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驗感受動力治療 AEDP
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
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
撰寫人:張明凱
黛安娜·弗莎博士是 AEDP(加速體驗動力心理治療)的創始人,這是一種以療癒為基礎、以轉化為導向的心理治療模式,她也是 AEDP 研究所的創始人和主任。過去 20 年來,黛安娜一直積極推動以科學為基礎,發展以療癒為導向、專注於依附-情緒-轉化的創傷治療模式。弗莎的研究重點是將正向神經可塑性、識別科學和發展性雙人互動研究融入患者的體驗性和轉化性臨床工作。她最近的研究重點是促進蓬勃發展,作為 AEDP 將情緒痛苦轉化的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EDP 借鑒了情感神經科學、依附理論、母嬰發展研究以及記錄成人大腦中不可思議的可塑性的研究成果,發展出一種體現科學、研究和心理治療實踐相結合的體驗式臨床實務。
弗莎在紐約市生活和工作,她曾在紐約大學和紐約市聖路加/羅斯福醫療中心(現為西奈山)的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系,以及阿德爾菲大學德納爾高級心理學研究所和紐約市立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課程任教。
精神分析學家詹姆斯·格羅茨坦將黛安娜·弗莎形容為「親密關係的拳擊手」,大衛·馬蘭則稱她為「[加速體驗式] 心理治療的溫尼科特」,她以其强而有力、精確而同時富有詩意和感染力的情感寫作和演講風格而聞名。黛安娜的短語——「消除孤獨」、「存在於他人的心中」、「真正的他者」、「將隱性的東西明確化,將明確的東西體驗化」、「堅持下去,與我同在」、「嚴謹而不羞愧」以及「明智的自我揭露」——體現了 AEDP 的精神。
(https://www.amazon.com/-/zh_TW/stores/author/B0034NJFII/about)
✤AEDP (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 ✤Diana Fosha
✤Based on Short-term dynamic psychotherapy, affective neuroscience, attachment research, emotion theories, experiential therapies.
加速的體驗性動力學心理治療(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AEDP),由戴安娜·弗霞博士于20世紀90年代在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的基礎上,整合當代的依戀理論、轉化理論、情感神經科學等心理治療領域的最新進展而發展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代表了心理治療最新的發展方向。
與傳統的心理治療方法相比,AEDP的突出特徵是療愈趨向,而不是精神病理學趨向的,強調“療愈從來訪者與治療師開始接觸的一剎那就開始了”。這種療愈來自來訪者與生俱來的自我修復和蓬勃生長的內驅力,被戴安娜博士稱為“轉化力”。
AEDP心理治療是一種被實證支持的模型,旨在通過幫助患者處理與創傷相關的壓倒性情感,以促進在我們的神經可塑性大腦中產生積極變化的矯正情感和關係經歷。
AEDP™心理治療模型是什麼?
AEDP心理治療是一種旨在減輕患者心理痛苦的方法,通過幫助他們以有助於促進我們的神經可塑性大腦中產生積極變化的方式處理與創傷相關的壓倒性情感。
