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
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是物理學蓬勃發展的年代,在一眾先驅者的奮鬥之下,將現代物理學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峰。愛因斯坦在他的奇蹟之年中,以三篇舉足輕重的論文名揚世界;同時薛丁格也以其薛丁格方程式對波動物理學的貢獻,成為物理學界備受矚目的新星。兩人的理論成果更大力推動了一門嶄新的學科——量子力學。
|作者簡介|
保羅.哈朋 Paul Halpern
聖約瑟夫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並且是眾多科學普及書籍的作者,包括《創造的閃光》(Flashes of Creation)、《量子迷宮》(The Quantum Labyrinth)、和《同步性》(Synchronicity)等。他是古根漢姆學術獎得主,也是美國物理學會院士。
|內容介紹|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是物理學蓬勃發展的年代,在一眾先驅者的奮鬥之下,將現代物理學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峰。愛因斯坦在他的奇蹟之年中,以三篇舉足輕重的論文名揚世界;同時薛丁格也以其薛丁格方程式對波動物理學的貢獻,成為物理學界備受矚目的新星。兩人的理論成果更大力推動了一門嶄新的學科——量子力學。
儘管愛因斯坦和薛丁格的成就均成為量子力學的基石,但兩人都抗拒量子力學的潮流,不認同自然的終極本質中存在隨機性,愛因斯坦屢屢強調「上帝不會擲骰子」,薛丁格則創造出後來深植人心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來諷刺量子力學存在隨機性的荒謬。
❏「如果必須接受這些該死的量子躍遷,那麼我真希望自己從未開始研究原子理論。」
當量子力學的模糊不確定性顛覆了牛頓的有序世界時,愛因斯坦和薛丁格卻從未滿意量子力學對於宇宙真理的詮釋,他們選擇站在革命最前沿——建構一個能夠涵蓋基本力的理論,並將隨機性排除在外。在這條追逐統一理論的路上,愛因斯坦與薛丁格並非各自孤獨奮鬥,他們成為堅實的伙伴和戰友,一同抵擋量子力學的浪潮。
在本書中,物理學家保羅.哈朋以引人入勝的文字,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在奇蹟之年大放異彩的天才物理學家與初露鋒芒的年輕學者,如何在機遇下成為惺惺相惜的摯友;又為何因為政治時局和個人虛榮心作祟,迎來背叛和決裂;以及這場花上無數光陰和精力的追求,何以最終無可避免地以失敗告終。
❏「我無法相信上帝會擲骰子,但也許我有權犯錯。」
愛因斯坦與薛丁格的人生告訴我們,即便是最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人,他們除了擁有驚人的洞見外,還忍受過長時間努力卻沒有任何進展的空轉。在他們的私人關係中,也有溫柔的時刻和背叛的事件。他們可能會追逐短暫的幻象,然後再回到真正關心他們的人身邊。
儘管他們的努力最終失敗,但絕非無疾而終,他們的執著推動了物理學的進展,將有無數的後繼者承接他們的夙願,在統一基本力的路上繼續前行,並開創出矚目的成果。
|推薦語|
梁國淦 | 國立臺灣大學普物實驗室暨物理文物廳助理教授
「 因為量子計算技術受到高度期待,『量子糾纏』這個『違反人類直覺的量子論直覺的』令人糾纏的理論,不但在物理界內成為主流顯學;很多其他領域的人們也對它益發好奇。另一方面,統一場論仍是吸引無數有志的聰慧心靈投入的物理研究聖盃。本書恰好選擇了同時涉及這兩個領域都極深的兩位巨擘為領銜主角。即使對於相對熟悉這些歷史及人物的我,仍覺得作者提供了很有效率的回顧視角;對物理界外的讀者應該是讀之更事半功倍、可以收獲滿滿的好材料。 」
陳樫旭 | 台灣物理學會『物理雙月刊』總編輯、淡江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 本書帶領讀者走入二十世紀最精彩的科學對話現場。書中不僅深入淺出地介紹量子力學的發展背景,還細膩刻畫了愛因斯坦與薛丁格之間由欣賞到若即若離的微妙情誼。透過他們對於世界本質的思辨與爭論,我們得以一窺科學革命背後的人性張力與哲學思考。這是一本結合理性與情感的科普佳作,適合對宇宙奧祕與思想交鋒充滿好奇的你。 」
肯尼斯.福特(Kenneth W. Ford) | 前美國物理協會會長、《量子世界》(The Quantum World)作者
「 保羅.哈朋以全新的視角揭示了二十世紀兩位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的人格特質、生活與成就。他擁有不凡的才能,能夠使物理學及人性的故事皆躍然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