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期
回歸大地的懷抱
出刊日: 2015/05/01
回歸大地的懷抱
出刊日: 2015/05/01
五月直覺聯想到母親節,母親聚其溫柔的、敏感的、富同心情的特質,總是與孩子特別靠近,同時受人尊重。古有云「大地為母」,是指象徵大地肥沃、恩惠,同時擁有很強的生育能力,讓整個自然生生不息。不論科技如何的發達,人類未來最終將回歸與自然相處,這是一個大自然的法則。
記得姚仁祿老師談創意時,我們要誰學創意?答案是自然,若能細細的去觀察自然,就會發現許多與人類相異的法則,大自然界中已經有生物體,解決了人類一輩子努力想解決的難題,例如防止水管中被阻塞,同時用的最為環保的方式,就以可以去思考關於貝殼的生長的過程。
設計可以向大自然學習,那麼,我們上想要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是否也可以向大自然學習呢?一本少年小樹之歌,帶你重回到與大自然為伍的生活之中,借由崇尚自然、珍惜自然,以誠摯的心看待世界,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好,進而產生成長的自信與勇氣。
小樹的奶奶也告訴我們,人類的身體裡有兩種心靈,其中一種和肉體的生存有關。利用肉體心靈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還有填飽肚子的糧食、尋找伴侶、 繁衍後代。另外一種心靈,就是精神的心靈。當我們的心靈的能力開始向上提升時,超越物質的思考就會回到初衷上,當一個人不是為熱情而選的工作,只是因為物質而選擇的工作,要於工作成就上有所提升,變的似乎不可能,若是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教育的體制上,是否讓我們更要去思考,當一位教師缺乏熱情時,如何能影響孩子,會有熱情並勇敢的作出選擇呢?
精神的能量,除了帶給我們更高層次的思考之外,我們比較容易有正向的思維。一個積極與成長性的思維,帶給我們影響,就是能正面的看待失敗與挫折帶來問題,借由失敗帶來的經驗,更能逐步的穩定向前,帶給我們正向喜悅的人生。
大自然能夠生生不息,一定有一些準則在其中,人類要能生生不息,也必須要有法則,戒除三害(貪,嗔,癡),秉持無我與利他的精神,如同一位母親不會求回報的愛孩子一樣,若你有感受到母親的愛,請一定要記住,小樹奶奶的話:「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最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 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上自由自在的散播開來。」
母親節的前夕,祝福全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線上收聽:教育好夥伴廣播節目
‧04.29 林芳如~貧窮宇宙下的東京與台北
‧04.22 謝祥彥~世界地球日談如何守護地球
‧04.15 林秀美~生活中的國際文化交流
‧04.08 張詠萱、張瑜芳~里山學的生活觀、生命觀和宇宙觀
‧04.01 作家唐凱莉~我的加拿大鄰居與法國親人
以下PDF檔案,因舊資料失去部分連結圖檔,敬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