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攝取資訊
同學都應該清楚,人類是靠五種感覺器官來接收外界資訊的,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這五種感覺器官稱為外感官。於學習上,科學家把人體的接收方式歸納為3種模式,分別是內視覺(即視覺型)、內聽覺(即聽覺型)及內感覺(即動覺型)。
如果學習時主要使用圖畫等方式接收資訊的話,這是視覺型。
如果學習時必須要讀出聲音才能接收資訊的話,這是聽覺型。
如果學習時涉及情感或動作才能較易接收資訊的話,這是內感覺型(或稱動覺型)。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有其接收資訊的傾向方式。例如視覺型的人以圖像方式會較易接收資訊。因此有些人認為學習時應配合自己的接收方式才能有效學習。
但,這是誤解! 科學研究上沒證據顯示配合接收傾向方式能有效學習!
事實上,不同的接收方式有不同的特性。學習不同的內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接收方式。
以視覺接收方式,可於短時間內接收大量資訊! 試想像一下,給我們
看一幅畫短短幾秒,我們便可以說出許多資訊了。但如沒特別處理的話,這些訊息也最快消失,不會貯存。
以內感覺接收,即能觸動我們情感的方式,可以持久地記住相關訊息。
而以聽覺方式的話,由於必須要順序處理,是接收最慢的一種方式,雖然記憶的持久性較視覺型好。
因此,要有效接收資訊,宜學習及訓練自己不同的接收方式。尤其是本來傾向聽覺型方式接收的同學更應學習,否則無法應付大量的學科內容。
正常來說,所有人皆能重新訓練這三種接收方式的! 學習時最理想的接收方式,應是同時使用不同的接收方式,這樣才能有效記憶資訊。
參考資訊
1. 如何檢測自己的學習接收方式?(待續)
2. 如何強化不同的接收方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