危機和痛苦提供了喚醒非凡能力的機會,否則這些能力可能會沉睡,未知且未被開發。AEDP模型旨在體驗地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既用於創傷處理又用於癒合轉變。 AEDP的治療行動的關鍵是解除孤獨感,從而共同創造一種治療關係,被視為既是安全避風港又是安全基地,可以進行轉化性治療。通過解除孤獨感和深入處理困難的情感和關係經歷,AEDP臨床醫師促進了新的、治癒的患者經歷的出現,以及與之相關的資源、韌性和對生活的新的熱情。
心理學家、作者、研究員、臨床醫生和教育家Diana Fosha,博士,是AEDP模型的開發者。她首次在她於2000年的著作《情感的轉化力量:加速變革的模型》中描述了AEDP,並在眾多出版物中進一步發展了該模型。該模型的進化版本在她為美國心理學協會(APA,2021)編輯的一本書中得到了闡述,《解除孤獨感和將苦難轉化為繁榮:AEDP 2.0》。在過去的20年中,Diana一直積極推動以科學為基礎的、雙向轉化的創傷治療模型。由精神分析師詹姆斯·格羅茨坦(James Grotstein)形容為“親密的拳擊手”,並由大衛·馬蘭(David Malan)形容為“加速體驗性心理治療的溫尼科特”,Diana Fosha的強大、精確而富有詩意的短語——“解除孤獨感”、“存在於他人的心靈中”、“嚴謹而無恥”和“真實的他者”——捕捉到了AEDP的精神。
AEDP在許多學科中都有根源和共鳴,包括人際神經生物學和情感神經科學、依戀理論、情感理論、以及身體導向方法和轉化研究。
AEDP心理治療模型:
是跨診斷的,即它可以有效治療創傷、抑鬱、情緒失調、負面思維、經驗性回避和人際問題
建立一種治療關係,具有安全感和信任
增強積極功能,如自我憐憫、幸福感和自尊心,既適用於治療師也適用
一、轉化力是AEDP的核心、基礎假設。轉化力是與生俱來的,包含成長、治癒以及自我修復的能力。
轉化力分為四個維度
直向:過去到未來(時間),提高我們生存適應的能力。
深度:內心深處對真實、一致的渴望
橫向:拓展我們與眾生主體的互動,著重在眾生間分享累積經驗。
縱向:與天地(靈性)的超體驗維度,讓我們˙有意義的生活動力,並發現生活的最終目的。
二、神經可塑性:
1.轉化力透過現象學的視角來表達,但神經可塑性是大腦神經轉化的基礎,大腦可透過體驗經驗到整合的轉變。
2.神經生物學與AEDP的9種身心功能:身體調節、同頻式的溝通、情緒平衡、反應靈活性、共情、洞察力、恐懼調節、直覺、道德)
三、轉化力與實現趨勢
1.個人中心治療認為有機體存在實現的趨勢,與AEDP有許多相似。
2.轉化力在不同實現趨勢的差異
與心理動力是了解人類功能,阻抗是防禦的總和
轉化力以情感為中心,它是由希望賦予力量,阻抗是由恐懼驅動。
被認為神經生物學呈現積極的神經可塑性正相關的現象
四、轉化力與道
與道家的道有著共鳴,便是在縱向維度裡面的宇宙萬物與個人,換言之就是超越與臨在(immanent,是只有覺察力的安在當下)
五、轉化力與養育力
喚醒轉化力的重要關鍵就是養育力,養育力是源自於以養育性的愛(nurturing love),或是大腦的照顧系統。照顧系統是一種大腦的本能衝動,母性與大家庭式的照顧普遍存在在各個文化與族群,無論男性女性都有養育力;愛與性是可以同時存在,但是不同系統。催產素是大腦照顧系統主要分泌的激素。
六、轉化力與AEDP
轉化力的被覺察是治療師的重要任務,要不停的掃描來談者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覺察任何轉化力與復原力的連結可能,並透過肯定來促進體驗與行為的回應。
以安全依附為基礎來催化來訪者的身心狀態轉化為目標。
時時刻刻的關照來訪者體會的核心情感並作勢適切地處理。
治療師進行二元調節的處裡完畢後,再進入元處理(後設處理),最終重構來訪者的自主敘事。
抓住治療主題:在這次會談裡,有哪些事情我能夠幫助你
抓住激動場景:請你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好嗎?
