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關節

運動傷害跌倒造成手腕痛

戴銘宗物理治療師

一般跌倒用手去撐地最容易造成橈骨腕關節韌帶拉傷,一開始都是手掌觸地的地方會痛,這各痛可能持續兩三天,或是吃消炎止痛藥就好了,但很多人在過一段時間後卻出現手腕伸直時手腕背面會痛,為什麼?

這是因受傷緊繃的韌帶會使得腕骨與橈骨相對應的動作軌跡改變,使得腕骨無法順利地滑過橈骨,因而產生壓迫性的疼痛症狀。

徒手治療對於腕隧道症候群

戴銘宗物理治療師

腕隧道症後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腕關節腹面底層有八塊腕骨,上層有一橫走的腕關節韌帶,因此形成一通道,即為腕隧道。通常內有手指屈肌及正中神經通過, 腕隧道症後群是上肢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病變,乃因橫韌帶壓迫正中神經所引起。

中年病患較常發生,女>男約4:1,兩側都發生機率大於百分之十 ,慣用手較常發生。

腕隧道症後群,可以說是一種發炎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受傷或長期重複的腕部動作或振動,造成圍繞正中神經周圍的組織變的腫賬,包括肌腱發炎腫脹或韌帶變厚,因而壓迫正中神經而造成腕部手指的麻木,灼熱.刺痛感,嚴重者會出現猿手(Ape hand) 。

臨床症狀:

手部疼痛、灼熱、刺痛及麻木,且部位局限於食指、中指及大拇指即正中神經支配之區域。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

(這是一般網路上收尋到的文章)

徒手物理治療的處理:造成空間縮小的原因:

(1)體積變小:

A:曾經跌倒過用手去撐,造成腕骨錯位-----鬆動腕骨。

B:工作需用手掌去壓,造成腕骨錯位-----鬆動腕骨。

C:常需要拇指用力,造成腕骨錯位與屈肌支持帶變緊-----鬆動腕骨與釋放筋膜張力。

(2)內容物增加:

A:脂肪堆積-----一般開刀的方式,取出脂肪減少壓力,但開刀後的疤痕組織久了也會造成腕隧道壓力增加。

B:肌腱沾黏增生變粗-----鬆動沾黏,另外,有些人因近端關節例如肩胛骨不穩定,這會造成末端的屈指肌需更用力才能完成工作或日常所需的動作,所以處理上也需考慮進去。

C:組織液堆積水腫-----促進淋巴血液循環。

3)神經長期壓迫:處理手法-----神經鬆動術(nerve mobilization)。

神經組織開始缺氧,這會造成神經組織的營養不足,通常這個時候所產生的症狀是痛與麻,而當神經組織缺氧情況一直持續下去時,這會損壞了神經內膜(endothelium)的微血管供應,導致蛋白質外漏形成水腫(oedema),而從水腫這個階段開始,纖維母細胞增生,它除了使水腫情況更嚴重外,也會造成神經內組織的纖維化(intraneural fibrosis)

媽媽手

戴銘宗物理治療師

個案:30多歲上班族婦女。

病史:幾各禮拜前因為做家事造成手腕大拇指根部會痛,以前也經這樣痛過,但是幾天後就會好了,這一次症狀持續兩三各禮拜了,雖然症狀未更惡化,卻也沒有轉好的跡象。

症狀:主動與被動的媽媽手測試動作都會引起個案的症狀,一個較特別的地方是,當給予近端橈尺關節一個壓力下再進行動作測試,個案的痛覺表現明顯下降。

處理重點:

1.近端橈尺關節。

2.拇指掌指腕骨關節。

結論:

個案經過3次的治療後不會再出現疼痛。

討論:

媽媽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但有時處理起來卻滿棘手的,主要看有沒有找到個案問題的主因,真正的肘關節應該是尺肱關節(ulnohumeral joint),而肘關節附近的橈骨頭並不算是肘關節的一部份,所以正常的肘關節活動度是以尺肱關節橫軸(transverse axis)來看,彎曲約160度,伸直約0度,但有些人在伸直時會出現過度伸直現象約10度左右,而肘關節的穩定度以內外側較為穩定,而前後側較為弱,前後側的穩定度主要基於通過肘關節前後的肌肉來定,以及肱骨滑車(humeral trochlea)與尺骨滑車跡(trochlear notch)之間的密合度而定,另外,尺骨滑車跡的內側通常比較大,且在其關節表面有一輕微的瘠(ridge),相對的在肱骨關節面上也有一個螺旋溝(groove spiral),這螺旋溝在解剖上的特色就是當肘關節彎曲時手自然地就到嘴部,而伸直時自然地就到髖關節外側,這結構上的特色使得尺骨會有一外偏的角度(稱之為carrying angle),一般女性比男性大,另外尺骨與橈骨會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定律,尺骨在肘關節端相對地固定,而橈骨則是在腕關節端相對地固定,但橈骨相對於尺骨又是活動性較大,當尺骨在肘關節端固定時,尺骨的外展或內收姿勢,將會影響手的相對位置,例如,在尺骨外展時,橈骨相對地往下滑動,而手腕則是被推向內收位置,相反地,在尺骨內收時,橈骨相對地往上滑動,而手腕則是被推向外展位置,所以當橈尺骨相對位置改變時,會影響橈側腕關節周邊組織的緊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