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基層辛勞付出 樹立城市環境守護楷模
114年10月9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採訪報導於 #環境部
環境部將於114年10月15日(星期三)假嘉義縣舉辦「114年全國模範清潔隊員及模範清潔隊長暨職業安全衛生績優機關表揚典禮」,公開表揚來自全國22縣市之102名模範清潔隊員、10名模範清潔隊長,以及14個推動清潔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表現卓越之機關,肯定其長年守護環境整潔、維護公共衛生並保障隊員安全之辛勞與貢獻。
環境部表示,清潔隊員平日不分晝夜、風雨無阻,默默守護城市每個角落。今年入選的模範隊員,除了在垃圾清運、資源回收與環境維護等日常工作表現優異,更展現多元事蹟:有人不畏骯髒狹窄的溝渠,堅守清溝維護市民安全;有人主動投入災區協助清理家園;也有女性隊員以專業技術駕馭重型機具,展現任事魄力與細膩溝通能力。同時,他們也持續優化工作流程、推動資源循環、協助查緝非法棄置,在重大災害現場即時投入清理與復原,充分展現專業與使命感。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康隊員擔任機械班領班,負責轄區明溝清疏與維護工作,主動參與應變小組積極巡檢溝渠,回報積水情形,無懼惡劣環境,堅守崗位、守護市民安全;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黃郭隊員身為女性駕駛,本身具備鏟裝機等多項專業證照,努力精進自身技能,且善於與民眾溝通協調,有效化解相關爭議;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江隊員擔任班長,帶領隊員執行各項勤務,主動前往災區協助民眾清理家園,並積極協助隊部設施修繕與政策推動。清潔隊員們在各自崗位上的專業能力,不僅守護環境,更默默承擔基層服務的重任,凸顯無名英雄們的珍貴價值。
環境部進一步說明,模範清潔隊長遴選,今年計有10位隊長脫穎而出。他們在工作調度、團隊領導、環境維護與職業安全管理等面向皆表現優異,並積極推動職安與同仁福利,成為第一線基層的中堅力量,帶領團隊持續精進。
臺北市溝渠清理第一隊管隊長帶領團隊克服萬難,靈活運用人力班與機械班,採交錯施工方式順利完成清疏作業;桃園市平鎮區中隊楊隊長推動「社區定時定點收運,分流垃圾進場時間」制度,有效解決夜間收運量暴增與焚化爐塞車問題,提高垃圾車準點率;屏東縣屏東市公所清潔隊陳隊長將垃圾收運由每週收6日調整為每週收5日,改善人力不足與排班困難,全年人力缺口獲得有效解決等作為,展現了清潔隊長在創新管理、效率提升與團隊照顧上的重要貢獻。
為確保清潔隊員的工作安全,環境部今年同步辦理「地方環保機關推動清潔隊安全衛生業務績效評比」。評比內容涵蓋教育訓練、災害預防、職場健康保護及制度執行等面向,共有14個職安衛績優機關脫穎而出,展現地方政府在提升清潔隊職安衛之持續努力與制度化成果。
臺中市政府環保局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由環保局延伸至區隊,更仔細協助落實職業安全衛生政策、推動駕駛監控系統,落實安全駕駛、精進清潔隊員個人防護裝備;雲林縣環保局自辦「清潔隊職業安全衛生推動計畫」,於未達100人之鄉鎮市進行臨場健康服務,並於各鄉鎮市清潔隊進行戶外高氣溫熱危害預防措施;宜蘭縣礁溪鄉公所清潔隊長期努力落實職業安全管理體系,自行辦理臨場健康服務,針對人因性危害與戶外高氣溫危害進行預防措施。前述內容皆展現地方環保機關積極守護清潔隊員之作業安全與健康,努力落實職場職業安全衛生政策與作為。
彭啓明部長表示:「清潔隊員是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他們以行動維護環境衛生、守護社會永續;清潔隊長與地方環保機關則是最堅實的支撐力量。此次表揚不僅是對得獎者的肯定,更代表對全國近三萬名清潔隊員的最高敬意。」
環境部強調,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協力,推動工作環境改善、強化職業安全衛生與專業培訓,讓清潔隊同仁在更安全健康的環境中發揮所長,與全民共同打造乾淨、韌性、永續的生活環境。
環境部第3屆首惜廚師甄選活動分為「料理食譜」與「創意教案」兩組賽事。料理食譜組於今(27)日在崑山科技大學迎來最終場賽事—全國總決賽。由各縣市地方初賽中脫穎而出的22位參賽者,經分區決賽挑戰後,由各區前2名共6名選手一同爭取「首惜傳說獎」的最高殊榮。經評審團熱烈討論後,最終由屏東縣的黃千珊獲得「首惜傳說獎」殊榮,抱走12萬元獎金。
首惜傳說獎得主黃千珊以曾經在澳洲生活8年、常常製作省錢料理的經驗,跳脫傳統烤雞的製作框架,將雞肉去骨後中填滿芋頭餡料,呈現出讓味蕾與惜食理念都不用妥協的美味菜餚。她在構思料理時,常常與部落長輩討論,除了緊貼常民生活經驗,更成為一道能跨越年齡、族群的料理,讓食物對每個人都產生意義,獲得評審高度肯定,同時贏得家樂福永續獎,成為本屆賽事的最大贏家。而「首惜廚神獎」及「惜食大師獎」則由桃園市的吳添豪及臺南市的曲世胤奪得。頒獎典禮現場由環境部葉俊宏政務次長親自頒獎,肯定每位「首惜廚師」對於惜食料理的貢獻。
環境部為吸引民眾關注食物浪費問題,進而珍惜食物,辦理「首惜廚師甄選活動」,就是希望能從日常的餐食料理開始惜食行動。無論是採買現場或在餐桌上,皆能將惜食融入於日常並加以實踐,藉此打造綠色生活轉型。今(114)年賽事邁入第3屆,不僅有全臺22縣市政府持續投入,更首度攜手農業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以公私協力方式,共同推動惜食的低碳永續行動。
本屆料理食譜組全國共收件572件優秀食譜,不僅有餐飲系師生、餐廳主廚等料理職人,更有工程師、家庭料理者、環境志工、自由工作者等參賽者共同角逐首惜廚師的寶座,展現「人人都可以是首惜廚師」的活動目標。葉次長於致詞時表示,廚師就是食物最重要的代言人,從食材選擇、食譜設計,再透過手藝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佳餚;讓每一道料理都能被吃完、不浪費,就是珍惜食物的最佳展現!
