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持續學習,不斷接收訊息,大腦其實需要不斷遺忘訊息才可以。但大腦的遺忘的狀況是如何的? 速度如何? 甚麼訊息更易被遺忘? 我們又如何避免遺忘訊息?
1880-1885年間Hermann Ebbinghaus(艾賓浩斯)設計了一個實驗,研究大腦對無意義訊息(例如一些無意義的字符)的遺忘速率,下圖便是實驗的結果: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
根據上圖可作出以下結論:
1. 記憶會時間消失。
2. 開始時記憶消失的速度較快,短短20分鐘已忘掉了4成資料,隨後遺忘的速率便下降了。
3. 即使超過一個月,記憶基本上並沒有完全消失。
當然,實際上,我們學習時,不會記誦一些無意義的東西(不過如不理解內容的話,那雖然本來是正常的字詞,對腦部而言也一樣是無意義的東西),因此遺忘的速度未必如上圖中那麼快。但無論如何,幾乎任何資訊的記憶都會隨時間消失。
大腦其實會自然地記住一些重要的事情,例如影響生存的知識及能力等,就如於大自然界中生存的生物一樣。但實際上現時在學校需要學習的東西,對即時生存沒有多大關係,是對將來生活可能有幫助的知識,我們要記住這些知識,便需要刻意處理才成。
原理其實很簡單,大腦對不斷重複出現的資訊,便會視之為重要的資訊,便會把資訊記住。
但,應如何重複出現資訊才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