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尋書導航服務應用與發展

賴忠勤

壹、前言

圖書館豐富的實體館藏資料,在開架式閱覽空間採索書號依序排列的方式,方便讀者按依照順序找到所需的館藏資料。但若在大型圖書館,館藏資料分佈在不同樓層及空間;有些圖書館為提供多樣的空間設計,書架不見得方陣排列,甚至有造型迴異的書架及其擺設方式;另外,為推廣或其他需求,館員也時常常將館藏移到諸如新書展示、主題推薦等展示區域。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讀者到圖書館找書,透過傳統線上館藏目錄查詢系統所獲得的索書號,仍需要先辨識該館藏類型所在的樓層、區域後,再依分類號到該類號的書架位置,按依索書號順序尋找所要的書籍。

圖書館為幫助讀者儘快找到所須需的館藏資料,除了在館內提供清楚的空間指標及架位外,部分線上館藏目錄查詢系統會提供館藏所在的空間位置圖,或顯示從圖書館門口到館藏位置的指引圖示,然而不過並非不是所有讀者都能解讀空間圖示,也無法從讀者電腦(或手機)查詢位置開始指引,因此所以幫助讀者找書的效果事實上是有限的。

各種協助讀者找書的機制持續發展,人手一支的手機是最好的尋書工具。本文即介紹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使用藍芽技術之Beacon定位,協助讀者找書之機制。

貳、室內定位機制

手機透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進行定位,依據座標就可以將所在位置呈現在地圖上的所在位置。當然也能利用無線基地台進行定位,但較不精準。不過GPS定位只能在室外,當手機位於室內,受到建築物遮蔽就無法運作。室內定位也可以利用WiFi無線網路,不過WiFi定位精準度約在3-4公尺,而且容易受到館內設施、設備遮蔽影響,不容易應用於圖書館所需至少2公尺(約書架間的距離)的精準度。國立中正大學圖書館曾於2012年推出以WiFi定位技術的尋書導航APP (國立中正大學, 2012),將WiFi定位技術重新設計存取點,將定位精確度提升至3050公分,當時也做到3000本書籍的定位資訊,唯未見後續推展到全館場域的進一步說明。

採用藍芽通訊的Beacon微定位技術,是近幾年逐漸普及的室內定位應用,具有低功率(耗電低,可使用電池供電)、定位精準高(3公尺以內)Beacon發射器佈建成本較低等優點,已經普遍應用於商場、車站、停車場等場域,做為定位、推播訊息及行銷等功能。

國資圖考量館舍量體龐大,書架擺設及造型多樣,規劃利用微定位技術及手機APP應用服務開發,於2017年開始進行Beacon發射器佈建。主要建置作業項目說明如下:

一、 Beacon發射器佈建

在總館7個樓層(地上5層、地下2)、兩個分館(黎明分館、中興分館),佈置約300Beacon發佈器,採用太和光電之產品,大小約7x7x1.8(公分),使用USB供電或23號電池,佈建密度會依接收訊號強弱進行調整,並燒錄至Beacon發射器。佈置之情形,可在後台進行管理,可監控各佈置點Beacon發射器的現況,包括UUIDMAC位址、坐標等,尤其可以偵測Beacon發射器的電量狀況,利於更換電池。

二、 圖資繪製與整合地理座標

館舍各標層的圖資製作,包含傢俱、書架、設備所在位置都必須一併繪製,以利後續的路徑繪製。由於圖書館仍會遇到調整內部空間配置之可能性,因此圖資最好可由館方進行細部的調整,包含後續的路徑調整。

另整合地理座標WGS-84「世界大地測量系統」(World Geodetic System, 簡稱WGS) 1984年版,外部圖資與Google地圖一致。

三、路徑規劃

以繪製的圖資為基礎,規劃各種可能路徑,提供APP規劃最短路徑,並且可以跨樓層銜接(指引進電梯,出電梯後手機感應該樓層的Beacon發射器及顯示圖資);也須注意讀者無法通行的行政通道。另外可設定無障礙模式,指引路線即以坐電梯為優先,而非爬樓梯。

四、書架圖及書框設定

此為最耗費時間的作業,將總館及兩個分館約650座書架、13千多個書櫃,逐架建立「興趣點」(Point of Interest,簡稱POI),繪製每個書架的書框(AB),最後設定每個書櫃的索書號,並給予在前台顯示的描述。未來如果移架,可由此處進行調整。

