各式精準飛彈,以及海軍、海巡的高效能艦艇。此外,我們也積極籌獲,各類小型、高機動性的精準打擊武器,來建構完整的不對稱戰力,確保臺灣,足以應對外在的軍事威脅。
這幾年,國機國造、國艦國造,都有具體的成果。潛艦國造,也如期的推動當中。兩週前,臺灣第一艘,自主研發建造、萬噸級的「玉山軍艦」,正式交艦。
還有剛剛,大家看到帶頭衝場的勇鷹號新式高教機,都是我們努力的成果。謝謝全體的國軍弟兄姊妹,跟我一起克服萬難,交出了這張得之不易的國防自主成績單。
為了落實全民防衛,我們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強化戰訓量能,透過精進後備教召訓練,讓後備軍人,能使用跟現役軍人相近的武器裝備,提升後備戰力。
建構能有效應對現代戰爭需求的國軍,以及建立軍民整合的全面防衛動員能力,都是刻不容緩。我們必須確保,無論是平時救災,或者是戰時動員,各項韌性的整備、各種物資和人員,都能夠準確、即時到位。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凝聚民心士氣,強化全民的防衛意識。「守土衛國」,從來都不只是軍人的事;每一位國民,都是國家的守護者。
這段時間,我看到許多朋友,有年輕的爸媽、有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也有許多沒有服役經驗的學生。他們不分年齡、性別,自發性參加民間的課程,學習社區防衛、緊急照護、以及資訊辨識。這正是,「守土衛國,你我同行」的最佳詮釋。
七、 維持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
臺海的和平穩定,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遺憾的是,近年來,北京當局日益升高軍事恫嚇、外交打壓、貿易阻撓,以及試圖消滅中華民國臺灣主權的作為,已經威脅到,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現狀。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歷經七十三年的共同生活與發展,已經凝聚了強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臺灣人民和朝野政黨的最大共識,就是捍衛主權,以及我們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這一點,我們沒有妥協的空間。
兩岸立場的分歧,不僅是歷史的因素,更在於,民主發展上的背道而馳。
北京當局不要因為臺灣活躍的民主體制,而有所誤判。誤認臺灣人民,對民主自由的堅持,是可以妥協的;進而試圖利用,政黨之間的激烈競爭,來分化臺灣社會。這樣的思維和做法,無助於兩岸關係,只會讓兩岸更行更遠。
我要呼籲北京當局,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唯有尊重臺灣人民對主權和民主自由的堅持,才是重啟兩岸良性互動的根本。
我們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之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健康有序的交流,進而舒緩臺海的緊張情勢。
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之下,我們也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方法;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八、 把更好的臺灣獻給世界
各位國人同胞,對於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而言,最大的任務,就是用盡全力,給後代一個更好的國家,也給世界一個更好的臺灣。
臺灣的經濟更發展,全球供應鏈就更完整而堅韌。
臺灣的安全更鞏固,區域和全球就更能和平繁榮。
臺灣的民主更深化,世界自由民主陣營就更穩固。
這是我們過去多年以來,從黑暗的坑洞中,掘光而行,終於走出來的一條道路。這條路也許辛苦,但我們因此找到了,身為臺灣人的意義,也看到了臺灣的存在對世界的價值。
現在的臺灣,很民主、很自由、經濟繁榮、文化多元,不但受到世界的矚目,人民也凝聚出,守衛家園的堅強意志。今天,大聲的說出,「我是臺灣人」,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是彼此的手足,讓我們勇敢堅定,自信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讓臺灣成為世界的臺灣,更要給世界一個更好的臺灣。
中華民國加油!臺灣加油!謝謝大家。
蔡總統拋「Taiwan National Day」 #柯文哲:中華民國仍是最大公約數
今天是國慶日,#前總統馬英九 呼籲蔡政府應該繼續用「#中華民國國慶日(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Day)」,勿以「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作為國慶的英文名稱。
馬英九前總統臉書表示 : 身為第十二、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任內八次出席中華民國國慶大典,對今年的國慶大典,我有兩個重要呼籲,誠摯希望蔡英文總統與國慶籌備委員會主委、立法院長游錫堃審慎參酌。
第一個呼籲:是請蔡總統在中華民國國慶大會上,闡明中華民國憲法,釐清我們與大陸的關係,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絕非兩個國家,如此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穩定向前邁進。去年國慶日她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明顯錯誤界定我們與大陸的關係,也違反了《中華民國憲法》與蔡總統上任時的承諾。
去年國慶日蔡總統說了這段話,引發國內的爭論與大陸的強烈批評,認定是「新兩國論」。我在第一時間媒體詢問時就說明過,這句話是違憲的。因為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明文規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的規定。」這表示我國國土包括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兩部分。
《憲法增修條文》確定了大方向,詳細說明則規定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中。該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用詞,定義如下:「一、臺灣地區;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的其他地區。二、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顯然不論在憲法上或法律上,大陸地區雖非我政府統治權所及,但仍然是我國的領土。
同樣的,在大陸1982年的憲法前言中,也把臺灣列為「大陸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這種情況下,高喊臺陸雙方互不隸屬,不但不現實,而且是違反現實的。除了自我麻痺與陶醉(網友稱為「自嗨」)外,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反而引起海內外有識之士擔憂,認為是「新兩國論」的挑釁。在兩岸關係近年急速惡化引起兵兇戰危憂慮的此刻,為什麼我們非做不可呢?就是為了要刺激大陸嗎?