抓住治療同盟:「謝謝你讓我陪你一起探索你的內心世界,你在治療內不會孤獨,請容許我邀請你在接下來的時間談談你剛剛描述的情景,並留意觀照心中的浮現。」
治療聯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 目標:在療程中期望達到的目的。
•關係:治療師與來訪者建立的關係。
•工作:治療師在療程中需要做的工作、任務或干預,從而實現目標。
簡言之,治療聯盟是以治療師與來訪者的關係為基礎與載體,通過治療師需要做的工作與干預,實現療程中期望達到的目的。
感動治療是人本治療,亦重視此時此刻的體驗及轉化歷程,過程中諮商師與當事人的治療關係至為重要。輔導員需要盡量與當事人步伐接近,營造一個安全氣氛讓當事人自由地表達內心感受,並承載、不批判、肯定及接納當事人的情感。諮商師的「臨在」促進「在一起」的互動,催化情感交流及共鳴,營造「感通」的治療關係,「感通」即是當事人感受到諮商師感覺到他的情感。
(翁詠瑜 ,2018)https://www.jmhf.org/heartwork20180405p34-36
感動治療透過七類治療的介入,包括「放眼」、「放下」、「放鬆」、「放開」、「放入」、「放出」和「放心」,讓當事人觀察和覺察自己所關注的心理現象和阻礙,放下固有僵化了的慣性模式,懂得自愛,學習放鬆以舒緩情感過敏的現象,擴闊視野開放心靈,抱感恩之心,釋放真情,重新接納自己,讓心境變得清晰、平和、圓融和滿足。
要促進真誠的情感交流,輔導員需要每時每刻(momentto-moment)追蹤、觀察及適切地肯定和回應當時人的情感表現及互動上的情感共鳴,讓當時人在治療歷程的此時此刻(here-and-now)體會及重建安全感,減低焦慮感覺,促進身心靈重修。
另外,輔導員可以透過靜觀,讓當事人覺察及形容當刻的身體感覺,坦誠地接觸及關顧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傷痛;同時透過意象聯想,協助當事人處理複雜的難處、情意結及矛盾的情緒,抑壓多時的情感在當下此刻毫無遮掩地釋放出來,再以適當的方式回應昔日危險、威脅或創傷,促進人際關係復和及重塑自己。這不單純是語言對話或內容分析與重構,更是一個身心靈體認和經驗重整的歷程,讓生命活力流暢地轉動。
(翁詠瑜 ,2018)https://www.jmhf.org/heartwork20180405p34-36
AEDP 的22項必要技術:
1. 留意轉化的顯現(復原力的微光、強項、關係感,以及來訪者對與生俱來的最佳自我的追求傾向),重視它們超過重視阻抗和病態的現象;
2. 明顯地放大轉化的動力;
3. 使用AEDP 臨床技能明顯地使來訪者感受到開心、認同和/或喜悅;
4.深切、積極地讓來訪者感受到超鏡映回應;
5.治療師借助自身的真實情感體驗或審慎的自我暴露,用共情展示積極的情感交流;
6. 積極地使用“我們”一詞向來訪者傳達治療師與來訪者共同努力的資訊;
7.在治療過程的二元關係中能明顯地營造依戀體驗;
8. 維持一個體驗的焦點;
9.通過目光、語氣、說話速度及其他非言語的活動與情感同頻;
10. 能(明顯地/暗地裡)放慢治療過程;
11.引導來訪者留意情感/ 身體的體驗;
12. 時時刻刻地追蹤防禦、焦慮,以及核心情感;
13. 以一個非面質化的、非病態化的(例如,接受、繞過、融化和/或驗證防禦)立場處理防禦;
14. 詢問與情感體驗相關的身體反應;
15.引導來訪者深化核心情感體驗;
16.引出一個真實的他者,以確保來訪者不會獨自面對壓倒性的情感體驗;
17. 針對來訪者轉化體驗中的特定現象(AEDP 的四個狀態和三種狀態轉化)而選擇適切的干預技術;
18. 處理核心的情感體驗,直至完成;
19. 重視正向情感或轉化並與其工作;
20.元處理,引導來訪者在體驗一個情感體驗之後再進一步處理這個體驗;
21.元處理來訪者對治療關係的體驗;
22. 元處理來訪者各種大小的改變,尤其是具有治療作用的轉化體驗。