環境部後續將集結「料理食譜組」的獲獎食譜,編製成電子書,讓各界皆能上網閱覽參考並加以運用推廣,希望讓美味料理成為你我永續行動的第一步,共同推動全民綠色飲食的新食代。
育相關人物
114-09-07[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國環院)今天公布114年度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名單,12位環保專責人員脫穎而出,將由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親自授獎。這些獲獎者不僅是第一線守護環境的無名英雄,更以節能減碳、污染防治與循環經濟的卓越實績,展現跨領域環保治理成果,成為企業推動綠色轉型及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力量。
國環院院長劉宗勇表示,本年度共有65名來自各行業及專業領域者參加遴選,由5位外聘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歷經3個月初、複選階段而產出。
本屆獲獎者來自水泥業、科技、半導體、食品生技、污染防治等多元領域,透過創新技術、智慧管理與系統整合,推動能源效率、資源循環與環境教育。以下是各獲獎人的簡介。
減碳轉型與污染防治
亞洲水泥花蓮廠股長沈志偉,主導空污改善與減碳轉型,導入替代燃料及減排設備升級,協助傳統產業邁向綠色永續;嘉義鹿草垃圾焚化廠副廠長鄧宗岳,將近30年環保實務經驗,主導焚化廠全區整改工程,兼顧工安、環教與生態營造,有效提升發電效率及降低污染排放。
智慧管理與數位應用
新竹科學園區污水處理廠副總工程師古軒銘,應用AI與物聯網智慧操作,有效降低加藥與異味陳情,並推廣智慧處理經驗;日月光材料四廠工程師黃政旻,運用AI技術進行清洗節能、風險預警與專案推動,展現數位化治理;日月光半導體工程師王絲郁,則以AI建構廢棄物預警與資源化系統,使資源化率突破九成,並建立碳排係數管理模式。
水資源循環與永續製程
友達光電桃園廠工程師吳亞臻,推動製程用水全回收,強化源頭控管與申報系統整合,並積極參與水環境守護與教育;台積電六廠工程師林緯博,創新改良UF膜系統處理氟系廢水,導入再生水回用與國際認證,實現永續製程管理;台積電十二廠主任工程師楊淵超,則整合廢水與廢棄物處理,導入替代技術與循環經濟應用,打造高效節水與資源回收系統;日月光二十一廠主任工程師盧彥君,強化混凝效能與污泥減量,更取得ISO水資源效率認證。
安全管理與循環創新
友達光電后里廠副理孫政遠,強化毒化物源頭減量與應變管理,並導入AI鋼瓶檢測與移動機器人守護廠區安全;葡萄王生技龍潭廠課長陳世炎,推動食品廢棄物減量與資源再利用,融合生技與農業回收,落實產學合作;暉鼎資源管理經理陳昱融,設計智慧清運與安全監控系統,並取得專利,全面強化廢棄物清除效率與安全性。
產業典範 永續前行
模範環保專責人員的努力,體現從製程改善到數位創新、從廢棄物管理到水資源循環的多元實踐。他們不僅提升企業環保績效,更在推動產業永續發展上發揮關鍵影響力,為社會邁向「淨零未來」樹立標竿。
臺北市政府擬推機器狗巡視人行道
內政部國土署:公務機關仍須依法行政 落實資通訊安全保護
有關臺北市政府擬推機器狗巡視人行道一事,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1)日對外表示,行政院已在 108 年頒布實施「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明訂公務機關禁止使用中國製的資通訊產品,如因個案特性或實際需求所需者,必須向主管機關(數位發展部)申請專案使用。強調地方政府應注意國家及通訊傳輸安全,避免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資訊遭到外洩。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充,樂見各縣市導入智能科技用來提升道路安全品質,惟本案涉及中國廠牌的資通訊產品,應先取得主管機關同意後方可使用,再次提醒地方政府務必要遵守資通安全管理法等相關規範,及注意整體供應鏈安全,以守護國內資通訊環境及國家安全。
114年8月12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李佩甄8月12日下午13:30在【泉發蜂蜜忠孝店】(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96號)擔任一日店長,呼籲人人都可以把公益融合成為時尚樂活的一部分,用公益行動為生活添加「趣味」。現場吸引粉絲熱烈迥響,共同推薦《厝蜜》公益禮盒:除了是智慧採辦中秋或日常饋贈的禮品,每一盒都能累積愛心廠商的提撥捐,投入忠義基金會各附設家園的安置工作,在生活、醫療與教育等層面給予弱勢團體實際支持,幫助曾遭遇暴力或不當對待的孩子,建立一個可以擋風遮雨的家。
泉發蜂蜜執行長葉采糖、愛心店長佩甄與忠義基金會副執行長謝小琪現場共同揭露新上市的《厝蜜)公益禮盒,此舉象微廠商百年嚴選的家族傳承與一份社會責任。佩甄在場則分享「以愛傳家」的育兒心法:育兒持家其實沒有捷徑,家長除了身體力行的陪伴,帶著孩子「分享自己的富足」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公益行動,此舉會影響孩子更僅得付出愛,去關心家人與社會。在平凡生活中創造不凡,就是最珍貴的傳家之寶。(厝蜜)禮盒每售出一盒,均將專項提撥200元助養忠義失依兒。由點睛設計創辦人韓世國以環保質地設計質樸包裝,也宣示一份永續環境的堅持與善意。
忠義基金會長期服務0-18歲失依兒少,並為國內少有收容0-3歲嬰兒之專業安置家園,長年以分齡家園安置教養,陪伴超過8,000位弱勢兒童或少年長大成人,並已幫助855位以上的孩子找到願意承諾照顧、愛護他們的收養家庭。
發佈日期:2025-08-05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5)日表示,近日豪雨造成多處積水淹水,民眾清理家園時易因接觸汙水、汙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造成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及登革熱等傳染病疫情;籲請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落實「裝備要齊全、飲食要注意、清除孳生源」防疫三步驟,遠離傳染病。
疾管署說明,國內上週(7/29-8/4)新增3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之病例,個案居住高雄市2例及臺中市1例,年齡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21-7/30;今年國內累計3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其中2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低於2005年及2024年(均48例),以65歲以上(22例)和50-64歲(1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27例)為多,其次為臺中市(5例)、臺南市(2例)、屏東縣(1例),其中13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分布高雄市(11例)、臺南市(1例)及臺中市(1例)。另今年截至8/4累計19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其中4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分布臺中市(3例)、花蓮縣(1例),年齡介於4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12-7/22。
疾管署指出,由於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病源菌等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除了接觸傳播外尚可能造成吸入性感染,請民眾清理家園時除佩戴防水手套及長靴外,亦請佩戴口罩,避免吸入受汙染的塵土或水滴。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近期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第31週(7/27-8/2)腹瀉門急診就診108,551人次,較前一週117,199人次下降7.4%,近期就診趨勢持平。水災地區蓄水池如遭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澈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居家環境可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並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正確洗手。
疾管署提醒,目前雖尚未出現登革熱/屈公病本土病例,但今(2025)年截至8/4累計124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仍有造成疫情擴散之風險。籲請民眾雨後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若有大型廢棄容器,可連絡清潔隊協助清運,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
疾管署呼籲,民眾如出現不適症狀要儘速就醫,並主動向醫師說明是否從接觸汙水或遭蚊蟲叮咬,同時籲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即時通報相關傳染病,以利衛生單位及早採取防治措施。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積極查緝非法棄置案件,近期與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及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三大隊南區中隊,共同查獲高雄市弗○企業公司領有高雄市政府核發之乙級廢棄物清除許可證,卻於高雄市林園區非法租用土地堆置廢棄物,已涉犯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3款、第4款、第47條刑責規定,由高雄地檢署偵辦後起訴該公司及唐姓負責人等2人。
環境管理署自112年至114年針對本案進行多次稽巡查,期間包括會同查處該公司非法堆置廢棄物土地於112年9月及12月發生火災,歷經1年餘協助檢警查處蒐證,大量比對廢棄物清除車輛衛星定位系統(GPS)資料,勾稽多筆可疑軌跡,查獲該公司以合法清除業者身分,於高雄市林園區私設非法轉運站,堆置大量廢泡棉、廢橡膠及廢塑膠膜等混合廢棄物,現場並設置油壓剪床、粉碎機等處理設備,由唐姓負責人及林姓員工清除廢棄物至該處進行處理。弗○企業公司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提供土地堆置、回填廢棄物,且未領有廢棄物處理許可文件,於該土地從事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涉犯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3款、第4款刑責規定,依法得處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500萬元以下罰金,並對該公司依同法第47條科以罰金。
環境管理署特別提醒土地與廠房所有人,不肖業者常以「假承租、真棄置」的手法,以高額租金為誘因,或假借租用場地作為資源回收分類場所,實際上則非法堆置大量廢棄物,最後若業者人去樓空,地主將面臨支付高額清理費用,得不償失。同時也呼籲民眾,若發現可疑大型車輛密集進出,或載運並傾倒不明廢棄物,請立即通報當地環保局(公害陳情專線0800-066666)或警方,以利即時查緝,防止非法棄置行為持續發生。環境管理署將持續與檢警機關及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打擊環境犯罪,維護國土環境。
114年8月4日 #新高地 #吉玉珊採訪報導於 #台北
近期有民眾於社群平台轉載風災後太陽光電模組堆置分類照片,引發關注。環境部特此說明如下:
該照片為近期颱風侵襲後,地方政府與回收處理業者配合進行受損光電模組清運與分類作業的畫面,作業地點屬於暫置集中區域,依法執行模組清點、分類與待轉運程序。
受損光電模組依法屬於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程序由取得許可之清除機構統一收運,後續交由具資源化許可之處理機構進行再利用處理。本次災損由業者負責清除處理的責任,網路謠傳政府需支應8400萬元,並非事實。
目前國內已有具專業能量的資源化處理機構,能有效拆解光電模組中的鋁框、玻璃與矽晶片等可再利用材料,處理技術為物理處理、破碎成細小顆粒取得乾淨玻璃、分離矽晶片進行金屬提煉、背板則可回到塑膠回收,或有陶瓷原料再利用產品。
此類風災後的集中處理現場,為自然災害下回收體系啟動的常態作業,並非任意棄置。環境部將持續督導地方政府與相關業者加速清運、妥善分類,並強化末端處理能量與再利用制度建構。
關於登革熱病媒蚊孳生問題,環境部已經督促要求光電業者清理清運過程中,廢棄的光電板需排放整齊且不得有積水的情事,並適時噴灑藥劑消毒,以防範病媒蚊滋生。
環境部呼籲各界對能源與回收議題應以事實為依據,理解風災後處理工作的必要性與緊急性,攜手落實循環治理,推動再生能源與資源化政策穩健前行。
TAISE 揭示能源認知落差、核能支持攀升與能源轉型信心危機
民調發布會聚焦電力韌性與減碳政策社會期待
