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類型:XPlorer 課程名稱:社會學 授課老師: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賴守誠老師
本課程將主動學習(activelearning)的教學策略導入現有課程, 進一步推動教學互動與活動參與的元素引進傳統社會學課程。將主動學習法應用於社會學教學,可以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積 極的參與者。
本課程採用直接講述類別中的「講述法」與「自編教材」。教師透過結合課程指定教科書,以及自行製作之自編簡報的呈現方式,藉由口述方式進行課程之教學,結合社會時事與案例,向學生說明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意涵及概論,讓學生能夠進行社會學領域的學習。
1. 上課⼼得習作練習:如何將理論/概念運⽤⾄個⼈經驗與實際⽣活之挖掘與探究,培養辨識問題的實作能⼒。
2. 課後分組交流晤談(每組兩次晤談/學期):促進師⽣之間與學⽣之間的課程經驗分享和知識觀點交流,可積極提升學習效果。
3. 設計和實施⼩型社會調查:學⽣團隊參與設計和實施⼩型社會訪調,每位團隊成員親⼒親為產出並收集⼀⼿真實資料,接著分組團隊協⼒共作來分析其中的社會現象、原因和影響。
透過課後作業、小組作業、問卷與報告等評量方式確認學生學習狀況,並利用課後時間安排分組晤談了解學生學習成效與過程。學生每週固定會撰寫閱讀摘要、課程心得與個人主動學習之學習歷程記錄的問卷 ,依各週進度安排個人/小組分組習作或中英文教材翻譯練習 ,並排定小組各週需繳交之報告內容,以供各組根據時間規劃完成期末報告,進行成果展示。
學生針對當週課程安排、指定教課書的閱讀程度做評估與複習,使學生透過預習、課程聽講與複習,將社會學課程內容進行知識內化、理解與實際應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