AEDP 最初設計用於治療創傷,尤其是發生在兒童時期的創傷,因此經常被用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它也可以用來幫助某人處理童年時期被忽視或被遙遠、無私的照顧者撫養的後遺症,這些後遺症可能會干擾依戀和/或在成年後造成關係困難。創傷、失落或依戀挑戰可能表現為其他症狀,如憂鬱、焦慮或人際挑戰,所有這些都可以作為AEDP的目標。此方法也可用於治療飲食失調,其中一些病例被認為是源自創傷經驗等因素。它可以與個人或伴侶一起使用。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therapy-types/accelerated-experiential-dynamic-psychotherapy-aedp)
AEDP 是一種相對積極的治療方式,這意味著治療師將參與與客戶的討論和探索,而不是採用一些其他治療類型所特有的更超然或「空白」的方法。
在最初的幾次治療中,AEDP 治療師可能會對客戶過去的經歷感到好奇,並允許他們在不被評判的情況下表達痛苦的情緒,從而與客戶建立信任關係。接下來,治療師通常會幫助客戶更深入地審視內心,識別有問題的防禦機制,並探索可能長期被忽視或埋藏的情緒或經驗。
在過程中,治療師將密切注意客戶的動作、臉部表情、語氣和其他肢體語言訊號;在治療過程中的某個時刻,治療師和客戶可能會自己討論這些訊號及其可能意味著什麼,並探索公開分享困難情緒並考慮自己與這些情緒的關係的感覺(這個過程稱為元處理)。在整個過程中,治療師將努力“消除孤獨感”,即許多創傷倖存者所經歷的痛苦感覺,即他們獨自承受壓倒性的情緒。理想情況下,客戶會感到被治療師深刻地看待和理解,從而增強他們信任他人或表達情感的能力,而不必擔心自己會受到負面對待。
AEDP 的核心是概述變革過程的「四態模型」。在經歷這一系列轉變狀態的過程中存在著相當多的細微差別。然而,通常人們接受治療是因為他們想要改變 狀態 1: 狀態 1 包括一個人的痛苦、防禦、症狀、抑制狀態(包括焦慮、內疚和羞恥)以及其他痛苦狀態。這些狀態通常是一個人努力維持或防止負面適應不良情緒爆發的過程。這些適應不良的情緒經驗包括有毒的羞恥、難以忍受的孤獨、絕望和無價值。
AEDP 的目的是幫助人們獲得更深層的情緒體驗並進入 狀態 2: 適應性核心情緒和情緒體驗。這可能涉及處理核心情感直至完成,與自我有更緊密的聯繫,或有新的、真實的關係體驗。在此之後,人們常常會感到輕鬆,也許是一種突破、輕鬆、希望或能量的感覺。接下來是進入 狀態 3 或所謂的轉換影響。這可能包括一種掌控感、自豪感、療癒感或哀悼感。透過處理這些狀態,有時 會達到狀態 4 。這稱為核心狀態,具有真理感和智慧感。我將在下面更詳細地概述每個狀態。儘管這聽起來簡單且線性,但我們通常可以非常牢固地防禦狀態 1。
狀態 1:壓力、痛苦和症狀
防禦機制及其後果:防禦性排除、防禦機制失效的後果;失調的情緒、抑制的情緒(例如焦慮、羞愧)
過渡性情感、心理內在危機、紅色信號影響
過渡性情感,預示著情感、微光、綠色信號影響
狀態:轉化
復原力的出現、適應性行動傾向、突破性影響、解脫、希望、感覺更強壯、更輕鬆
狀態 3:轉化體驗
掌握性情感(例如:驕傲、喜悅);哀悼-自我情感(情緒痛苦);與認知和肯定相關的療癒情感(例如:感激、溫柔、感動);與量子變化體驗相關的顫抖情感;療癒漩渦般的感受,與量子變化相關。
第三狀態轉化
安全依戀的共同產生以及對自我的積極評價,平靜、流動、自在
狀態 4:核心狀態和真實感
開放、同情和自我同情、智慧、慷慨、善良、深刻的理解(在理解單詞的兩種意義上);事物感覺“正確”;建構連貫且具凝聚力的自傳敘事的能力
墨爾本AEDP中心(https://www.corelifepsychology.com.au/aedp-melbourne/)
當人們第一次打電話預約時,他們常常陷入防禦和痛苦狀態。作為 AEDP 的一部分,我們採取發展的視角。我們試圖將我們的內在經驗的形式理解為源自過去的學習和適應。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新生兒是一個充滿情感和強烈體驗的人。常見的經驗包括痛苦、悲傷、冷熱、無助、憤怒、脆弱、恐懼、焦慮和飢餓。我們本質上帶著一種特殊的氣質,這種氣質往往會導致過度興奮。我們常常可以終生攜帶這種狀態。
如果我們得到安撫、組織和照顧,那麼自我成長、發展和擴展的機會就會更多。然而,我們的內在需求和情感常常得不到滿足,如下所述。
二元調節 與 修復的失敗
(1)遺漏 ——(退縮、拒絕、迴避、否認、忽視)——來訪者常常可能在沒有清楚地了解他們實際創傷的情況下提出,通常在遺漏的情況下,來訪者不知道遺漏了什麼——只有在正在發展的背景下。
