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 iGEM很大部份是因為我對biology很熱愛。去年參與igem讓我接觸到基因工程的主題時,我就被這個領域深深吸引。iGEM 是一個很大的競賽,包含了生物、經濟、訪談、實驗等等非常多的元素,從零開始設計這個專案會讓我學習到非常多。
這個比賽讓我提升了我生物科技應用能力,身為隊長也讓我培養團隊合作、跟大人溝通能力、與國際視野,這些對我未來無論是升學或職涯發展都非常重要。我希望能藉由 iGEM 的經驗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研究方向。
iGEM金牌、進實驗室做實驗。
學會做好每一件事:)
我們從2024 11/16開始策劃,並於每週六晚上、每週一課後時間進行線上以及實體會議。
因為沒有外界的幫助,我們從設計題目、聯絡訪問教授、到借到實驗室都是自己碰撞出來的。
行動的部分,主要幹部基本上每兩天就會開一次會進行進度回報,並確保每週都有一定的進度。
實驗設計的部分我們改了15個版本,全部由實驗組兩個人負責查找文獻。在知識的局限下,社會實踐組會幫我們找教授訪談,在每一次的訪談中去更改我們的實驗設計,非常耗時,但真的學到很多。
每天都快忙死,所以主要就是少睡一點覺,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我們首先以去年blueocean比賽來作為第一步的發想,決定去enhance我們subject的能力。我們查了上百篇的論文去作證想法,並訪問了不同大學相關領域的教授,例如:中研院林治青博士、陽明交大陳瀅洲博士、台大李金美博士、中興大學孟孟孝博士、屏東科大陳又嘉教授等等更多。另外我們也參加了由中興大學以及台灣大學合辦的黑水虻論壇,與德州大學Jeff教授進行討論。除了教授以外,我們也採訪了業界的黑水虻產業公司,了解到他們的生產模式,以利於我們Entrepernuership 的未來規劃。
以上所有記錄方式
在這次比賽準備階段隊員們都全心全意的投入,我自己是非常感動的。一開始覺得這個比賽應該很輕鬆,但說實話真的超級難、累,因為所有的實驗都是大學等級的難度,對於高中生來講真的遙不可及。我很喜歡和隊內朋友的相處模式,一起完成一件偉大的任務,成就感滿滿。我很感謝一路上幫助我們的教授、校長、主任及老師們。但也警告下一屆不要在十一年級玩這麼大,要玩請提早開始;有想法馬上就行動,人生真的只有一次,錯過就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