中華民國114年8月1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採訪報導於 # 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發布會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於今(1日)舉辦《2025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民調發布會,正式公布全國有效樣本1,069份的調查結果,並邀請專家學者深入解析調查數據背後的意涵,為台灣能源轉型政策提供公民視角與專業建言。
本次調查涵蓋能源認知、發電方式偏好、電力韌性、減碳措施及政策支持度等多項議題,揭示台灣民眾對能源現況的理解與對未來轉型的態度。活動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主持,並邀請執行長顧洋、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理事長歐嘉瑞、大同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朱文成、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五所所長陳詩豪等嘉賓共同解析調查結果,探討台灣能源轉型的挑戰與機遇,期盼凝聚社會共識、推動更具韌性的能源轉型藍圖。
能源認知不足,進口與再生能源答對率低
調查結果顯示,國人對台灣能源結構的認知存在顯著落差。僅 9.8% 受訪者對於我國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96%左右有所意識,仍有高達 37.2% 的比例表示「不知道/拒答」。在再生能源部分,僅 9.8% 受訪者正確回答我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為 11%–15%,而有超過四成誤認為低於10%或無法作答。對於主要發電方式,雖然天然氣已是我國最主要的發電燃料,但僅有 15.9% 的答對率,45.7% 的民眾仍誤以為燃煤是最大宗,另有 17% 的民眾認為是核能,顯示社會認知與現況存在嚴重落差。
能源轉型信心不足,核能支持度顯著提升
在能源轉型信心方面,僅26.5% 的民眾認為政府宣示的「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30%」目標可達成,61.4% 表示不看好,顯示政策推動缺乏足夠社會信任。對於燃氣作為淨零過渡能源的
評價,69.0% 的民眾認為未來供氣來源不足,顯示對能源安全有高度憂慮。
值得注意的是,核能支持度顯著提升至66.1%(較去年增加7.8個百分點),其中 52.5% 支持啟動核四、50.0% 贊同重啟核一至核三,42.0% 支持發展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反映出社會對核能角色的態度轉變。
電力韌性與減碳措施:供電品質與減碳成效受關注
在電力韌性與服務品質方面,69.1% 民眾能接受的停電時間在6小時以內,其中 34.6% 僅能忍受1小時以內,顯示電力中斷對民生影響深遠。台電公司滿意度降至62.2%,不滿意度則攀升至 20%,為歷年新高,凸顯民眾對供電穩定與服務水準的期待。
在減碳措施上,民眾認為最有效的作法為徵收碳費(42.2%),其次是鼓勵綠色投資(36.9%)及加強教育溝通(36.5%);然而,59.1% 受訪者不支持政府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顯示相關政策需更多配套與溝通。
專家齊聚,共同剖析調查意涵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指出,這項調查已經邁入第八年,也年年反映出民眾對能源現況與轉型的多元觀點與隱憂。他提醒,低廉電價雖讓用電負擔輕省,卻可能削弱節能動機,與淨零目標背道而馳;能源轉型不僅是技術議題,更涉及全民認知與行為調整,政府需加強資訊揭露與全民溝通,讓社會理解能源供應與價格背後的真實成本,並在穩定供電與節能減碳間取得平衡。
執行長顧洋則強調調查顯示的認知落差與信心變化,凸顯出政府與社會在能源轉型上的溝通斷層。他呼籲主管機關在推動再生能源、核能選項與碳費等政策時,應建立更透明、持續的對話平台,讓民眾理解政策必要性與影響,並納入不同世代與族群需求,實現兼顧公平與可行性的能源治理。唯有跨部門協力、廣納公民參與,台灣才能在能源安全與淨零轉型上形成長遠共識,並做足準備來面對全球競爭與氣候挑戰。
註:民意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16日 - 6月20日,依能源署2025年7月7日的最新公告資料,2024年進口能源比例為95.2%。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首場集中測驗將在8月30日於全國14個考區同步舉行,預計有1,400名已接受48小時培育課程的學員參加測驗,測驗合格者可獲得環境部核發的合格證明。為協助學員備考,主辦單位的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下稱國環院)已將測驗示範題公布於「綠領人才資訊平臺」(https://ulvis.net/iTs8)。
為培育2050淨零轉型所需人才,國環院攜手全國32所大專校院,於今年3月28日成立「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並開設為期48小時的「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課程費用12,000元,由各開班學校收取。為鼓勵更多青年與弱勢族群參與課程,國環院也提供學費優惠方案,如是30歲以下大專院校在學生(不含在職專班),只要首次測驗成績即及格者,即可申請半額補助;若是符合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身分者,則可申請全額補助。
國環院院長劉宗勇指出,該課程設計高度結合實務需求。我國自明年5月起開始繳納碳費,首波碳費徵收對象為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的事業單位,預估全國約500家工廠(涵蓋281家企業)將被納入課徵範圍。課程內容聚焦企業高度關注的「碳費收費辦法」、「優惠費率及其影響分析」以及「盤查登錄作業流程」等核心議題,國環院呼籲企業主積極派員參訓,以維護未來經營效益與淨零競爭力。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今年度將安排2場全國統一測驗,首場測驗於8月30日舉行,第二場則訂在11月22日。完成課程並通過測驗者,環境部將核發「合格證明」,可以作為個人或企業未來碳管理及參與淨零轉型的重要能力憑證。
測驗採全國分區集中方式辦理,首場測驗設有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及臺東等14個考區,學員應依照原報名上課學校的安排就近參加集中測驗。離島部分,首場暫無設置考區,位於澎湖縣的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預計於9月後開課,未來澎湖地區學員將可於當地上課與參加測驗,無須跨海參加課程。
劉宗勇院長進一步指出,該課程除在都會區開設外,非都會地區亦積極設班,如宜蘭縣的國立宜蘭大學、南投縣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近期均有開課梯次,歡迎有興趣者至課程報名網站(https://ulvis.net/iTs8)查詢並就近報名。
針對學員關心的測驗題型,國環院已於「綠領人才資訊平臺」公布15題示範題。測驗採筆試形式,題型皆為四選一之選擇題,內容均出自課程教材,答題時間為100分鐘。國環院特別提醒,測驗期間嚴禁攜帶智慧型裝置及計算機;即便需進行計算,題目也僅涉及基本四則運算,無需使用計算機。
114年7月18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採訪報導於 # 環境部
針對社會各界關切本次丹娜絲風災後太陽能板回收處理進度,在本週四(7/17)行政院院會,彭啓明部長已完整說明,太陽能板屬可循環資源,並非採焚化掩埋,針對破損光電板對水質影響已檢測10個重金屬項目,有媒體以不實的文字報導誤導閱聽者,本部深表遺憾,特此澄清說明。
我國目前廢太陽板處理廠非以焚化掩埋處理,處理技術為物理處理、破碎成細小顆粒取得乾淨玻璃、分離矽晶片進行金屬提煉、背板則可回到塑膠回收,或有陶瓷原料再利用產品。具資源化之處理機構計4家,依許可處理量能達每月4,400公噸。可因應此次風災損壞數量,處理量能足夠,同時未來將有其他具有資源化技術處理業者也陸續投入。
彭啓明部長在立院答詢時絕無支吾其詞,而是完整說明,針對破損光電板對水質影響,檢測10個重金屬項目係以「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中「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之基準值進行比對,有5~6項未檢出,包括鉛、鎘、六價鉻、銀、鎳、硒均未檢出;3項低於環境基準(銅、鋅、砷);僅1項錳在部分地區有超過環境基準,但根據環境部長期監測鄰近八掌溪【嘉南大橋】錳背景濃度介於0.026~0.318 mg/L,顯示係受地質因素影響,故研判短期內破損光電板對水質無污染風險。
環境部表示,將針對受損水域光電案場,持續定期抽驗,並持續每二週安排檢測,至完成清理完畢,以全面確保水質安全無虞。
廢太陽光電模組為一般事業廢棄物,產源負清除處理責任,為維護環境,環境部要求光電業者於二週內務必儘速清除廢太陽能板並復原現場,屆期若未完成清除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裁處,最高可處300萬元以下罰鍰。
國衛院與桃園醫院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
有助預防院內感染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HAI)是影響病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其中約有20%至70%是可預防的,主要與不良的手部衛生習慣有關。為了降低感染風險,醫護人員的手部保持乾淨衛生是最簡單有效的防範措施,然而全球醫療機構的手部衛生遵從率,中位數大約只有40%,直接觀察醫護人員的洗手行為雖可提升手部衛生的遵從性,但卻會消耗大量人力及時間。
國家衛生研究院陳為堅副院長、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廖倫德副所長,與部立桃園醫院鄭舒倖副院長、林宜君醫師、游玉琲護理長共同率領研究團隊,聯手開發提升手部衛生遵從率的整合性系統,結合物聯網技術偵測濕洗手與乾洗手的行為,並將自動計算的遵從率及正確率轉為視覺化介面,即時追蹤醫護人員手部衛生行為,幫助院所進行相關管理。這項研究已於113年12月作為國際期刊《Global Challenges》該期的封面刊出。
氣象遙測新視界 大小朋友逗陣來玩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於今日起一連3天(12日至14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舉辦年度開放參觀活動,今年主題為「透視風雲 掌握未來-氣象遙測新視界特展」,誠摯邀請大家走進氣象署的科技大門,親身體驗「預測未來」的神奇力量!本次特展亦廣邀經濟部水利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國家太空中心、國家海洋研究院及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共同參與,呈現跨領域氣象應用成果。展出內容不僅深具科學知識性,更設計多項互動體驗,讓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獲滿滿!氣象署表示,現場有許多精采亮點活動,例如: 下一站好天氣-氣象站大富翁遊戲:邊走邊玩,闖關學知識! 智慧海洋探索趣:親手體驗修護海洋觀測儀器,當一日小小氣象員! 1:1 比例的氣象衛星模型:與太空零距離接觸! 臺灣第一部車載移動式雷達:揭開追風第一線的神秘面紗! 深受喜愛的活動:「愛上主播臺」、「地球展示系統SOS」再度登場,絕不容錯過!此外,今年更推出全新創意活動:「解謎尋寶遊戲-來自光的信」,民眾只要掃描現場QR Code,即可進入展區任務模式,在趣味中發掘氣象知識,成功解謎還可獲得精美好禮一份!本次展覽聚焦於「氣象遙測」的觀測與預警應用,從鋒面、颱風動態到氣候資訊整合,揭示氣象署如何透過尖端科技守護全民安全,將抽象的天氣數據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線。氣象署誠摯邀請所有對氣象有興趣的朋友一同來探索與體驗,讓我們一起透視風雲,掌握未來!更多活動訊息請至中央氣象署網站(https://www.cwa.gov.tw/V8/C/114CWA.html)查詢,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洽詢:02-2349-1103 或 02-2349-1102。貼心提醒:活動地點周邊停車空間有限,建議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來,一起用綠色行動支持永續地球。
依據113年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癌症為臺北市十大死因之首,已蟬聯逾50年。癌症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114年擴大癌症篩檢年齡,以降低癌症發生率,為鼓勵市民養成定期癌症篩檢習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舉辦「健康特務行動:刮出你的身體密碼」癌症篩檢線上刮刮卡活動,凡居住臺北市且符合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或口腔癌本次活動篩檢資格者,且於活動期間完成任一項篩檢,即可參加線上刮刮卡活動,獎項高達千餘名,未刮中者,還可參加「隱藏寶藏加碼獎」,有機會抽中首爾來回雙人機票及飯店住宿券,活動總獎金高達30萬元,趕緊揪親朋好友一起來篩檢!