五、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介接

本案所開發之APP具有查詢館藏目錄功能,因此透過API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介接。由自動化系統回傳之書目資料及館藏所在館別、類型、索書號等資訊,再由APP接手進行尋書導航作業。

六、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簡稱LBS

透過室內定位機制,開發的APP也一併推出相關LBS的加值服務,例如:

  1. 停車場尋車導引。

  2. 館內設施導引:廁所、消防設施位置、飲水機、檢索區……

  3. 提供活動訊息。

  4. 自主主題導覽:除了館舍參觀導覽外,遇有大型展覽,亦可整合導覽資訊於此APP內容,自行參觀導覽。

  5. 推播服務:可設定全域推播或依地點推播,推播各項訊息至讀者手機。

  6. 任務集點:可配合活動,設計到館內不同場域集點。

七、人流熱圖

此功能為管理層面之應用,可記錄有開啟手機APP功能之讀者於館內的之軌跡,在於去識別化後,可搜尋人流資料,以蒐集大數據相關資訊,分析使用者在各區域內分布狀況及行走情形。因此若圖書館於某一區域策展後,可利用此功能分析讀者停留狀況,判斷此展覽是否吸引讀者駐足觀看。

八、延伸功能

後續年度持續開發延伸功能,包括平面與實景的AR導覽,並導入手機借書機制等。

並與大學研究團隊合作於特定區域進行實驗性功能研究開發。例如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吳可久教授所領導的團隊,針對兒童學習中心之兒童讀者,所進行的智慧手錶定位,以及AR視覺化的尋書導航研究。

參、提供行動裝置一站式流程服務

透過手機室內定位技術所發展的尋書服務,必須從讀者的角度思考,如何使讀者到圖書館的日常需求要變得更方便。就以一位想到圖書館找書、借書的讀者,如何在手機完成一連串的所有作業,無須利用圖書館的其他設施(例如:館藏查詢電腦、自助借書機等)或館員服務,進行APP相關功能設計。

一、查書:館藏查詢

二、尋書:定位,導引至館藏書架位置

三、借書:直接以手機讀取館藏條碼,傳送至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完成借書手續,並傳至RFID控制主機,將此館藏列為白名單,讀者持此書經過圖書安全門,不會發出未借警示。

肆、未來發展

透過Beacon定位可以將讀者引導至書架的所在位置,但館藏置於書架何處,目前仍無法透過偵測的方式告知。由於圖書館是採開放式閱覽區設計,館藏容易被讀者拿到其他書架或書框,皆可能造成APP告知的位置與館藏實際位置有所落差。目前館內所有圖書、視聽資料都已貼有RFID,而館藏部分區域(例如預約取書區)也開始設置「智慧書架」可感應館藏上的RFID,因此在未來圖書館若能普設「智慧書架」,讀者尋書至書架位置,即可由智慧書架接手,以亮燈或其他機制,提醒讀者館藏所在書框,甚至放錯位置的館藏也能指引至錯誤的位置找到館藏資料。不過設置RFID感應裝置的智慧書架成本偏高,仍需有一定的經濟規模,才有機會壓低價格。

目前國資圖已完成室內定位的基礎建設,LBS服務可依圖書館服務的需要進行開發設計,以下是未來可再進一步發展的功能。

一、座位預約報到

讀者預約座位,到館後透過APP定位確認,即完成報到手續,無須至KIOSK或電腦報到。

二、會議簽到

大型會議可透過會議廳內或外面的Beacon偵測自動簽到。

三、個人化跨系統行銷

將LBS服務更細緻化,並延伸至不同的讀者服務系統。

四、AR功能開發

例如實境導引至某個閱覽區域,書架即會跳出新書或推薦書的封面。目前仍有技術問題必須克服(每座書架與手機的距離不同,顯示書封的位置、大小也必須不同),也要考量手機本身的效能。

室內定位的應用其實就是LBS服務,圖書館對行動化服務已經不分虛實都需要投注心力加以發展。目前雖然仍有若干技術問題需要克服,但最重要的還是相關行動化服務是否為不是讀者所需,並而且能隨著讀者的使用行為加以調整,做為圖書館服務的最佳工具。

參考文獻

國立中正大學(2012年12月22日)。全球首創圖書館尋書導航APP獲通訊大賽企業首獎及鴻海青睞,擷取自國立中正大學:https://www.ccu.edu.tw/new_content_demo.php?type=news&id=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