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類型:微課程(單位創課) 指導老師:資訊工程學系 陳弘軒老師
理解及學習開放原始碼概念及專案協作流程
培養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累積開源貢獻經驗
強化國際視野與自學能力
為了提升同學們在軟體開發與協作上的實務能力,以六大主題進行學習,並且使用「模組化學習」與「實作演練」並重的方式:
學習架構
Git/GitHub 工作流程、Markdown 進階技巧、版本控制禮儀、Linux Mint 基礎操作、gettext 翻譯流程與 Slack 協作方式。每一主題獨立學習,逐步累積能力。
實際操作工具及作法
Git 與 GitHub 實際操作 fork 專案、建立 branch、commit 修改並發出 PR,並參與 Code Review。
Markdown 撰寫包含標題階層、清單、表格與程式碼區塊的技術筆記。
使用 Linux Mint 進行套件更新、安裝 Git,設定翻譯環境(Poedit 與 VS Code i18n 擴充套件)。
善用工具與標準流程【學習過程中重視開發禮儀與流程】
Commit 訊息採用祈使句,表達明確意圖。
Pull Request 標題與描述力求簡潔且清楚,方便協作與審查。
翻譯作業遵循 .pot → .po 流程,保留變數格式,並正確繁體本地化內容。
協作與反饋循環
利用 Slack 進行即時提問、提交成果並分享 PR,與同儕進行交流與互評,透過回饋修正問題、強化理解。
持續回顧與反思
每階段完成後進行總結與筆記,針對錯誤與困難點進行回顧,調整下一步的學習策略,確保
知識內化與應用。
Git 基礎操作、Markdown 排版
指標化評估、量化佐證、團隊分工
專案研究、貢獻規劃、風險評估
本次微課程共有31位同學參與學習,另有10位研究生旁聽。其中,有29位同學是首次接觸 Open Source。非常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踏入開源的世界,一同探索與貢獻這個充滿可能性的領域。
開源基礎與精神理解:學到很多開源軟體的概念與實作能力、學到開源的定義與精神,激發想要貢獻的動力、了解開源的重要性
Git/GitHub 的學習:學會操作 Git / GitHub、很順暢地使用 Git、真正了解什麼是 GitHub
開源工具與專案學習:學習到許多開源工具、查找並嘗試多個開源專案,逐漸能理解其運作
實際貢獻經驗:成功對 matplotlib 做出文件修改貢獻、有實作一個功能,雖仍在修正,但已開始貢獻、認識到 ChatALL 並規劃貢獻
Debug 與問題解決:體驗開源專案流程,嘗試重現 bug 並尋找解法、花時間查找安裝步驟並成功安裝 Ubuntu,有成就感
技術挑戰:安裝 Linux 多次失敗的過程印象深刻
與人交流:實際與開源維護者溝通交流、與組員討論如何貢獻專案
師長啟發:老師詳細介紹 Git 與開源概念、看到老師參與國外開源專案與維護流程分享、講師分享許多寶貴開源經驗,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