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更加完備的搜尋工具:EBSCO探索服務的蛻變

EBSCO

隨著圖書館的探索服務持續發展,用關鍵字詞搜尋功能也不斷延伸且包含自然語言搜尋項目。

Ashleigh Faith圖資博士在EBSCO資訊服務擔任豐富資料內容和視覺化總監,並深入探討各項探索服務發展的轉變。

回想我們最近一次想查找資料卻不知該用哪個正確的關鍵字是甚麼時候?使用者通常只會用自己知道的關鍵字詞範圍來進行搜尋,至於查找結果如何也沒人知道;但另一個好消息是在擁有進階語意學及知識分享的現在,使用者希望取得“最好”的結果,可說是極其繁複;傳統搜尋引擎的特點是若進行超出功能範圍的查找任務,通常是較概括式的查找,而得到的是“已經差不多”這種不太明確的結果;這是因為此種聚焦式的搜尋並非一般搜尋引擎的強項,也因此查找到的結果也不會是為想要尋找特定研究的特定使用者,提供一套能找到學術性內容的地方,但現在我們有一個名為資源探索服務(discovery services)的研究專用搜尋引擎。

EBSCO 無論使用者是誰、使用哪種語言或身處何方皆持續努力符合每位使用者的需求。

在搜索引擎普及之前,使用者是透過卡片目錄或期刊文獻讀者指南(The Readers Guide to Periodical Literature)上的紙本資訊並需要靠標題索引,才能幫自己找到想要找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多半是印製好的,只能存在於書架上的某個地方;這種實體特性讓資源編目變得直接了當 — 只要用同樣或相關的標題來編目各種資源編即可。當圖書館讀者放眼書架時,都能容易的碰巧找到相近資源,然後借閱出來或利用讀者指南,再透過內容索摘來找出期刊相關的出版品。

讓我們快轉回到現在這個時期,目前資源是數位館藏,因此「位置」及其他資源的關係也會隨時變動。我們不再受到實體空間的侷限,資源能夠以更動態且更特定的方式來取得。但現在問題在於:資源探索搜尋引擎是否也跟著演進到能夠應付這種需要?絕大多數恐仍無法做到。

一些範例(非完整清單):文章上的控制主題索引與自然語言的不同…

探索學術資源的搜尋引擎長久以來都靠傳統上下位階層級關聯,也就是利用各種主題詞彙表;現在使用者在做研究所使用的詞彙與方法 — 研究方法會受到使用者的背景與語言影響 — 且建構方式正逐漸影響資源探索服務的未來發展;EBSCO 無論使用者是誰、使用哪種語言或身處何方皆持續努力符合每位使用者的需求。這是一種平衡發展的搜尋目標;在最近這項功能也分成3個步驟添加到EBSCO 探索服務 (EDS)的搜尋技術中:


  • 將各種同義字詞和主題控制項目對應在一起

  • 再將使用者的自然語言對應至每個主題區塊,裡面包含200種以上的語言和方言

  • 然後各種主題透過詳細的關聯說明來相互對應至如「類型」和「狀態」


其結果能因應使用者自然語言的一種搜尋體驗,亦即可利用非常特定的關聯型態來查詢;這樣就能替研究者省下時間,也可同時讓圖書機構用探索服務EDS來滿足所有使用者查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