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使用者體驗與測試的旅行

陳柔安凌網科技

行動科技的發展促進讀者(使用者)對圖書館資料庫、圖書館軟體,以及入口網的使用需求改變,並改善了圖書館與資訊中心的服務(Ahmad, Jian Ming & Rafi, 2018)。同時,科技進步也帶動讀者(使用者)對獲取圖書館的館藏、學習資源、服務時間與地點的期待(Dukic, Chiu, & Lo, 2015)。

凌網科技深耕圖資領域超過十年,依循圖書館發展趨勢的腳步,研發多項圖書館相關服務系統及空間管理系統、RFID圖書館管理系統、物聯網等整體解決方案,盼為臺灣的圖書館提供既專業又全面的整體性服務。我們透過專案執行、客戶服務與產品規劃的過程了解圖書館的需求,也投入一系列的使用者研究,期盼透過每次的研究調查、測試,以及參與者與審查委員給予的寶貴建議,精進各項服務、產品及其功能。

像是為了解大學生對智慧圖書館的概念與期待,且能自由地表達對圖書館的想像,不受問卷或調查列出題項影響而有先入為主的觀念(Einarsdóttir, 2007 ; Hsieh & Tsai, 2017)。2021年,我們採用不同以往的方式,邀請圖書系與教育系的大學生畫出他們心中期待的智慧圖書館,再透過人工編碼進行繪圖分析,藉此更加了解他們對於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及期待的元素(如圖1)。授課老師與同學分享分析的結果,並與同學們針對智慧圖書館進一步深入討論,同時也收到許多學生給予的回饋。

圖1、大學生畫出他們所期望的智慧圖書館

Schöpfel (2018) 從智慧城市的角度提出智慧圖書館的新概念(即smart services, smart people, smart places, and smart governance),並指出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是一個過程,是一種如何完成事情的方式,它不那麼結構化,而是更具創造性和創新性。近年來,微型圖書館/全自動借還書站系統受到許多圖書館與民眾的關注(如圖2)。其館藏會受書櫃區域或大小影響,加上擺放位置多會考量放在圖書館外面人潮較多的區域,為了更進一步協助這類型的設備進行書籍推薦的服務(如提升館藏的利用率與提供館藏擴充的依據等),我們採用書目探勘(Bibliomining)的方法,分析在微型圖書館/全自動借還書站系統的去識別化讀者借閱記錄,並延續此研究經驗應用於推薦服務與未來數據分析實作專案中。

圖2、微型圖書館

此外,我們結合行動圖書館─Line@Library的服務,提供讀者一個可以隨時隨地搜尋圖書館的資源、活動資訊,以及和圖書館溝通的管道,例如:圖書館/館員可以透過LINE推播圖書館的活動資訊、讀者通知單(如預約書到館、逾期通知單)、每日一書,以及通知讀者個人訊息等。讀者則可透過Line@Library的服務模組與圖書館互動,包含使用借閱證、館藏查詢、新書通報、個人書房、主題館藏與Q&A(如圖 3)。我們以大一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學習者的角度,探究科技配適度與行動學習態度的關係。

圖 3、Line@Library行動圖書館服務模組功能

另一方面,我們也關心視障讀者對行動圖書館的使用體驗,規劃並探討視障人士對行動應用程式APP的可用性與使用感受。研究從視障人士的角度進行對視障圖書館的可用性評估,做為更有效地開發視障圖書館的基礎(如圖4)。透過研究結果讓我們更加了解視障人士對視障圖書館APP的使用行為與看法。以及,規劃視障圖書館APP的推廣教育訓練,尤其對基礎資訊能力的視障人士,以及曾經使用過視障圖書館APP的視障人士。並藉由教育訓練蒐集視障人士的回饋意見,進行功能的改善或開發,提高視障圖書館APP的使用率。此外,視障圖書館APP提供許多電子書的內容,除了加強APP的可用性,也考量電子書的可及性、內容的豐富性以及其是否能滿足視障人士的需求。

圖 4、視障隨身聽APP應用程式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讀者(使用者)對知識資訊、圖書館服務的要求自然會越來越高,擁有豐富資源的圖書館,在支援教育與學習的環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加了解每位讀者,將資源主動推薦給適合的讀者或為讀者找到適合的讀物,提供適性、推薦的終身學習服務為重要的挑戰與機會。

凌網科技以結合多重體驗客戶體驗、員工體驗以及使用者體驗之全面體驗為基礎,將所有體驗緊密連貫,「以全面資料整合做到連貫性體驗」,以因應數位轉型趨勢。我們持續規劃與開發智慧化、適應性與行動圖書資訊服務平台的新服務與產品,盼能為圖書館提供全面性的資料整合與應用,提升圖書館之圖書資訊服務的質與量,並滿足讀者(使用者)對體驗連貫性的期待。

參考文獻

  • Dukic, Z., Chiu, D. K., & Lo, P. (2015). How useful are smartphones for learning?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and Japan. Library Hi Tech, 33(4), 545-561.

  • Einarsdóttir, J. (2007). Research with children: Methodological and ethical challenges.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5(2), 197-211.

  • Hsieh, W. M., & Tsai, C. C. (2017). Exploring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science learning via drawing: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9(3), 274-298.

  • Schöpfel, J. (2018). “Smart libraries”. Infrastructures, 3(4), 43.

  • Tu, Y. F., & Hwang, G. J. (2020).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roles of library-supported mobile learning: a literature review from 2009 to 2018. The Electronic Library, 38 (4), 695-710. https://doi.org/10.1108/EL-10-2019-0230

  • Tu, Y. F., Chang, S. C., & Hwang, G. J. (2021). Analysing reader behaviours in self-service library stations using a bibliomining approach. The Electronic Library, 39 (1), 1-16. https://doi.org/10.1108/EL-01-2020-0004

  • Tu, Y. F., Hwang, G. J., & Lai, C. L. (2021). Facilitating learning by the visually impaired: Development and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a specially designed ubiquitous library. The Electronic Library, 39 (1), 169-185. https://doi.org/10.1108/EL-10-2020-0284

  • Witt, M. (2012). Co-designing, co-developing, and co-implementing an institutional data repository service.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 52(2), 172-188.

  • 吳玫瑩、黃梓蓁 2012)。以臺灣顧客滿意度指標探討智慧型圖書館之使用現況。品質學報。19(5)465-490

  • 吳秋慧(2020)。運用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大學生使用「LINE@圖書館生活圈」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P. 1-94。

  • 郭斌達(2007)。臺北市立圖書館智慧圖書館讀者使用行為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1-126

  • 陳詩旻(2017)。從科技接受模型與科技準備度探討大學圖書館自助式服務科技使用情形與使用意願。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1-108

  • 新竹市政府(2021)。販賣機不賣商品只借書 竹市新增兩座微型圖書館。民11018日,取自https://www.hccg.gov.tw/ch/home.jsp?id=30122&parentpath=0,16,30121&mcustomize=municipalnew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2103020002&t=MunicipalNews&mserno=201601300307

  • 鄭如茵(2018)。智慧圖書館讀者之使用需求與滿意度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學位論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