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階段性目標
(1) 2002年計畫開始逐一建立基因體解碼與功能研發技術平台,
(2) 2004年獨立完成紅麴菌基因體序列草圖,為我國完成的第一個真菌基因體解碼。
(3) 2005年在經濟部業界科專計畫的支持下,推動「紅麴菌基因體商業化應用研發聯盟」,運用策略是利用研發聯盟先期研究計畫中找出新功效開發潛力,共同申請大業界科專計畫從事後續研發,並由相關的技術導入促成產業投入,引發更具規模的經濟效益。
2. 產業推動之規劃與策略
(1) 先期以低授權金或透過權利金分享成果,促成業界投入,並運用技術上中下游之整合籌組研發聯盟,由廠商合作的研發能量,共同開發產品以帶動基因體產業。
(2) 推動多家業者成立『紅麴菌基因體商業化應用研發聯盟』以紅麴菌新產品為訴求,整合各家業者的關鍵技術,朝向新組成配方及新功效保健食品與Statin衍生前導藥物的產品目標進行研發,以深耕及擴大台灣的紅麴產業
(3) 本所擬進行『紅麴菌全面性及深層次的開發』,以本所的關鍵技術針對菌種分離鑑定、菌種改良及各式發酵技術,結合食品加工及配方運用,並以紅麴菌基因體的訊息為基礎,開發預防周狀動脈硬化新指標(降低不好的低密度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及提升好的高密度膽固醇)且無真菌毒素的紅麴菌株及紅麴產品
(4) 持續紅麴菌基因體的研究與應用開發,並推動學界合作研發,以基礎研究加值紅麴菌基因體訊息,以提供業界研發聯盟產品開發技術的運用,結合本所紅麴團隊並針對產品產業化的關鍵技術,提供業者之技術支援與服務
3. 預期之產業效益
(1) 本所促成之紅麴菌基因體商業化應用研發聯盟,無論在新功效保健探索、新藥開發、酵素開發應用、製程研究、建立風味及建立檢測標的等,皆是將紅麴菌株及其代謝物與基因體資訊的結合,並朝向商業化應用之產品開發為目標。
(2) 此計畫的延伸落實產業界,可加速基因體產業之發展,建立基因體資訊與發酵製程開發整合之技術平台,以基因體與代謝物資訊開發新功效,由資源整合及互補合作,奠定以紅麴菌基因體商業化應用開發技術。
1.完成紅麴菌基因體序列草圖
(1)利用全基因體散彈(whole genome shotgun)定序技術,完成673,853筆高品質序列讀值的序列組裝,產生709筆長度在2KB以上的Contig,建立紅麴菌Monascsu pilosus BCRC 38072全基因體定序草圖26.4 Mb,其中包括大片段的17筆主要的Supercontig(佔總長度94.8%),及422個未被連結的小片段Contig(佔總長度5.2%),與先前已知的13筆BAC/Fosmid contig比較,組裝草圖涵蓋99.1%的前述序列。
(2)利用基因預測工具,從此組裝序列草圖中,預測共有9,997個基因,其中891個基因註解為未知功能之蛋白質。
2.本所與九家業者共同組成紅麴基因體產業化應用研發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