健康特務行動 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把握黃金治療期
臺北市衛生局邀請知名演員劉亮佐、藝人趙小僑及其兒子劉子銓一家三口擔任癌症篩檢代言人,以實際行動傳達「及早篩檢、及早安心」的重要理念。劉亮佐表示:「癌症篩檢就像是健康的守門員,可以在病灶還沒惡化前就發現異常,讓治療有更多選擇與機會。身為一家之主,更要率先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趙小僑也以媽媽的身分呼籲:「我們都很忙碌,但健康不等人。每一位符合資格的民眾,都應該定期接受免費癌症篩檢,才能安心陪伴孩子長大。」
癌症篩檢要即早,別等身體告訴你
依世界衛生組織及實證醫學證明,5項癌症篩檢(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113年臺北市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及肺癌篩檢服務52萬2,500人次,及早發現6,034例癌前病變,拯救6千餘組家庭。114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擴大補助5大項癌症篩檢項目,包含肺癌篩檢放寬具家族史者年齡下修5歲及吸菸史≥20包-年以上、大腸癌篩檢擴大45-49歲民眾及40-44歲具家族史者、乳癌篩檢年齡延伸40-44歲及70-74歲女性、子宮頸癌篩檢年齡增列25-29歲女性及新增35歲、45歲及65歲女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為了守護自身的健康,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請善用免費癌症篩檢資源,切勿因日常忙碌或疏忽大意,而錯失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關鍵時機。
健康特務行動 完成癌症篩檢賺健康再抽萬元機票
114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合作,舉辦「健康特務行動:刮出你的身體密碼」癌症篩檢線上刮刮卡活動,於114年7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符合活動資格民眾可持健保卡至臺北市1,132家癌症篩檢特約醫療院所完成篩檢,一起成為健康特務,揪出癌細胞,即日起於活動平台參加刮刮樂,完成1項篩檢可刮1次,完成2項篩檢則刮2次,篩越多刮越多;未刮中者,於114年11月份還可參加「隱藏寶藏加碼活動」,有機會抽中首爾來回雙人機票及飯店住宿券等多項好禮。活動詳細資訊請利用手機掃描QR code查詢(活動網站);癌症篩檢相關問題可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分機1813或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
113年10月28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編輯報導於 #台北
依據中央氣象署氣象資料顯示,輕度颱風康芮(國際命名 KONG-REY) 28日14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 16.8度,東經 128.7度,以每小時7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98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28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35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220公里(西北側220公里、東北側220公里、西南側220公里、東南側20公里),預計10月29日晚上開始對臺灣東南部海域造成威脅。漁業署籲請漁民朋友及早採取下列防範措施,以減少損失。
航行與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
漁業署提醒海上航行、作業漁船嚴加戒備,應留意收聽最新氣象資訊,儘速進港避風或駛離其路徑,同時與各地區漁業通訊電臺保持密切聯繫。
強化海上養殖及定置網相關設施防護工作
漁業署請海洋箱網及淺海牡蠣養殖業者,加強固定海上網具及纜繩等設施;定置網業者,請檢視框架、浮球、網片等設施並固定纜繩。
陸上魚塭應檢視塭堤,維護設備正常運作
漁業署請養殖業者確實鞏固魚塭岸壁與疏通排水設施,並加強巡視水閘門、養殖備用水源,及檢修備用發電機正常運作並添足用油;必要時於塭堤加設防護網,減少養殖物流失,及作好短時間強降雨造成魚塭鹽度、水質急速變化影響養殖物的因應措施。
加強漁港設施及在港漁船防颱作為
漁業署說明,已請各漁港管理機關加強漁港區域內公共設施之防護、疏通水溝等整備作業,對進港避風漁船完成停泊安排,通知船主加強港區漁船纜繩固定,同時要求各區漁會對魚貨直銷中心、漁會辦公處所等設施及消費地魚市場,亦作好防範措施。
漁業署表示,為防止漁港因浮木、布袋蓮或其他漂流物阻塞航道,請相關漁港管理機關準備攔阻設施適時佈設,並備妥相關搶通(修)設備機具,以備儘速搶通。
如有災害損失,請依規定通報所在地鄉、鎮、區公所
漁業署最後呼籲,請漁民朋友隨時密切關注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天氣資訊,及早作好整備,並注意自身安全,將危險與災害降至最低。
如有災害損失,請依農業天然災害緊急通報作業規定通報所在地公所,並隨時與漁業署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保持聯繫。
https://tnews.cc/02/newscon636216.htm
113-10-08[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
點擊數299
環境部今天揭開了「AI(人工智慧)種子人員訓練班」的序幕,彭啓明部長對此有高度期許,他表示這不僅是環境部內部AI人才培育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著環境部邁向「智慧環境治理」的決心。彭啓明部長上任之初就明確提出將AI技術作為環境政策的一大關鍵支柱,今天這個訓練班正是落實這一承諾的重要一步。
彭啓明部長指出,AI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也對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環境部不能只扮演旁觀者,而是要成為推動科技創新、促進永續發展的積極領導者。
彭啓明部長又指出,環境議題日益複雜,從氣候變遷、能源使用到自然資源管理,每一個層面都涉及龐大的數據、複雜的模型,以及即時的決策需求。傳統的手段固然重要,但如果我們能夠善用AI技術,無論是在資料分析、預測模型,還是智慧化管理等方面,將能極大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與決策準確性。例如,透過AI,我們可以更精準地預測空氣品質變化,更快速地發現生態異常現象,並提供最佳的能源使用建議,這對於我們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目標而言,都是關鍵的助力。
為提升同仁在環境行政及業務運用人工智慧能力,並將新興科技應用於業務執行,彭啓明部長上任後就指示監測資訊司訂定「環境部數位轉型推動計畫」,國家環境研究院則配合規劃舉辦種子人員訓練班。環境部希望透過系統性的數位技能訓練,提高環境部同仁的AI技術操作技能,使其能夠在工作中有效應用AI技術。
國家環境研究院本次所規劃的AI系列課程包含「自然語言處理TAIDE大語言模型原理介紹與應用」、「資料治理應用介紹」、「AI視覺化生成入門訓練」、「生成式AI職場應用實務」、「AI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實戰」、「Python機器學習實作應用研習」及「Open AI結合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設計實務」等應用及實作訓練,預計環境部會有超過300人次的同仁參與訓練。
彭啓明部長強調,AI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環境部每一位同仁手中的工具。他期許同仁不僅要學習如何使用它,更要掌握如何在實務中運用它,為我們的環境帶來具體的改變。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8)日參加關渡自然藝術季及賞鳥博覽會開幕記者會,與市議員、基金會代表、藝術家、校長及媒體朋友共襄盛舉。蔣萬安表示,這次活動旨在結合在地的文化、藝術,打造自然藝術以及生態教育的在地品牌,期許市民朋友能夠在此地親近自然、欣賞生態美景,並深刻體驗在地生態與文化。
