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Coexistence(International Issues)
永續共生(國際議題探究)
永續共生(國際議題探究)
在全球化浪潮下,國際事件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受限於資訊管道與媒體報導,學生對國際議題的感知與理解仍待加強。本課程以「永續共生」為核心,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國際事件為起點,引導國中八年級學生探討全球議題,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未來公民。
本課程著重以下SDGs目標:
SDG2:消除飢餓: 探討全球糧食分配不均導致的食物浪費與飢餓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全球飢餓,思考如何透過永續農業、減少食物浪費,實現糧食安全。
SDG10:減少不平等: 分析國際間的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等事件,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與正義感,思考如何透過公平貿易、教育機會均等、消弭歧視等,促進社會公平與包容。
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 以環境污染、資源耗竭等為例,探討塑膠污染議題,引導學生反思現有消費模式與生產方式,學習透過永續消費、循環經濟等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SDG14:水下生命: 透過海洋污染之國際事件,讓學生了解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與脆弱性,並思考如何透過海洋保護區設立、減少海洋垃圾等方式,維護海洋生態健康。
教學方法上,本課程強調跨域協同教學,由不同專業教師共同引導學生進行「現象為本的學習」,剖析國際事件。透過探究、問題導向學習和檔案評量等多元方式,結合真實情境與E化資源,引導學生在實作中體驗深度學習,培養思辨力、表達力、問題解決力與同理心。
「永續共生」(109-112學年為國際議題探究)不只是一門課程,更是一個讓學生探索世界、關懷未來的平台。我們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指引,透過引人入勝的國際事件,激發學生對全球議題的關注。在這裡,學生不只是被動的接收者,更是主動的探究者與實踐者。他們透過團隊合作、專題研究、行動方案等方式,將永續理念融入生活。本網頁將帶您一同回顧109至113學年度的精彩歷程,透過學生的作品與回饋,見證「永續共生」如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責任感的全球公民。
109-112學年 國際議題探究
國際議題探究課程設計理念在於呼應學校對於國際教育的重視,引導學生學習與全球時事相關的議題,重視跨科目的整合與橫向聯繫,透過不同專業教師(社會科教師、英語教師、美籍教師)進行協同教學與雙語授課,朝向兼具以現象為本的統整學習與走入世界的英語力之雙目標前進。
教師運用的教學策略包含使用雙語帶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問題探究、方案規劃與檔案製作等,除了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外,同時也透過真實與E化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實作中探究國際議題,學生能觀察並理解事件的歷程與脈絡,分析並思辨事件背後的價值與帶來的影響,察覺問題並試圖提出解決策略,歷程中亦不忘與國際夥伴學校進行國際議題交流,培養學生帶得走的思辨力、表達力、問題解決力與溝通合作力。
113學年 永續共生
永續共生前身為國際議題探究,本課程呼應「全球遠望、三民領航」的學校願景,引導學生學習與環境永續、國家責任和公民行動等相關議題,自113學年起進行課程轉型,聚焦並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實踐跨科目整合與橫向聯繫,本課程透過不同專業教師(社會科教師、英語教師和體育老師等)共備合作,引導學生進行兼具以現象為本的統整學習,並培養走入世界之外語溝通力。
教師運用的教學策略包含使用雙語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問題探討、方案規劃與檔案製作等,學生在與SDGs相關議題的真實情境中進行探究,學生能觀察並理解事件的歷程與脈絡,分析並思辨事件背後的價值與帶來的影響,察覺問題並試圖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在探究的歷程中亦不忘與國際夥伴學校進行國際議題交流,期望學生能具備帶得走的思辨力、表達力、問題解決力與溝通合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