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3學年課程架構
二、113學年課程執行紀錄
Reduce Single-Use Plastic
減塑是我們的生活日常,承襲前幾年的課程基礎,課程實施除了教師帶領學生將減塑的理念化為實際行動外,本學期本校甚至與馬來西亞的山打根聖願中學(Sandakan Vision Secondary School in Malaysia)進行跨國課程的共備與合作,各班學生們在課程中,以小組的形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形式帶領學生進行臺灣的減塑專題探究,並且將專題探究的成果分享在Padlet平台,進行跨校交流,彰顯我國對於減塑重視與價值。以下為本校學生專題探究作品Padlet,分享給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夥伴學校樂見兩校跨國合作課程,也帶領學生進行專題探究合作,也規劃學生於課程之中進行馬來西亞減塑專題探究,並且和我們的師生共同分享。為落實減塑理念、跨國合作以及在真實情境中運用雙語,雙方師長皆引導學生欣賞學生的專題作品,並採用英語和中文的形式進行回饋。以下為馬來西亞的學生作品Padlet平台。
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14水下生命的精神,以及透過跨國合作促進多元文化的理解與相互學習,本學期另一項突破性的學習在於邀請所有的學生們,一同為減塑許下承諾,撰寫雙語版的減塑行動宣言,搭配乘載著海洋意象的臺灣文化寶盒,內容涵蓋具代表性的各式海味零嘴,寄送至馬來西亞聖願中學(Sandakan Vision Secondary School in Malaysia),深化跨國交流的情誼。
臺灣文化寶盒各式海味零嘴的簡介卡
學生撰寫的減塑行動宣言卡
馬來西亞收到本校寄送的臺灣文化寶盒,將開箱的過程紀錄剪輯成影片,與我們分享Snack Tasting的歷程。他們也將減塑化為實際行動,到在地超市分送環保購物袋。相關影片如下所示。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Malaysia
本課程的另一項突破在於藉由和馬來西亞視訊同步交流以及實體出訪學校專題探討,兩國教師經歷無數次的線上LINE共備討論,促成這項減塑議題的課程合作。此課程彰顯師生們對於全球議題─減塑行動的重視是不分國界的,期許減塑不再只是口號,而是每一個人都應當擔負的責任與義務。
5月28日實體出訪馬來西亞山打根聖願中學,將課程帶入兩校交流之中,當日以Gallery Walk藝廊漫步的課程形式,兩校學生針對減塑的相關議題提出自身的觀點與看法,探討的問題包含:
1.In Taiwan/Malaysia,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single-use plastic things we use every day?
2.What good things and bad things happen because we use single-use plastic things?
3.To use less plastic, what things has your school/neighborhood done or told people to do?
4.What important rules or plans about using less plastic does Taiwan and Malaysia have now?
5.What things have you done in your daily life to use less plastic?
所有學生提出自身觀點之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
各小組討論完畢之後,教師邀請臺灣與馬來西亞的學生可以中文或英語作為溝通媒介,針對每一道題目進行減塑經驗的分享與交流。
Reduced Inequalities
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0「減少不平等」,為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不平等,教師設計了一系列課程與活動,透過影片觀賞、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引導學生深入探討不平等議題。教師鼓勵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思考社會上各種形式的不平等現象,例如:貧富差距、性別議題、種族歧視等,並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不平等現象背後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課程從戰爭的議題切入,教師以Waygroud(前身Quizizz)及時反饋系統進行雙語授課,學生透過平板載具回答問題,課程與同時也探討自身國家的處境,並且以假設情境「倘若遭遇戰爭,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我們會攜帶些甚麼?』帶入防災教育以及緊急避難包的概念。
學生採用分組合作的形式,探討緊急避難包裡面應該有些甚麼,輔以平板載具做為學習的助力,圖片呈現學生分組討論的情形、教師授課說明緊急避難包以及學生各組討論的雙語作品。
三、113學年課程之雙語教學與成果專區
呼應SDG10減少不平等,學生在本學期經歷幾週關於戰爭、難民與人權議題的深入探討,學生對於這些議題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期末透過教師規劃的「人權缺你不可2.0」學習任務,鼓勵大家主動探索、深入研究,並透過簡報發表的方式,展現學習成果。學生可選擇與性別、難民、移工、童工等相關議題,深入探究,製作一份包含封面、封底、人事時地物說明等要素的簡報,對照臺灣社會現況,找出類似問題,並與國外案例進行比較,提出解決方法與自我省思。最後藉由上台發表,以清晰流暢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分享各組的研究成果,展現思辨力與表達力。 各組學生在簡報中,幾個部分需以雙語進行成果展示,教師提供的架構文件,詳如附加檔案所示。
教師提供學生總結性評量會使用的雙語鷹架以及評分規準,做為學習任務完成的參考依據,相關資料與說明不定期更新於各班的google classroom供學生參考與檢視。
上述所有圖片為學生期末上台發表的情形,專題探究簡報包含開頭句型以及結尾句型的創作。為協助同學們搭建鷹架,教師提供開頭句型練習、結尾句型練習的句型架構,供同學們參考。
一、開頭句型練習
One of a human rights problems is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須參考附加檔案,將上述的空格嘗試以主詞(Subject)+動詞(Verb)+受詞 (Object)/情況(Situation)完成句型。此句型必須與所蒐集的新聞案例情境相互呼應。
二、結尾句型練習:
What can we do to help
solve human rights problems? We can________________.
學生須參考附加檔案, 將上述的空格嘗試以行動(Action)+對象(Target)+目標(Goal)完成句型。此句型必須與所蒐集的新聞案例情境相互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