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合

解答版學習單請老師至三民東大教學雲中下載。

活動A、我的名字

你都怎麼自我介紹?你的名字有什麼深意嗎?

(活動時長:25分鐘)

一、觀賞「請問貴姓」的介紹影片(0:00~4:07),回答問題:

二、漢人名字中的行輩入名

所謂的「行輩入名」就是指兄弟姐妹同一輩份的名字中,經常會使用相同的字,或採用同一個偏旁,例如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趙匡義;劉表的兩個兒子分別為劉琦、劉琮;蘇洵的兩個兒子叫蘇軾、蘇轍。

而行輩入名在唐宋十分流行,因為可以直接從名字中看見血緣和輩份關係,方便辨識宋太祖趙匡胤更為自己的後代排好了字輩,連同自己的匡字組成一副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直到明清時代,都還有許多家族依循此道為自家的子孫排好字輩,例如乾隆就定了以下四輩的用字是「永綿奕載」。

三、你的名字

活動B、歧視的金字塔

利格拉樂因為自己的生長背景,對原住民女性在臺灣社會中的地位有深入的觀察,發現原住民女性是邊緣中的邊緣,弱勢中的弱勢。

(活動時長:20分鐘)

活動B、歧視的金字塔
(片長:2分22秒)

利格拉樂身為一個原住民女性,觀察到社會對原住民女性多重的歧視與不公平,請閱讀、觀賞文本與影片後,剖析兩文中的權力階級,並回答其他問題。

活動C、誰寫歷史

古往今來,歷史總是由勝者書寫,並在事後加以粉飾。敗者往往沒有話語權,只能任憑勝者評價。所以當我們看見對歷史事件的記載時,必須更加審慎地辨識它的敘述角度。

活動時長:第1、2題15分鐘,第3題建議當成作業

活動C、誰寫歷史

🔊請閱讀立於南投竹山鎮的林屺公墓的碑文,以及藍鼎元〈紀水沙連〉的節錄文字,回答以下問題:

活動D、融合與排斥

有許多原住民因為生計或婚姻,離開祖先居住的山間,來到平地都市,成為都市原住民。他們在新的居留地感到格格不入,對故土充滿懷戀之情,與留學生、移民在國外的感受相似,這就是「離散心情」。以英文寫作的中國小說家哈金的《落地》,就是書寫在紐約法拉盛中國城的眾生相,他們移民美國後,因為文化衝擊、價值觀差異引起的「局外人」感覺與思鄉、認同的拉扯,都在哈金的筆下化做一個個事件,讓讀者咀嚼出何謂離散。

【跨界閱讀】

利格拉樂•阿女烏的〈祖靈遺忘的孩子〉與哈金的《落地》,都講述了某種「覺得自己是局外人」的疏離感,有人為此憤怒,有人暗自忍耐低泣。請閱讀下面兩則節錄文字,回答下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