(2)委員會 -(批評、羞辱、懲罰、嘲笑、侵入、身體虐待、性虐待)。
這些二元調節和修復的失敗需要神經系統以特定的方式適應。
(1)防禦性排除消極和難以忍受的情緒狀態。父母無法容忍孩子的事情可能會從經驗中學會阻止。在特定條件下,我們可能會學會收縮、保守、防禦和保護。例如,孩子可能會知道表達情緒是不對的。當這些防禦不再發揮作用並且情緒體驗不再能夠被抵禦時,問題就會浮現。這通常是需要治療或一些輸入的時候。
(2)難以忍受的孤獨。通常,我們必須隱藏未被辨識、承認和解決的情緒狀態。
(3)精神病理學:我們所認為和診斷的精神病理學通常只是反映了一個人在適應不良的環境中發揮作用和生存的最佳嘗試。
(4)常見的依附模式-逃避-不屑一顧-拒絕、冷漠、焦慮、專注、不一致、混亂、創傷。
a.逃避型-交易但不感受或連結、過度調節情緒、逃避、能量活化低、犧牲關係。
b.心事重重-感情過度、不做事、情緒調節不足、戰鬥、高度啟動、消耗能量、犧牲探索。
c.混亂-沒有感覺、沒有處理、沒有連結、暈眩、失調、凍結、不知所措、分離、身體化、自我犧牲。
(5)恐懼和不安全感助長了最糟糕或妥協的自我狀態
(6)阻力:阻止案主以某種方式轉變或改變的力量和因素的複合體。
通常,當我們開始治療時,我們的心理景觀主要由防禦、焦慮和其他抑制反應主導。這些狀態阻礙了與內心體驗、情感和其他事物的有意義的接觸和接觸。這是心靈中保守的、恐懼驅動的、缺乏安全感的、自我最壞的組成部分。
這些狀態可能包括防禦(例如分離、否認、疏遠和理智化)、情緒(用憤怒來掩蓋脆弱、流淚/無助來掩蓋憤怒)以及旨在阻礙有意義的工作的行為(例如迴避)。比喻我們可能被困在山谷裡停滯不前,沒有明確的出路。如果一個人停留在狀態 1 中,有效的改變是不可能的,並且治療仍然更多是概念性的而不是經驗性的。
一個人在接受治療時本質上是想從 A 地到達 B 地。第一個目標通常是從保守的立場轉向更開放地探索自我和他人。身體和心靈常常預示著我們所處的狀態類型以及此時需要什麼。實際上,我們正在努力軟化和繞過防禦,消除孤獨感,向人們展示他們在深層上受到關注和照顧,並使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治療需要一定程度的情緒冒險才能深入我們的內在世界,我們正處於情緒體驗的邊緣。我們可能沒有完全標記、言語或在我們自己的頭腦中明確這些經驗。當我們準備好更深入時,身體的內臟會改變。在每一個治療步驟中,我們都會看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並展開。
AEDP 意識到,人們常常必須放棄最初為保護自己而製定的舊策略。放棄熟悉的模式和習慣(即使是那些不再有幫助或不再適應的模式和習慣)可能會令人恐懼。 AEDP 幫助人們識別、命名、包含、遵循、組織、滴定和平靜內心體驗。透過時刻追蹤 AEDP 治療師可以幫助人們獲得情緒體驗並促進改變。 AEDP 尋求一種開放的治療立場,這種立場是真正積極、投入、以依戀為中心的(例如,促進安全依附的安全、愉悅和品質)。此外,我們關注所謂的二元情緒調節(調節神經系統)。
在一個更安全、防禦較少的地方,AEDP 的重點是產生新的、糾正性的情緒和關係體驗。這個想法是,透過處理核心經驗(例如悲傷、憤怒、恐懼、舊記憶和關係等),可以存取和整合內在的自我糾正機制、健康的行動傾向和內在資源。可以從過去的困境中解脫出來,讓世界擁有更優化的心理功能。這種治療工作可以幫助健康地重組生活。例如,處理被壓抑的憤怒可以保護一個人的情緒空間,表達我們的需求,或增加動力、活力和信心。
這是最佳的自我心理狀態,它是由更多的希望、安全的依戀以及更完整、更真實地感受、處理和聯繫的更大能力所推動的。
AEDP 也探討關係影響。通常有些人從未經歷過深度協調的關係。共鳴、認可、肯定、關心和同情的時刻可能會令人恐懼(舊的依戀地圖),但當真正被接受(新的依戀地圖)而不是被阻擋時,也會帶來深刻的治癒。 AEDP 也密切探索一個人與其自身經驗的關係。人們對待自己的態度是同情和關懷,還是輕視和否認。治療工作的重點在於培養、表達和接受開放的心態。
防禦通常可以用來阻止羞恥、空虛、孤獨和士氣低落等深層的痛苦。它們阻止人們被這些感情的深淵吞噬。 AEDP 旨在調節、擺脫並逐漸區分這些舊的致病依戀體驗。在這裡,我們創造了一條擺脫這些影響的新途徑,這樣它們就不會主宰我們的生活。
