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議題與生活
性別議題與生活
課程類型:ideaNCU創意社群 社群名稱:中大性別小彩坊 召集人:文學院學士班 林亞辰
性別小彩坊創立於109學年的下學期,期望打造一個性別友善且有行動倡議的社群,串聯對於性別議題有想法的學生,聚焦在學生時代常見處境與改善校內成為性別友善空間,旨在以倡議行動提升學校性別意識。我們希望將「性別」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像是舉辦展覽、相關講座、工作坊等等活動形式帶領同學深入理解不同的性別議題,並且觸及更多民眾,以達到讓多元族群的聲音都能被聽見以及理解的理念。讓我們一同讓性別倡議的聲音愈來愈清晰顯著。
"Self-knowledge is no guarantee of happiness, but it is on the side of happiness and can supply the courage to fight for it."
- Simone de Beauvoir
性別小彩坊透過多元、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推動性別平權議題。我們以主題講座、校外參與、影像放映與討論等形式,深入探索跨性別、女性歷史與人權議題。團隊成員採小組制分工籌劃活動,並在每場活動後進行回饋討論,鼓勵彼此分享觀點、反思所學。此外,藉由實地參與校外人權市集,成員實踐將所學落實於社會行動,深化公共參與的能力。
本學期透過多場講座與實作活動,性別小彩坊成員不僅拓展了性別議題的視野,也提升了團隊合作與自主學習能力。成員們表示,對跨性別議題有了更具體且多元的理解,對女性在藝術史中的位置亦產生新的認識。擺攤參與人權市集的經驗,讓成員實地接觸群眾、傳遞理念,並學習如何用更貼近大眾的語言溝通複雜的議題。整體而言,小彩坊已從「學習者」逐步轉變為「倡議者」。
什麼是跨性別?
跨性別就是變性者嗎?
這個世界對跨性別者有足夠的認識和善意嗎?
講座中講師從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差異談起,釐清跨性別的定義,強調無論是否手術或換證,都應尊重對方認同,並鼓勵以禮貌詢問的方式理解與稱呼。
小彩坊的成員親自出馬!
帶領大家討論古典藝術中的女性處境,
從藝術到現實,從現實看藝術,重新詮釋神話與畫作,
是劫奪或強取?是浪漫還荒誕?
在對話中,我們反思藝術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激發對「被取消」藝術家的多元思辨。
"Being a human is hard work, but it's easier to carry that load together. Keep showing up and extending grace for yourself and others."
— Mx. Pucks A'Plenty
跨性別互動講座:認識性別多元性
活動目的: 增進對跨性別議題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
活動內容:
講者分享自身性別認同歷程與面對的社會挑戰
探討性別光譜、跨性別者在教育與職場上的處境
活動方式:
主題演講
現場Q&A互動環節
參與人數:約25人,現場互動熱烈。
學生回饋: 多數表示這是首次近距離接觸跨性別者的真實經驗,深受感動與啟發
女性藝術史講座:看見被遺忘的創作者
活動目的: 看見藝術中的女性議題,重新詮釋經典作品
活動內容:
介紹畫作主題與現代觀念衝突
探討希臘神話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活動方式:
圖文簡報+作品欣賞與討論
鼓勵參與者分享自己對於畫作的看法
參與人數:約30人,包括但不限於校內藝術相關科系同學
學生回饋: 認識到創作的不同面向,並對主流史觀提出質疑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 Simone de Beauvoir, The Second Sex
小彩坊參與彰師大人權市集擺攤,是首次以攤位的身分參與相關活動。本次設攤我們設計了互動遊戲與性別知識問答,向大眾推廣性別平權觀念。透過趣味活動吸引參觀者駐足,並藉此引發對性別議題的關注與討論,實踐公共倡議與社會對話的行動力。
小彩坊舉辦性別主題影展,精選《可憐的東西》、《逃亡的女人》等五部影片,呈現多樣性別生命經驗與視角。每場放映後皆設有座談與討論,鼓勵觀眾反思性別角色、社會期待與女性處境,透過影像開啟深刻的性別對話。
“Besides, a life without freedom to choose is not worth having.”
― Alasdair Gray, Poor Things
參與彰師大人權市集擺攤:跨校互動,性別平權不只是口號
活動目的: 將校內性別倡議帶入公共空間,跨校交流,提升社會參與能力
活動內容:
設計「性別跳跳tempo」小遊戲
交流、倡議,推廣性別議題及小彩坊
活動方式:
讓參與者判斷父權、恐同等詞彙
發放小禮物與問卷收集回饋
互動情形: 許多彰師大師生駐足參與,反應熱烈
成員收穫: 學會用簡明、有趣的方式傳達性別概念,並應對不同觀點的挑戰
性別影展:影像裡的他與她
活動目的: 透過影像媒介引導觀眾省思性別與社會的關係
活動內容:
放映電影《可憐的東西》、《逃亡的女人》、《她和她們的電影課》、《二號球衣》、《金魚缸小姐》等與性別議題相關的作品
映後舉辦導演座談與觀眾心得分享
活動方式:
每部片放映後由主持人引導問題討論
開放匿名心得牆供自由書寫與留言
參與人數:約50人次,影展共舉辦三場。
觀眾回饋: 表示透過故事情節與角色描寫,更深刻地體會不同性別處境與掙扎
“Truth and goodness are not mysterious, they are the commonest, most obvious, most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like sunlight, air, and bread.”
― Alasdair Gray, Poor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