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神經生物學研究室
生物個體面臨環境變化或自身生理狀態(Physiological state)改變時,體內會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以應付所需。腦內神經系統的活動與情緒、記憶、動機(Motivation)及行為密切相關,而生理狀態會影響腦部的活動,進而影響動物的行為。例如動物在處於飢餓狀態下,傾向選擇風險較高的地點覓食。本實驗室研究的主題為探討生理狀態與行為的交互關係,利用生理學、行為學及遺傳學等方法,研究體內生理反應如何影響行為表現的機制。長期的目標為勾勒出一個由不同神經迴路系統性的調節動物行為的概念:體內的生理狀態經由影響神經迴路系統與腦的狀態,進而影響動物行為。
我們另一個主題是藉由分析動物個體的行為性狀(Behavioral phenotype), 篩選出對逆境抗性較佳的品系。我們發現,在族群中對逆境耐受性不同的個體, 除了體內的生理反應有差異之外,他們也表現不同的行為模式。我們希望藉由非侵入性的研究方法,快速而準確的篩選出抗逆境的個體,並且研究逆境生理與行為的關係。此外,我們也試圖了解演化過程中,特定行為(如親代照顧行為)的出現,與跨物種共通的社會行為是否也分享共通的基因與神經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