蔣萬安致詞時提到,關渡自然公園是臺北市極具特色的綠色秘境,也是生態教育的重要寶庫,更是候鳥的棲息地。「每到不同季節,這裡都會有超過100種的鳥類來此造訪,吸引了許多市民朋友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蔣萬安表示,本次的關渡鳥藝術系列活動,希望結合在地的文化、藝術,打造自然藝術以及生態教育的在地品牌。
蔣萬安進一步提到,這次的賞鳥博覽會以『寶島鳥鄰居』為主題,讓市民朋友更深入了解生活在都會區的鳥類鄰居。他也特別感謝在地議員侯漢廷的支持與協助,讓關渡地區的生態與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此外,蔣萬安也鼓勵市民來到關渡,不僅可以賞鳥,還能拜訪關渡宮的媽祖廟,享受當地美食與騎自行車探索周邊環境。他強調:「我們希望這裡成為市民朋友在秋冬季節賞鳥、探索生態與文化的地點。」
https://youtube.com/live/CYrfSb5ARQI
依據台灣專利法規定,專利物上應標示專利證書號數;不能於專利物上標示者,得於標籤、包裝或以其他足以引起他人認識之顯著方式標示之。
公平交易委員會於2024年9月5日公告資訊,獲有專利的商品,相較其他未獲得專利的商品更具獨創性、新穎性、進步性,且受專利法之保障,消費者自然會對該商品抱持更高的信任度,進而吸引消費者注意並影響其作出購買的決定。
公平會於2024年9月4日第1716次委員會議通過,東森公司及富達康公司於ETMall東森購物網站銷售「【寢室安居】中鋼彈簧4D空調工學獨立筒枕」商品,廣告刊載「彈透性枕專利書」文字及「新型第M451075號」專利證書圖片,予人印象為該商品取得「新型第M451075號」專利證書而且持續有效,但該專利證書卻已於109年4月21日消滅。富達康公司及東森公司卻於該專利消滅後至112年10月26日,廣告仍持續宣稱「彈透性枕專利書」文字及「新型第M451075號」專利證書圖片,致消費者誤認該商品之專利證書仍屬有效,與事實不符,已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考量廣告期間銷售數量甚少,且該商品確實曾具有專利,並於知悉商品宣稱未妥立即撤除廣告,違法情節尚屬輕微,故決議不處罰鍰並去函警示。
公平會再次呼籲,業者於銷售具有專利證書之商品時,應隨時檢視廣告內容是否與事實相符,以免觸法受罰。
資訊出處:公平交易委員會
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7867&mid=126
中華民國113年08月28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陳偉毅 #陳彥廷 #陳柏亘 訪問報道於 #臺北
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明海運)致力發展數位創新應用,透過多元賦能計畫推動全員數位轉型,今年由陽明海運同仁組隊參與由交通部航港局舉辦之第四屆「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以「綠色航運、永續港區」作品榮獲該獎項社會組第一名,代表對同仁作品創新內容、與陽明海運致力數位轉型與賦能員工之鼓勵;競賽成果於昨(廿八)日辦理成果發表會,並由陽明海運副總經理曹德溪及創作團隊一起受獎。
陽明海運本次參賽團隊整合港區污染監測與AIS船舶即時資訊等多種數據,導入Ope-nAI功能,讓使用者透過對話方式進行資料查詢與分析比較,並結合隨機森林回歸模型,以PowerBI視覺化方式,呈現港區碳排放趨勢預測結果;此項創新可為港務管理單位在制定減碳與空污政策方面提供關鍵數據支持,有助於推動台灣港口邁向更環保永續的未來。
「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自二○二一年開辦以來,陽明海運每年均組隊參與,利用該賽事平台提供之資料庫,研發設計具開創性之數據分析及應用方式,提供業界深入的分析結果,歷屆競賽均獲評審委員肯定,並取得社會組前三名及佳作之佳績。
陽明海運應用數位科技,以服務客戶為導向,持續推出創新數位化服務。陽明基隆櫃場今(二○二四)年六月導入冷櫃IOT監控機制,利用藍牙無線技術,將冷凍櫃資訊即時傳輸到櫃場辦公室,藉由遠端即時監控來減少巡櫃人力,並提升場域安全,並將於九月導入車牌櫃號辨識及櫃況錄影系統,利用影像辨識與錄影作業,減少車輛在櫃場閘道停留時間,後續將結合電子EIR服務來提升櫃場整體作業效率與數位化程度。
同時陽明海運也積極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在陽明基隆櫃場與國內第三方業者及相關單位共同推動進口提貨快捷通服務,讓進口貨主從船公司領取小提單,櫃場銷艙到落地追蹤都能線上辦理,貨櫃車司機可利用行動裝置上的QRCODE進行貨物提領,透過作業流程簡化提升進口作業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陽明海運利用數位化輔助工具研發並精進各項e化服務,不僅優化作業流程,確保客戶享有快速與便利的服務體驗,同時也大幅降低傳統作業所需大量人力及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提升集團競爭力,以因應產業變化,航向永續經營的未來。
https://youtube.com/live/vGghcg1xMM8
https://tnews.cc/02/newscon622091.htm
中華民國113年08月28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陳偉毅 #陳彥廷 #陳柏亘 訪問報道於 #臺北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為守護民眾健康,並降低癌症的威脅,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9年起,全面推廣癌症篩檢服務,並與醫療院所合作執行「全方位癌症防治策進計畫」及「癌症防治品質精進計畫」,共同合力推動癌症篩檢工作。112年和200多家癌症防治醫療院所合作,由各醫療院所高階主管、醫護人員及志工等全院動員的努力下,提供了276萬人次的癌症篩檢服務,占全國癌症篩檢總量近6成,篩檢出3萬多名癌前病變與8千多名癌症個案數,使3.8萬多名民眾,能夠儘早接受治療、重拾健康與生活品質,同時減少了生命的損害。
守護民眾健康 57家績優院所獲表揚
為鼓勵過去一年來200多家醫療院所的努力與付出,國民健康署頒發「篩檢效率王」、「疑癌追緝王」、「生命搶救王」、「困難挑戰王」、「切片達陣王」、「最佳救援王」、「大腸鏡品質績優」及典範獎等8個重要獎項,以肯定各醫療院所癌症防治指標與成果的績優表現,計有57家醫療院所獲此殊榮 (詳見附件1)。
本次「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員林基督教醫院」5家醫院,為醫學中心至地區醫院層級中「篩檢效率王」、「疑癌追緝王」及「生命搶救王」累計最多的醫院,榮獲典範獎。
癌症篩檢工作重要推手 18位防癌尖兵獲獎受肯定
全國有數千位醫護人員投入癌症防治工作,每一位都是癌症防治工作缺一不可的重要推手。國民健康署針對第一線推動癌症防治人員辦理「防癌尖兵評選活動」,評選出18位優秀的醫護人員(詳見附件2)。在推動癌症篩檢的道路上,並非暢通無阻,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而正因為每位獲獎的尖兵,把癌症篩檢這份工作視為使命,不放棄守護任何一位民眾的健康,不僅走入偏鄉、社區進行篩檢推廣,在民眾提升自身對於健康的重視同時,也為民眾築起健康防護網。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的許醫師,帶領團隊於醫療資源稀少的「後山」地區,積極推動癌症篩檢與衛教工作,走訪花蓮市、新城鄉與吉安鄉的多個村里,取得地村里長和代表的認同與支持,在村里民大會分享癌症篩檢重要性,並設立篩檢攤位,為村里民提供癌症篩檢服務。
戴德森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的黃護理師,面對癌症篩檢結果為異常,而不願再做進一步的檢查的民眾,始終抱著一顆『視病猶親-真正認識個案』的心,傾聽個案的擔憂與焦慮,盡全力不讓個案因為害怕或逃避,而延誤了就醫的黃金期。