第二個呼籲:請總統府在慶祝大會的看板與發給中外貴賓的資料中,不要再以「Taiwan National Day」(臺灣國慶日)作為國慶的英文名稱,這是我所知政府過去從未使用過的名稱。也請國慶籌備委員會亡羊補牢,這幾天能儘速修正。
我國的國名什麼時候從「中華民國」改為「臺灣」了呢?我們的憲法修正了嗎?我們的所有官方文書改變國名了嗎?都沒有。大會當然應該繼續用「中華民國國慶日(英文用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Day)」才對。這樣「偷渡」「臺灣獨立」創造的想像空間,除了讓綠營的朋友「自嗨」以外,又還有什麼實質意義呢?這又是另一個讓人感到不合理又不安心的作法,除了遂行蔡英文政府不明所以的意識型態之外,我看不出哪一點對臺灣人民、對臺海情勢、臺灣的安全繁榮有任何幫助。
再過幾天,就是民國一百一十一年的國慶日了,前幾天我收到了總統府前慶祝大會的邀請函,跟過去一樣,我一定會親自出席。今年國慶日不同往年的是,我們的民眾更需要堅定的國家認同,以及更和平穩定的兩岸情勢。
我要鄭重向蔡總統與游院長呼籲,慎重思考我的建議,稍作更張,現在還來得及。
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MaYingjeou
前立委林濁水在臉書發文,指十月十日變成「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簡直太神奇,太曲折了」。
林濁水表示,中國革命黨人拋頭灑熱血後,雙十節成了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建國神話、神主牌,而那時革命黨領袖孫文的立場是「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中國應該推翻滿清,驅逐韃虜,台灣應該獨立;不料,如今雙十被和武昌起義毫不相干的一群人的後代「山寨成Taiwan National Day」後加以奉祀,「真夠後現代,真夠混搭」。
林濁水還說,談奉祀就想到忠烈祠,裡面在各次戰役陣亡或殉職者,因烈成神而受祀是合理的,但統治者對待泰源革命、陳智雄等則站穩中國立場,不由下而上崇其為烈士入祀,另由中華民國蔡政府由上而下賜予「平反」,轉型正義成如此模樣,令人痛心。
蔡英文總統偕同賴清德副總統今(10)日上午在總統府接受參加中華民國111年國慶活動的各國慶賀團、代表們及駐臺使節,致賀我國雙十國慶。
上午9時30分,150多位外賓依序向總統與副總統拱手行禮致賀,總統與副總統對他們參加雙十國慶表達感謝之意,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及外交部長吳釗燮亦在場陪同。
今日前來致賀外賓包括我友邦帛琉共和國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訪團;美國聯邦眾議院科學、太空暨科技委員會主席江笙(Eddie Bernice Johnson);日本國祝賀團:團長古屋圭司(Furuya Keiji)眾議員、眾議員衛藤征士郎(Eto Seishiro)、參議員衛藤晟一(Eto Seiichi)、參議員榛葉賀津也(Shimba Kazuya)、參議員石井章(Ishii Akira)、眾議員木原稔(Kihara Minoru)、眾議員井上信治(Inoue Shinji)、眾議員小宮山泰子(Komiyama Yasuko)、參議員山本順三(Yamamoto Junzo)、眾議員長坂康正(Nagasaka Yasumasa Hon.)、參議員若松謙維(Wakamatsu Kaneshige)、眾議員福島伸享(Fukushima Nobuyuki)、參議員野田国義(Noda Kuniyoshi)、參議員東徹(Azuma Toru)、眾議員源馬謙太郎(Gemma Kentaro)、參議員塩村あやか(Shiomura Ayaka)、眾議員和田有一朗(Wada Yuichiro)、眾議員掘井健智(Horii Kenji)、參議員広瀬めぐみ(Hirose Megumi);加拿大國會議員訪團:聯邦眾議院國貿委員會主席史葛洛(Judy Sgro)暨夫婿、聯邦眾議員亞可諾(Angelo Iacono)、聯邦眾議院國貿委員會副主席川布雷(Simon-Pierre Savard-Tremblay)、聯邦眾議員馬泰爾(Richard Martel)、聯邦眾議員路易斯(Chris Lewis)伉儷;印度共和國議員庫瑪(Sujeet Kumar)等。使節團團長暨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大使柏安卓(Andrea Clare Bowman)等駐臺使節團;駐臺機構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暨夫婿、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Hiroyasu Izumi)伉儷、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葉偉傑(Yip Wei Kiat)、歐洲經貿辦事處代理處長馬威杰(Guillermo Martínez)、澳洲辦事處代表露珍怡(Jenny Polyxeni Bloomfield)、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Jean François Casabonne-Masonnave)、德國在台協會代表許佑格(Jörg Polster)伉儷、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鄧元翰(John David Dennis)等駐臺外國機構暨國際組織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