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合

解答版學習單請老師至三民東大教學雲中下載。

活動A、大河悲歌

(活動時長:15分鐘)

課文中,簡媜述說冬山河所給予的恩惠以及她恣意奔流的模樣,然而她話鋒一轉,以溫婉語氣控訴今人帶給冬山河的摧殘河流滋養文明,文明卻報以其傷害。
 

一、請閱讀下列四則有關孕育古文明的河流說明,並和課文相對比,填寫下方表格。

二、請根據上述說明,歸納種現代文明帶給河流的傷害。
  

活動A、大河悲歌

活動B、河岸城市新加坡

(活動時長:15分鐘)

觀賞「新加坡的水與綠~水的驚嘆號」的介紹影片(請觀看05:10~10:10 ),回答下列問題: 

活動C、治理與復育

(活動時長:15分鐘)

日治時期臺灣的河川治水事業

日治早期的河川調查多是為了配合交通建設,直到1911年的颱風重創臺灣,才開始以防禦洪水為目的來重新探查河川,並依據調查結果制定治水計畫。初步整治的河川大多以建設堤防、護岸為主,為了普及愛護河川觀念和提升參與防汛活動的積極度,總督府組織了「水害預防組合」,亦頒布「臺灣河川取締規則」,聲明若要變更堤防或護岸的現狀,必須由總督府同意方可進行。

透過實地勘查和研究,日本發現造成洪水肆虐的主因正源於水源地森林的砍伐過度,唯有恢復森林面貌,才能發揮其鞏固土壤並涵養水源的功效。因此,總督府更詳細規劃了水土保持的區域,並設定出「保安林」的預定地。除將治水行動擴及河川上游,並將該計畫轉移至森林治水事務所來執行外,也設置攔沙壩來避免山林荒蕪。

活動D、共生的河

(活動時長:20分鐘)

請閱讀以下對日本柳川、荷蘭的治水敘述,想像一條與人類共生的河川,它在上下游沿途應有什麼養護設計?請填寫於下圖中。 

活動D、共生的河

活動E、從河說起

(活動時長:約1節課)

一、從河說起

臺灣主要河川二十四條,又有兩條跨市的河川,再加上其餘大小水系,共有一百多條,,這些河流淌過你我的生活周遭,卻時常被人們視而不見。每條河川都應有其尊嚴,她所孕育出來的生機與帶給沿岸人民的富饒,都值得我們愛護、了解,並尊敬她們。

二、我的八景地圖

「土地認同」似乎是一個抽象詞彙,然而藉由認識當地的歷史、風土與人文,甚至回溯自身記憶,或許能夠更加珍惜與認可自己腳下的大地。

據【一、從河說起】所查找的內容,結合該縣市或該地區的地景特色,製作出屬於自己的八景地圖,製作方式建議不限於平面紙本,也可以影片方式呈現。

👉關於本活動的製作方式,可結合三民東大教材中第三冊《素課達》的活動一:「在地老屋景與影視行銷」,或者使用第二冊活動一的「我來、我見、我繪圖」。 

活動F、土地認同

📖跨界閱讀

簡媜的〈水證據〉與謝海盟的《舒蘭河上》,都敘述了自身對土地的認同,前者透過回憶懷想連結,後者將眾人和自身回憶融入親自探尋「河神」的過程。請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回答下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