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學習? 怎樣才算已學習?
學習是天生的,但甚麼情況下我們(或其他生物)會學習?
就是遇到無法即時解決的問題的時候! 因為無法即時解決到,便要想一想!
這想一想的過程,便是學習!
所以,沒有經過想一想(思考)的過程,根本不算學習!
那同學可以想一想,平時温習或做作業或做練習時,曾否需要思考?
所以抄寫肯定不是學習! 根本不用思考的。
死背也不算! 因為也沒有思考過。
但怎樣才算「有效」?
當然是用最少時間完成相關的學習內容了!
但問題是,如何知道自己使用的方法是否有效?
其實,與他人比較,才能檢視自己的方法是否較有效!
但即使沒有與他人比較,還是有一些做法可大概檢視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的。但留意,方法正確不代表較別人的更有效,但起碼是朝向正確的方向,祇是其他方法更快達至目的地而已。
以撰寫筆記為例子,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至少都應該符合以下準則的才算達起碼的有效標準,包括:
1. 應包含所有學習目標。
2. 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撰寫以上所有的內容。
3. 撰寫時必須有思考。
4. 必須即時回想到所有內容。
不符合以上準則的話,使用中的方法的效能應該頗有限。但沒有其他人做比較,那又有沒有方法改善?
仍然有! 但關鍵是信念,相信任何方法皆可改善,並不停反省現時使用的方法是否可改善! 其實所有人都有這能力的。
反省,是一項能力,但同時也是一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