通常,在新的、矯正性的情緒體驗取得突破之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接下來的往往是豐富且變革性的經驗。這些狀態通常被稱為轉變性影響。
掌控感-當來訪者因為剛經歷了一些大事或克服了一些創傷或掙扎並倖存下來而產生深深的自豪感、成就感或掌控感時,就會發生這種影響。
哀悼-對過去的困難產生更敏銳的感覺也會引發與創傷、忽視或長期依賴防禦而造成的損失相關的哀悼。這不是與特定事件或可能在狀態2工作中處理的關係相關的悲傷,而是更廣泛的自我哀悼。
正向的恐懼(「顫抖的影響」) ——正向的恐懼發生在患者認為自己正在走向新的、不同的存在方式。發現自己跨越了這個門檻可以喚起興奮和焦慮的強大而有趣的結合。
療癒和感恩的影響-當一個人因完成深刻的情緒階段的工作而產生深深的「感動」感時,就會產生這種影響。
與量子變化相關的感覺漩渦。這可能包括在做一項強有力的工作時發生的搖晃、振動、螺旋、身體狀態的戲劇性變化的感覺。
我特別喜歡將這種狀態作為模型的一部分,因為它封裝了我們的客戶和我們自己所追求的狀態類型。通常,如果我們深入且完整地處理一種體驗,我們就可以進入核心狀態。核心狀態的標誌包括輕鬆感、開放感、智慧感、同情心和清晰感。想想明智的聖人或佛陀類型的國家。 IFS 的開發者 Richard Schwartz 描述了 8 個 C,包括冷靜、清晰、自信、集中、好奇心、同情心、勇氣和創造力。
在這些狀態下,一個人往往會有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感覺。此外,人們通常更有能力建構連貫且有凝聚力的自傳敘事(安全依附的標誌),並對自我和他人有更清晰的認識。當人們在這個地方交談時,常常會感受到深刻的智慧、真理和洞察力。
墨爾本AEDP中心(https://www.corelifepsychology.com.au/aedp-melbourne/)
時時刻刻的追蹤防禦、焦慮以及核心情感
針對來訪者轉化體驗中的特定現象而決定適切的干預技術
激發情緒的事件(emotionally evocative event),可以以“激動場景”來形容,因為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場景,且這些場景通常都與創傷有關。我們對場景特別關注的,是來訪者在這個場景中最強烈的情感是什麼。這裡的“情感”,我們最關注的是來訪者被激發了什麼核心情感(或需要)。換言之,激發情緒的事件=(來訪者的)核心情感(或需要)被激發。
紅色信號情感”是AEDP 的專有名詞。紅色信號情感包含三種情感:少量的恐懼感、少量的羞恥感、少量的痛苦感。換言之,遇到激動場景,因不安全或紊亂依戀關係而形成的內隱記憶被自動激發,激發紅色信號情感。紅色信號情感被激發後,基於體驗三角的動力視角,我們會察覺有兩條路徑在同一刹那出現,我們把這兩條路徑分為上下路:上路指體驗三角的上半部,下路指體驗三角的下半部。
防禦(defense)機制被啟動,源於紅色信號情感被觸發。要知道,恐懼感、羞恥感與痛苦感對來訪者來說,都是令其身體難受的感覺。防禦機制的出現有如止痛劑一樣,能緩解這種令其身體難受的感覺。從依戀理論的角度理解,自體之外的依戀物件與自體之內的防禦機制有著共同的功能,就是消減自體的焦慮感(紅色信號情感),讓自體恢復安全感。防禦機制(內)的出現,是源於依戀物件(外)的消減焦慮功能失效,這就是不安全或紊亂依戀關係帶來的後果。
“綠色信號情感”(green signal affect)是AEDP 的首創與專有名詞,能讓人聯想到交通燈轉綠色是“允許前進”的象徵。同時,與紅色信號情感抑制核心情感的功能相比,綠色信號情感的功能是促進或催化核心情感的呈現。綠色信號情感包括希望、好奇,以及願意去信任、願意去冒險等。
“一個重視”,是指 AEDP 特別“重視正向情感或轉化並與其工作”的一種心態,以及實際的臨床操作原則。必須強調的是。起初,重視與關注的是來訪者呈現在療程中的各種正向情感(比如,喜樂、平安等),這是與負向情感(比如,悲傷、憤怒等)相對的。如今,我們認為不僅需要重視和關注正向情感,還要重視與關注正向的發展。
這項後設處理尤為適用於狀態二之後的一切現象,旨在鞏固與強化狀態三與狀態四必然出現的正向情感、轉化與心態。治療師可以這樣問來訪者:
•從今天治療的開始到現在的轉化或改變,你有什麼覺察/感受/看法?
