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葡萄經濟-主頁
3-0-1農業改良場推廣活動
彰化縣大村鄉作為臺灣葡萄產業的核心產區,其經濟結構自1960年代引進巨峰葡萄品種以來,歷經半世紀的發展,已形成涵蓋生產技術革新、市場通路擴展、消費需求轉型與觀光農業整合的完整產業鏈。根據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統計,大村鄉目前葡萄種植面積穩定維持於400至500公頃之間,佔全臺鮮食葡萄總產量近50%,此一數據凸顯其「葡萄故鄉」的產業地位。從歷史脈絡觀察,該地區於1970年代曾達700公頃栽培高峰,後因消費市場轉向高品質導向,促使產業結構從「量產型」轉型為「精品化」模式。此轉型成效反映在產值表現上,106年葡萄產值達29.5億新台幣,較97年成長98.13%,顯見品質提升策略成功帶動經濟效益。
產業技術層面,大村農民透過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的產學合作,發展出「一年雙收」栽培體系,夏季與冬季產期有效分散市場供給壓力。配合安全用藥規範與套袋技術普及化,使得果品殘留檢驗合格率維持99%以上,此品質保證成為拓展高端市場的關鍵。市場結構方面,除傳統行口拍賣通路外,近年更發展出觀光採果直銷模式,此類新型態銷售管道已佔總產量15%,顯示產業多元化經營趨勢。總體而言,大村葡萄經濟正處於「品質經濟」與「體驗經濟」雙軌並進階段,2024年觀光文化季單日吸引逾6,000人次參與,即印證此產業轉型的綜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