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其實同學可以於網上或不同書籍內查看到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五花八門,反而可能使人迷惑,究竟那些才是真正有效的? 有沒有一些適合所有人的方法? 又有哪些適合自己?
有些是以過來人身份(例如成績優異的人)說明他使用的方法,有些記憶法標榜具科學證據支持。同學又如何選擇合適的呢?
不過,可以肯定地說,同學祇要開始接觸這些有關提升學習的記憶法的內容,便已是邁向成功的踏出最重要一步。
因為你相信記憶力是可以改進的! (而不僅僅是天生的。)
但很明顯,不同的記憶法對不同人的效果有差異,因此不同人提及的方法可能有些不同,有些甚至乎是有些矛盾的(例如有人建議早起温習,有人建議睡前温習)。究竟有沒有一些適用於所有人的記憶方法?
答案是有的!
但在這裡,我把這些「方法」稱為「策略」,而不是方法!
記憶策略提供一個記憶的方向,是針對大腦的基本記憶運作方式而制定的,而每個人的大腦記憶機制都是差不多的。但單單策略,沒有具體方法還是不成的。
記憶方法則是一些很具體的做法,每個人可依循具體的步驟實踐。由於每個人的大腦運作有偏向模式,例如有些早上精神較佳,有人晚上; 有人視覺接收較熟悉,有人較常使用聽覺等等,因此不同人使用相同的記憶方法效果可能不同。
但即使選定了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如不符合記憶策略的話(即不符合大腦的基本記憶運作方式),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的,尤其是要學習更多及更艱深的內容時更明顯(即高中的學習內容啦)。當然,有些人不注重記憶策略仍可成功,祇是因為他使用中的記憶法剛好符合自己,而又同時符合記憶策略。但如同學自問自己也算努力學習,但成績仍無法提升,且愈來愈差的話,是否需要檢討一下自己的記憶策略及方法呢?
如果同學覺得高中學習開始有困難的話,最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學習法是否有效,應否改善一下,而不是認為高中的學習內容太多及太艱深,因為幾年後回過頭來,同學一定覺得高中的學習內容根本不算多及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