•既然你說對今天的治療感覺很好,那麼你可否多說一些?
AEDP 的核心理念,是幫助來訪者從原本單獨面對生命中的困厄,通過治療師的陪伴與在場幫助來訪者化解孤獨,將苦難轉化提升至生命的幸福豐盛感。在這個過程中,倘若來訪者能夠在治療關係中體會到被陪伴、被聆聽、被看到、被感覺到,那麼這個體驗的本身就帶有很強的治癒力。
值得強調的是,後設處理治療關係的目的是,讓來訪者自由表達對這關係以及對治療師的真誠感受。這些感受既可能是正面的,又可能是負面的,但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治療師都要投入時間和空間去聆聽。
這項元處理適用於 AEDP的任何狀態,即狀態一至狀態四中的任何正向轉化都可以借此處理
citeseerx.ist.psu.edu/document?repid=rep1&type=pdf&doi=445ea172e1d74c3a2a3a08b89cb2a462f335141f
夢對來談者是一個可能的壓抑,以體驗三角來判斷,壓抑可能是紅燈。在AEDP的認為情感是通往無意識的絕佳途徑,所以當心裡浮現及貼近體驗三角的核心情感位置,便可以透過對於CL的理解選擇來進行切入,並進行場景重塑。
一位曾患有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磚(complex post-fraumalic stress disorder, CPTSD)的來訪者,預計治療師會短期休假離開一陣子,她擔心自己無法在治療師休假期間獨自應對生活的問題。
來訪者:(聲音顫料)我害怕。[來訪者說出地的焦慮。]
治療師:(富有同情心、接受與好奇)你在身體的什麼位置注意到了害怕?[關注焦意感與相關的軀體體驗。]
來訪者:(向內聚焦)在我的肚子裡……它在轉動。被包容了的。【被包容是特化力物正向表現。]
治療師:(語氣加重)被包容了的!多說一點。【覺察到作為轉化力表現的復原力微光。治療師放大來訪者的被包容體驗。]
來訪者:(變得好奇了,聲音的顫抖減弱)它沒有洩漏的感覺。[未訪者以前曾感到肚子空蕩蕩的,這加劇了地的無助感。然而,當下卻沒有這空蕩蕩感。】
治療師:(放慢語速,平街)保持腹部的這種被包容了的感覺。[肯定來訪者的正向體驗,進一步加強大腦回路中的神經元連接。]
來訪者:(用上眼睛。向內注意,在體驗中待著)•[接受治療師的引導。】治療師:(放慢語速,平衡)你注意到了什麼?[進一步探索和深化她的體驗。]來訪者:(平靜)豐滿。[轉化力的呈現被進一步豐富化和放大。]
評注
這是一個臨床療程的小片段,展示了AEDP治療師如何扮演“轉化力偵探”的角色。我那間,一個臨床的取向,是決定放大“被包容了”的正向體驗,而不是關注來訪者的售慮。
注意到與正向的體驗保持在一起,進一步強化大腦回路,並引發了正向體驗的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