5癌篩檢有補助 您的健康阮照顧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目前政府提供實證有效的免費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肺癌及口腔癌篩檢服務,篩檢資格與頻率詳如附件3。根據癌症登記資料106年至110年5項癌症5年期別相對存活率分析,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之0期及1期的存活率皆至少達7成以上,請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若檢查結果為異常,務必遵循醫囑再做進一步的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https://youtube.com/live/IhIkSS4GLaU
【新北市訊】強化民眾面對災害應變能力,新北市社會局與消防局結合臺灣大學專業團隊合作,於中和區外南里辦理為期6個月的防災社區工作坊,並於今(26)日在中和復興國小體育館舉行地震災害及避難收容安置演練,讓里民加強防災相關知能,共同守護社區。新北社會局副局長吳淑芳表示,這次社會局特別規畫有別於一般性的防災演練,加入了避難收容處所的開設訓練,強化社區里民的災害應變。
中和區外南里防災社區演練,情境模擬以地震後發生瓦斯氣爆,從災害發生後的自主應變、里民受困及CPR、AED緊急救護、災情查通報、滅火至避難收容處所開設及關懷弱勢里民提供必要協助等,由里民自行擔任演練人員,也邀請錦和高中的青年防災大使加入,進行防災社區成果演練。
曾經擔任義消的外南里里長連顯達說,自己曾經歷過921大地震救災工作,深知災後救護和災民收容的重要性,便承接下此次演練單位重擔,邀集里內各鄰長、巡守隊、里民們約60位,一同參與防災社區課程學習。連顯達說,尤其感謝臺大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的柯慨元博士,細心教導里民及志工們學習碰到災害如何應變,從防災編組、勘查歷史災點、學習避難收容處所架設、心肺復甦術等相關救護技能,都讓社區里民有很大收穫,感到相當有意義。
中和區區長楊薏霖表示,「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很感謝連里長勇於任事,讓外南里成為防災社區標竿,我們都希望「災害最好不要來,但當災害來臨時,相信我們都準備好了」。
社會局副局長吳淑芳表示,一般的防災演練內容包含火災救援及逃生等項目、訓練為期四個月,但這次社會局特別規畫為期6個月的防災社區訓練,加入避難收容處所的開設演練,教導里民們當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社區如何自主救災並開設社區避難收容處所、安置受災民眾,有條不紊地面對狀況、解決問題,希望有備無患、臨「震」不亂,透過不斷地演練,提供市民朋友學習減災、防災技能,一起守護家園。
消防局副局長陳國忠到場全程參與,對於防災演練表示肯定,他說防災社區的概念最重要的就是「社區能自救還能救人」,但災害有太多樣態,這場防災演練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平時就要透過不斷地自我演練,讓社區多一份保障。
中華民國113年8月21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陳偉毅 #陳彥廷 #陳柏亘 採訪報道於 #臺北
為利農民使用赤眼卵寄生蜂天敵防治玉米秋行軍蟲及玉米螟等害蟲,並減輕田間施用天敵之人力負擔,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中國文化大學、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及台糖公司共同合作,開發出新式蜂球,以及無人機GPS定位投放蜂球技術,每公頃只需5-10分鐘即可快速又精準地完成蜂球投放工作,相較於傳統手釘蜂片效率提高6-10倍。
赤眼蜂屬(Trichogramma spp.)的寄生蜂可用於農作物害蟲防治,例如台灣在40年前即開始以赤眼卵蜂片釘在玉米葉片上防治玉米螟,寄生蜂羽化後尋找寄主的卵寄生,抑制害蟲孵化,為良好的生物防治天敵。除了玉米螟之外,也可寄生秋行軍蟲、甘蔗螟蛾卵粒,因此可應用於玉米、甘蔗和高粱等產業上。
一般在田間施放赤眼卵蜂,是利用人工將蜂片釘於玉米葉片背面中央,每隔10公尺一片蜂片,每公頃約放置121片,需花費1-2小時。由於該工作耗時費工,因此團隊研發新式蜂球,球體設計易拋投,可節省人力和施用時間,且球殼材質容易被土壤分解,對環境友善。另外球殼上的狹縫寬度是依據赤眼卵蜂體型大小量身打造,並以雷射方式裁切,供寄生蜂羽化後由縫隙順利飛出,且避免雨水和螞蟻等外界威脅因子入侵球殼內干擾而維持極佳出蜂品質。本新式蜂球設計已取得新型專利,並且將技術移轉予吉田田有限公司製造販售。
為使新式蜂球有效率並精準施放於大面積田區,團隊更繼續合作開發「GPS 定位投放球體裝置製造技術」,內容主要包含球體連續投放機構、GPS定位及機械驅動裝置、雲端操作平台,為一套可附掛於無人飛行載具之獨立裝置,且不受無人飛行載具廠牌型號限制。實際操作時,使用者於雲端操作平台框選預計投放的田區範圍,系統便自動計算田區面積並規劃投放座標,並建立投放任務。該裝置於田間執行規劃飛行任務時,趨近蜂球投放座標時即觸發投放機構,飛手即可輕鬆達成精準且快速的大面積蜂球施放,完成田間害蟲防治工作,施放後1-2天赤眼卵寄生蜂即從蜂球開始羽化飛出。經田間試驗調查,使用本技術,每公頃只需5-10分鐘即可完成蜂球投放作業,相較於傳統手釘蜂片耗時1-2小時而言,作業效率提高6倍以上,且任務投放成功率達97%,搭配低頻度施藥及正確施用蜂球時機點可將玉米危害率減少至5%以下。本技術也於今年授權予擎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望開始製造並販售予無人機業者,期望藉由技術的研發和串接,推動落地應用於相關作物產業。
新式蜂球和無人機GPS定位投放蜂球技術的研發,有助於大規模生物防治之產業化應用,自動化及智慧化功能的導入減輕人力負擔,提高生物防治效能,減少農藥施用頻度、害蟲危害及有利於提升國產雜糧自給率,支持環境友善及永續農業的發展。
https://tnews.cc/02/newscon620423.htm
113-08-07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陳偉毅 #陳彥廷 #陳柏亘 採訪報導於 #台北市
賀!今(7)日米界奧斯卡獎精饌米獎得獎名單揭曉,本場轄區於包裝米食味品質優良,【香米組】有米屋智農股份有限公司(米屋CAS馥米[台中194號]、米屋知本溼地環頸雉有機香米[高雄147號])、臺中市霧峰區農會(CAS臺灣好米-霧峰香米[台農71號])、億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葉蘭香米[台中194號])等3家廠商共入圍4件商品。【非香米組】有田中建新碾米工廠(TANAKA RICE 臺灣越光米[台南16號]、TANAKA RICE 田農米[台稉9號])、億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億東臺灣越光米[台南16號])等2家廠商入圍3件商品。
而本場轄區米屋智農股份有限公司(米屋知本溼地環頸雉有機香米)獲得香米組金質獎,田中建新碾米工廠(TANAKA RICE 臺灣越光米)獲得非香米組金質獎,米屋智農股份有限公司(大橋頂級CAS越光米)獲得非香米組銀質獎,米屋智農股份有限公司米屋CAS馥米,獲得香米組銀質獎,中部好米優良品質從全國65件包裝米商品脫穎而出,擠身包裝米界的高峰,榮獲「2024年精饌米獎」2座金質獎、2座銀質獎。成功抱回金銀雙獎!展現中部好米的卓越品質。
https://youtube.com/live/O7pBigGz2h4
https://tnews.cc/02/newscon618130.htm
113-08-10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陳偉毅 #陳彥廷 #陳柏亘 採訪報導於 #台北市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以下簡稱農村水保署) 本(113)年為深化農村食農教育向下紮根,首次正式將參與對象擴大至高中職學生,徵選對農村充滿興趣之年輕學子,帶領進入休閒農場、農村等場域,透過農村體驗與實務操作,觀察並了解農村生產與生活。本年來自全臺十八所高中職學校,共四十五位學員,每一位都滿載而歸。
農村水保署表示,為引動青年參與農村公共事務,自104年起辦理大專生洄游農Stay ,帶領青年學子認識農村人文、產業、生態以及生活,活動辦理至今累計超過千位青年參與。近幾年更發現,由於國內教育在高中階段已強調學生應與實務結合、親身體驗、活用及運用所學,於是該署特於本年首次廣邀高中職生參加農Stay活動,反應熱烈,經過同學投件評選後,45位同學於7月3日至26日期間舉行,分三梯次前往宜蘭冬山、南投鹿谷、苗栗三義參與農村體驗活動。
此次特別將「食育」與「農育」兩大理念在3天活動中傳遞,例如第一梯次「我是製茶師-冬山生態探索」於「花間茶語」舉辦,第二梯次「茶米之鄉-鹿谷茶與米的對話」與「山中茶學」合作,「好客三義-阿婆的農村拿手菜」則串聯雙潭休閒農業區的多點場域,透過三梯次農村體驗,學員親身參與農事,並深入與青年或社區居民交流,了解農業生產及加工過程、產業鏈、飲食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
