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0法則
同學有沒有發覺,有些人為何可以於不同的範疇也能有一定的成績,例如不同的學科、運動、藝術等等,還有時間進行一些自己喜愛的社交及娛樂活動!
同學會覺得這些人是如何做到的? 是天生異稟嗎?
其實這些人許多時祇是有意(知道這方法)或無意間(從錯誤中自行學習到)應用了80/20法則來處理不同的事情而已。
為何說無意間掌握到呢?
同學先想一想過往的學習經驗,測驗或考試要取得合格(即50分)所需的時間其實是很少的,要取得80分,也不是很困難的事(小學的時候不是很容易取得嗎?),但要取100分的話,所需的時間便大大增加了! 完全不成正比!
80/20法則說的便是以上經驗的總結!
甚麼是80/20法則?
簡單而言,說的是一般祇利用20%的時間(或精力/努力)便可取得80%的成果! 也即是說,要取得剩下的20%成果的話,要付出另外80%的時間,即4倍之前的時間。
這法則可應用於不同的範疇,例如學習、管理或解決其他問題(但留意,有些問題不可以祇解決80%)。
以下用學習來作例子解說:
假設要學習3個課題,每個課題也需要100分鐘才能完全掌握的。但現時祇有100分鐘,哪應如何安排學習的時間呢? 不同的時間安排的預期成績又是如何的?
時間安排(1):
- 每個課題用20分鐘。(即祇用了最多60分鐘,剩餘的40分鐘用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上,例如玩耍!)
時間安排(2):
- 單一課題用100分鐘。(即儘用所有時間温習)
時間安排(3):
- 3個課題也起碼用了20分鐘,其中一個課題用多了40分鐘,即其中一個課題用了60分鐘)
同學覺得以上三種時間安排法,最後分別可取得甚麼成績?
安排(1): 應是80分。(因為他每個課題也祇用了20%時間,每個課題也祇可最高取得80%)
安排(2): 應33分。(因為他祇學習了一個課題,其餘兩個課題完全不懂!)
安排(3): 應是80-85分之間。(因為他3個課題也起碼有20分鐘,即起碼有80分,另外用剩餘的時間(即40分鐘)學習其中一個課題,那即是應取得最後那20分內的1/3的分數,即約7分(但應沒有7分,因為要完全掌握某一課題需要100分鐘,這安排祇用了60分鐘,即是最多祗可取85分。)
同學看完以上的分析後,會選擇哪一時間安排?
建議是:
- 最不明智的是安排(2),因為分績最低! 而且還遠未達合格分數。
- 至於安排(1)或(3)是個人取向問題,選擇(3)的話,成績最好! 但會完全沒有時間再做其他事情。選擇(2)的話,便仍會騰空很多時間(100分鐘內的40分鐘)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知道為何有些人好像可以同時做許多事情的原因吧)
同學看完以上的內容,會不會仍有不少的疑問? 例如:
1. 以上的80/20法則是真的嗎? 真的祇用20%時間便可達到80%成果?
2. 為何有些人用了這法則(即20%時間),但所得成績遠遠未達80分?
3. 一定要採用這80/20法則管理時間嗎?
4. 採用以上的80/20法則有甚麼缺點或限制?
5. 採用這80/20法則,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6. 這80/20法則有背後的理據嗎? 還是祇是經驗統計?
7. 其他….
有時間的話,日後可作解答以上的疑問。
但現時最重要的是:
如果同學現時有許多工作(學習)要達致某一目標,但又覺得時間不足夠的話,是否應考慮變更一下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呢?
同學要知道,祗有一個因素對所有人來說是公平的及可受自己控制的,那便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