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應該都知道,死背知識的話,忘記也快! 但如何才算死背,如何才算不死背知識?
攝取的資料會首先進入腦部的海馬體,再經過處理,海馬體會決定遺忘這些資料,抑或繼續進一步把資訊貯存於大腦內。
我們的大腦貯存及提取資訊的方式,其實跟電腦不一樣。電腦可以準確無誤地順序及提取相關的資料。但大腦不是! 大腦從來不是順序地貯存資料,而是把攝取到的資料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經分類、對比等整理,然後才把不同元素貯存下來,提取時則按不同需要,重要再整理才再輸出。因此,每次回憶的東西可能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我們接收到資訊後,需要有意識地分析資料,與過往的經驗及知識進行對比,才能獲取新的資訊。大腦祇會對新知識感興趣,才能更有效地貯存下來以便將來提取使用。
也因此,沒有經過思考的知識,我們無法深深地記住; 也因此,本來知識量較多的人會容易攝取新知識。當然,知識量多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時間積累。但有一個方法,則可以立即開始實行,從而令自己可以不斷進步。
那便是不要再死背知識,每次記誦知識時,都要想一想這些知識跟甚麼有關連,每個用語皆清楚背後的意思。開始時可能不習慣,用腦思考畢竟是消耗能量的事,而且需要專注才成。
順帶一提,現時許多人覺得資訊可輕易獲得,因此不需要記誦任何知識,但腦內沒有知識的話,根本便無法進行任何資料的整理,因此,不要再用這藉口說不用記誦知識了。學習,雖然最終要學的是各項能力,但沒有知識內容的話,任何能力也是無法掌握的。你能想像,詞彙認識不足夠的話,你的語言能力會有多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