「起初我們認為茶藝是不容褻瀆的、莊嚴的儀式,但在實際演示後才體會,茶席上的禮儀便如同人與人相處時的待客之道,所謂茶藝,是以安定的心專注在品茶上,享受泡茶時的寧靜安詳之感。」參與第二梯次的彰化高中吳同學,體驗後深有感觸,足見學員透過團體討論、共學,已可以感受農村的真、善、美。
本次活動結束後,學員們將在8/9(五)-8/22(四)進行「2024高中職生農Stay體驗-Blog競賽」,由參與農體驗的學員分享心得,並進行讀者人氣票選活動,希望大家一起鼓勵這些投稿的學員,請踴躍在活動期間,前往「洄游農村PLUS臉書專頁」為您喜愛的影音貼文按讚打氣,參與者即有機會參與抽獎活動,有豐富獎項等著大家來拿。
農村水保署最後強調,為鼓勵青年參與農村,該署從校園端推動多元政策,包含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等,期待持續深化向下紮根。本年除了高中職生可以參加農Stay以外,113年「大專生農體驗」將於9月底至10月初舉辦兩梯次,精彩的農村體驗活動,歡迎大專院校同學前往官方網站了解詳情(https://ruralup.ardswc.gov.tw/)並報名參加。
https://tnews.cc/02/newscon618117.htm
環境部於112年10月31日舉辦「112年全國環境執法業務研討會暨金環獎頒獎典禮」,邀請行政院張子敬政務委員、法務部黃謀信次長及臺灣高等檢察署張斗輝檢察長蒞臨指導,並邀請法務部、最高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暨所屬分署、各地方檢察署、內政部警政署及全國環保機關等單位共140人參與頒獎典禮並進行交流,是每年檢警環機關的盛事。
環檢警自100年起成立合作平台,今年邁入第12年,透過檢調、警察、環保機關的合作,近年共同破獲許多全國關注的空、水、廢跨縣市污染犯罪案件,統計至今(112)年9月底,共移送超過3千件的環保刑事犯罪案,法辦人數達1萬人,績效有目共睹,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顏旭明署長、臺灣高等檢察署張斗輝檢察長、法務部黃謀信次長及行政院張子敬政務委員等與會人員對檢警環機關持續攜手推動的歷程與大家的努力付出,表達由衷的感謝,期許藉持續合作、群策群力,共同來守護家園。
環境部薛富盛部長對於環檢警同仁努力不懈破獲環保犯罪案件、起訴犯罪集團、追回不法所得並將環境復原,所付出的時間與心力公開表揚。今年的個人獎,共有14位,包括桃園地檢署陳寧君檢察官、臺中地檢署林俊杰主任檢察官、彰化地檢署姚玎霖檢察官、臺南地檢署陳鋕銘檢察官、法務部調查局張展鳴調查官及陳榮聰調查專員兼組長、保七總隊楊仲彥及梁育齊警員、彰化縣警察局陳宥任偵查佐、環境管理署周榮光聘用稽查督察員、洪金龍聘用稽查督察員、廖軒斐技正、彰化縣環境保護局梁志鋒技士、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洪緯廷技士等第一線執法同仁獲頒「打擊環保犯罪傑出貢獻獎」,並分別獲得5千到5萬元不等的獎金,另外「地方打擊環保犯罪卓越團體獎」則分別頒發給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及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展現團隊執法成果,象徵了環保犯罪的查緝不只是管末的稽查,可以透過跨局處的合作以及源頭行政管控及預防,展現卓著績效。
最後,環境部薛部長與法務部黃次長也共同頒贈「智勇雙全、卓越貢獻獎」給臺灣高等檢察署洪三峯檢察官及前環保署姜祖農參事,感謝他們帶領同仁破獲許多環保犯罪案件,並在環境保護政策及法規給予的協助。薛部長更代表環境部致贈行政院張子敬政務委員「終身成就、卓越貢獻獎」,對於張政委過去對各項環保政策及環境執法的貢獻付出,表達由衷的感謝。
環境部表示,設立金環獎的目的,是為了公開表揚並激勵在環境保護這個領域長期付出與無私奉獻的環境執法第一線同仁,未來仍將持續透過檢警環聯合查緝機制,打擊不法業者,遏阻環保犯罪,建立更宜居的居住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實現環境正義。
國土署:人行無障礙環境考評 優先改善最高票路段
112年10月30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陳偉毅 #陳柏亘 #陳彥廷 編輯報導於 #台北市
10/30 至 11/13 開放民眾網路提報「建議受評路段」11/15 至 20 進行票選 未來將實地勘查各縣市最高票路段國土管理署表示,為督促各縣(市)政府積極改善市區道路及人行無障礙環境,即將展開113年度全國市區道路養護與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其中,為擴大民眾參與道路考 評 , 持 續 推 動 「 建 議 受 評 路 段 」 的 提 報 機 制(https://forms.gle/MxY4qeq4rtNFhUfi8),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自112年10月30日上午9時起至11月13日下午5時止,開放民眾透過網路表單提報建議受評路段;第二階段為11月15日上午9時起至20日下午5時止,進行網路公開票選。各縣市票選最高票前兩名路段 將會進行實地勘查國土管理署指出,經由票選程序,考評小組將針對「各縣市最高票」前兩名路段進行實地勘查,並會輔導地方政府優先改善,以回應民眾對於道路環境優化之訴求。國土管理署進一步表示,過去為使考評制度及結果能貼近民眾生活,在直轄市已有推動秘密客探訪調查,實際至各直轄市受評街廓周邊針對居民及店家進行問卷調查,以獲得第一線民眾用路的感受,也可將相關意見提供給地方政府,作為道路改善措施的參考。持續改善道路品質 建置友善路網及無障礙通行環境 國土管理署表示,113年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將分為「直轄市型」、「縣市型甲組」及「縣市型乙組」3個類組,以「政策作為」及「實際作為」二面向就市區道路養護與人行無障礙環境整合作為進行評估,並邀集地方政府、專家學者及身心障礙團體代表實地檢視與考評道路改善成效及是否符合各類族群使用需求,以達國內市區道路養護品質提升及建置通行無礙用路環境的施政目標。 國土管理署強調,此考評成績除作為補助地方辦理相關計畫經費參考外,也將函知各地方首長,以加強督促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落實執行清查及改善工作,以提升市區道路服務品質及提供用路人尊嚴、安全、舒適、無障礙之人行環境。
https://tnews.cc/02/newscon561339.htm
呼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遠東新世紀今年以永續及減碳為主軸,將展區中央劃分出Spun Yarn、Filament、ISPO國際大獎、IDM x FEFC、Knitting & Dyeing和Research & Development等六大專區,以凸顯一條龍的生產優勢,與綠色研發之成果。展區的四周則以Everyday、Everywhere、Everyone及永續為主題,搭配遠東新世紀為世界盃足球賽、NBA等重要運動賽事提供的球衣,象徵遠東新的環保產品已無所不在,融入每位民眾的日常生活。
10/12 TITAS紡織展第一天,遠東集團徐旭東董事長親臨2022紡織展會場表示:今年TITAS紡織展最大的優勢在於台灣的紡織業進步卓越,強調以突破多功能性、複合性的材質為主,紡織不僅僅是時尚的展現,更打造全方位的功能性以外,讓材質順應氣候冬暖夏涼,更強調對環境友善的海陸空的永續環保纖維材質,且遠東新世紀在紡織產業鏈從上中下游皆配合永續發展,要用台灣的技術引領世界的紡織產業。
聯手超商通路擴大塑料、舊衣回收再製領域 品牌合作銷售 消費者從日常生活實現永續
遠東新世紀從事寶特瓶再生回收事業已逾30年,過程中不斷精進回收與研發技術,將廢棄保特瓶製成多種纖維,其中以TOPGREEN®系列在業界最負盛名,廣泛運用於服裝、運動鞋、箱包袋材及汽車內裝飾材,近期更宣佈與7-ELEVEN、統奕包裝在北區的7-ELEVEN門市獨家建置「循環經濟資源回收機」,回收廢棄寶特瓶,再經由遠東新世紀分選、清洗、除汙、提黏的獨家技術,再製成高品質回收聚酯粒,應用於7-ELEVEN門市環保制服及其他商品,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永續生態圈。
