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6愛的管教工具箱

要幫助小孩從無律走向他律 ,最後轉化為自律,光有愛與典範是不夠的 ,父母需要更多的工具 ,讓教養的過程更為輕鬆。

★工具一:壞掉的唱片

當孩子違反規矩,開始討價還價其至轉移話題,父母可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 ,避開一場冗長失焦的爭辯 。方法是,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例如「現在把玩具收好」,暫時不要理會他的抗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對於明確而清楚的決定,通常孩子會照辦 ,但記得事後主動提供孩子討論的機會,讓他充分表達想說的話。

★工具二:集點獎勵計畫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練習 ,「集點數換獎賞」是強化孩子正面行為的遊戲。先設計一張點數表,貼在家中顯眼處,將獎勵目標放在孩子比較容易集到點數的項目,每日的持續追縱,每週定期將累積點數兌換成獎賞,獎賞不一定要用物質的東西 ,有時心理的滿足反而更容易成為激勵孩子的動力 。此外,獎賞制度並非一成不變,可以依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稍做調整

★工具三:積極的暫停

積極的暫停強調每個人都需要冷靜時間 ,包括父母自己,先和善的告訴孩子,需要冷靜下來時,可以坐在特定的安靜角落或「安靜椅」上,直到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行為,這是一種邏輯後果,可中斷孩子攻擊或破壞行為,但無法鼓勵孩子做不喜歡的事,重點是,每次只能鎖定一、兩種屢次發生的問題行為 ,孩子一違反規矩,就要立即使用,暫停時間長短和年齡相關,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 ,執行時,需要鬧鐘或廚房計時器。

★工具四:小布偶的建議

解決小小孩的行為問題時 ,小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相較於無聊的「衝突對話」,孩子比較願意跟布偶透露自己的心事,(即使布偶配上父母的聲音=_=") ,讓小布偶問問孩子:

「到底怎麼了?」 「為了什麼事生氣?」「下次怎麼做比較好?」

小布偶當然也要樂意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具五:故事中的熟悉身影

與其反覆說教,不如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父母可自行改編童話,將現實情形反映在故事裡,孩子會從似曾相識的情節中辨認出自己的身影,再藉由討論 ,幫故事中的主角找到解決之道。

★工具六:老祖母的激勵法

運用「老祖母」的原則 ,可幫助孩子完成不喜歡的事 ,問問孩子想做什麼,「你想不想馬上出去玩?」、「想不想看卡通?」,如果你猜對了,就只需補上一句,「你知道規矩是什麼,做完功課後,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若有一件期待的事等著孩子,他通常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的事,完成工作後的獎賞,可以提升孩子的行為動機,但前後順序不可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