除了寶特瓶之外,舊衣也是民眾經常回收的項目之一,但事實上,礙於技術限制,全球每年仍有數千萬噸的舊衣無法獲得妥善處理。為了不浪費民眾的愛心,遠東新世紀自數年前開始積極投入研發、改善廢舊紡織品回收技術,將舊衣再製成全新的紗線、布料與服飾。今年更升級推出「可視化織物回收聚酯纖維」,不需特殊染色即能在布料上創造出自然的麻花效果。在Spun Yarn專區內,遠東新世紀也展示不添加任何化學用品,單純藉由物理機械法,將100%聚酯及100%純棉紡織廢料轉化成100%再生短纖紗,製作出實用的衣著、背袋、鞋材及家飾等產品。專區內展示的另一款全新「丹寧回收紗」,則是為廢棄織物創造出時尚且具設計感的丹寧風格。
此外,由遠東新世紀與遠東東妮寢飾品牌聯手特製的商品「TopGreen®環保永續保暖披毯」,也是今年TITAS展場中的一大亮點。披毯以回收寶特瓶為原料,兼具寢飾質感與環境永續之精神,更通過GRS、SCS、台灣環保標章,以及Oeko-Tex®100生態紡織品標準第一類產品級別…等認證;東妮寢飾另將毛毯製作成實用的尺寸販售,直接讓更多消費者可以選購,一上市就獲得好評、從日常生活展現永續精神。
海廢再生纖維 台灣永續成國際運動賽事寵兒
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海洋廢塑議題引起全球關注,不少企業紛紛舉辦淨灘活動,遠東新世紀也與adidas®、海洋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海洋回收紗」專案,將海廢塑料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纖維,再製成運動鞋及服飾,有效攔阻11,000噸以上的塑料汙染海洋。近期更進一步在海洋回收紗的紡絲階段添加色母粒,製作成彩紗,以取代傳統的布料染色製程,可大幅降低能耗與用水量、阻攔海洋汙染,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由於遠東新世紀具備高規格的織造技術、一條龍生產…等特色,且能開發綠色節能纖維、快速反應品牌客製化的需求,因此長年成為國際運動賽事的球衣材料核心供應商之一。今年展場中高掛的2020東京奧運多國代表隊的練習服、2022 NBA
finals champions 金州勇士隊和2021 NBA finals champion
s密爾瓦基公鹿隊熱身外套等球衣,都是由遠東新世紀提供的布料製成。而11月下旬即將登場的2022世界盃足球賽,更有9個國家的代表隊將穿上遠東新世紀製作的球衣一較高下,其中,德國、日本、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比利時和威爾斯等7個國家已確定進入決賽。為了讓球員無後顧之憂的全力拚搏,遠東新世紀在球衣下足功夫,不僅使用海洋回收紗線,更考量球員在賽程中必須承受各種激烈碰撞,首創將強力抗爆織造技術運用於球衣。衣料本身經過多方向複合應力測試強度以及嚴格的爆破試驗,加上球員上百次的實戰應用,再根據人體不同部位的延展性及所需強度,設計出各自獨立且最合適的布面結構,使球衣更能與運動員融為一體,成為球員們最強力的後盾。
源頭減廢技術 獲2022國際大獎肯定
減少現有的廢棄物固然重要,但遠東新世紀深知,要實現永續夢,仍必須從源頭減廢。鑒於纖維在染色過程中的高耗水、高汙染一直是紡纖產業的重大課題,遠東新世紀子公司–遠東先進纖維特別研發「尼龍6,6原液染色纖維」,不必經過後段染色流程加工即具有色彩,大幅減少化學染料、助劑及水資源的耗用,並省略染色廢水的處理,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另一方面,空污也是令人頭痛的環保難題。不過,遠東新世紀要做的不僅是減廢,還要「化廢為寶」。去年7月,已成功應用「碳捕捉與利用(CCU)」技術,產出全球首件由煉鋼廠廢氣再製成的低碳聚酯纖維衣,今年則正式進入量產階段。此次展場中,特別展示成品和相關製程圖,讓參觀者更了解其原理。與此同時,遠東新世紀亦將該纖維結合遠東先進纖維的尼龍6,6原液染色技術,研發出全新的FENC® TOPGREEN®
BIO3環保布料,不僅從全球超過兩百個材料供應商中脫穎而出,榮獲德國ISPO TEXTRENDS(國際紡織趨勢大獎)最高榮譽「Best Product」(最佳環保產品獎),更獲國際紡織製造協會(ITMF)頒發「2022永續創新獎」。
得獎的喜悅更加堅定了遠東新世紀綠色轉型的腳步,除了進一步將廢氣回收再生聚酯技術應用於難度更高的工業級纖維材料上,並研發出完全使用廢棄塑料瓶重新造粒、抽絲製作的再生型聚酯環保纖維,織造為輪胎簾子布後,供應德國知名品牌輪胎公司生產環保輪胎,另與多家安全氣囊、安全帶等車材公司展開合作計劃。而鑒於電動車快速成長,遠東新也自2021年起,與國際知名電動車大廠配合生產聚酯窗簾型安全氣囊,實現輕量化減碳的環保目標,目前銷量穩定成長。
生物分解科技 循環經濟新解方
這幾年,COVID-19肆虐全球,雖然配戴口罩能有效防止疫情擴散,但全球因此每天產生超過40億片廢棄口罩,對環境來說也是一個負擔。遠東新世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於疫情初期,每月供應高達600噸的口罩用纖維,並研發創新纖維,以減少熔噴不織布的使用量。為協助全球解決廢棄口罩問題,更於2021年開發生質及生分解口罩用不織布纖維原料,除了具備與石化纖維相同的親水、親膚、柔軟等品質之外,在適當的掩埋環境下,還可自然分解,能應用於口罩、尿布、濕紙巾、衛生棉、面膜…等各種不織布產品。其中,生質與生分解材料亦可搭配寶特瓶回收或海洋回收之塑料製成纖維,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追求永續不僅是遠東新世紀的目標,亦是遠東集團旗下企業共同的方向。「永續專區」中,除了陳列遠東新世紀的各式綠色產品,還有關企東聯化學開發的OUCC® TopGreen® Surfactant系列產品,包括:氧化鋅抗菌洗劑(OUCC®
ZnO liquid)與機能護衣洗劑(OUCC® Fabric shield)等,均屬於功能性環氧乙烷衍生物,已獲多家知名清潔劑品牌大廠採用,並製作成洗衣精產品,各大量販通路均可購得。未來,東聯也計劃擴展OUCC® TopGreen® Surfactant系列產品的應用,將環氧乙烷衍生物結合遠東新的再生聚酯,製作出環保型界面活性劑,為綠色消費提供更多選擇。
為了實現2050年Net Zero的目標,遠東新世紀將繼續發揮垂直整合與跨領域技術合作之優勢,從製程、燃料、能源、原料、運輸等各環節著手,並透過陸、海、空廢棄物回收再製新技術,打造新世代綠色產品,迎向永續未來。
台灣台北新莊無上元宮法會活動,#胡永承導演 特邀請 金馬獎男主角#劉尚謙 、 #媒體們 前往 #義演公益活動
2020 11/28 #美國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於 #新莊無上元宮採訪報導
11月28日台灣台北新莊無上元宮舉辦宮會,胡永承導演得知鴻鈞聖主是元始天尊之師宮廟法會活動,特別邀請前金馬獎男主角劉尚謙公益大使、三棲藝人陳昜羊、楊德意藝人…前往祝賀。
無上元宮史蹟介紹
緣起林春霞女士自民國96年於台北中和圓通路鴻鈞聖祖道場學習道法.四處訪道辦理聖事.而在101年板橋安座大典上.由鴻鈞聖祖給予無上元宮的宮名。無上元宮宗旨本門乃仰承鴻鈞聖祖元始之天命.膺運普度,救劫收圓而顯教,開基無上元宮宫黌道場,普渡航載賢良原靈佛子,禪悟覺明超凡入聖之真訣妙意,棄假明真,昭修大道,叩師啟智,修煉丹罡,圓心化性.並以研究道學,闡揚鴻鈞聖祖聖教真理,提倡人倫,振道昌德,傳法濟世,保全民族文化,增進社會福利,宏教護國,普渡眾生,救动收圓,導引本門林春霞弟子叩師啟慧,修煉丹罡,圓心化性,促進世界大同,翊臻清靜極樂蓮邦為旨.
自無上元宮宮廟主委 #蘇堪榮 接任後,一直從事地方上公益活動,扶持弱勢族群與捐款協助地方上建設,為地方上出錢出力,獲得地方上與新莊市長,議員,里長讃許認可,值得敬佩,故此事辦理無上元宮廟會活動,獲得北投,新北市議會蔣根煌議長副主任 許峰源、新北市各地宮廟…前往共襄盛舉。
#甲吉新聞網專業報導: https://sites.google.com/nkust.edu.tw/jiys/%E5%8F%B0%E7%81%A3%E5%8F%B0%E5%8C%97%E6%96%B0%E8%8E%8A%E7%84%A1%E4%B8%8A%E5%85%83%E5%AE%AE%E6%B3%95%E6%9C%83%E6%B4%BB%E5%8B%95%E8%83%A1%E6%B0%B8%E6%89%BF%E5%B0%8E%E6%BC%94-%E7%89%B9%E9%82%80%E8%AB%8B-%E9%87%91%E9%A6%AC%E7%8D%8E%E7%94%B7%E4%B8%BB%E8%A7%92%E5%8A%89%E5%B0%9A%E8%AC%99-%E5%AA%92%E9%AB%94%E5%80%91-%E5%89%8D%E5%BE%80-%E7%BE%A9%E6%BC%94%E5%85%AC%E7%9B%8A%E6%B4%BB%E5%8B%95
精彩照片網頁: https://m.facebook.com/ppp2917p/albums/3998667136819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