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你為自己創造了怎樣的真實

出刊日::2023/10/01

        真實是由自己創造的嗎?真實不是客觀的事實嗎?講者艾薩克用自己親身的經歷來說明所謂的『真實』,並不是如我們一般認知的,親眼看見了,就是眼見為憑的真實,單純的『看見』背後卻有很多大腦的運作,如你的意見、背景知識、你對世界的認知、你的記憶、情感投射、心理關注。你的所見影響著你的感受,你的感受又能改變你的所見。你的看見不等於我的看見也不等於大家的看見。

        另外一個重點『恐懼』,也是會影響我們認定真實的重要因子。在恐懼的陰影下,我們的視野被窄化,很多事實都會被扭曲,所有的未知都會被以糟糕的事替代,恐懼用破壞性的情緒淹沒我們的判斷思考能力。艾薩克教我們要踏出恐懼的隧道,要勇敢走進陌生未被定義的地方,要正視恐懼,不要讓想像的恐懼成真。因為講者是在12歲至25歲逐漸失明的,所以他經歷了一般明眼人的世界,也後天成為了視障者,他曾經以為失明就會活得平凡無聊卑微,且悲傷且孤獨一人,但他正視自己的恐懼後沒有讓恐懼成真,超越了恐懼創造的假象。

        我們需要用心聆聽他的分享,需要多聽幾次,對照自己的經驗,學會超越自己的恐懼,識別自己的假設,拿掉偏見、去除不必要的預設立場、用更謙虛更宏觀的態度對自己負責,不要當眼睛能看但內心失明的人,讓我們成為真實的創造者。 ...more…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查也發現,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平均值的三倍。

  孩子若是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以及過度安排之下,會養成了既被動又不成熟的個性。總覺得我們必須容許孩子可以受苦,可以難過,甚至也可以受點挫折好好的哭一場...more...

        母親罹癌的五年間,她從希望到絕望;在孩子的休學風暴裡,她從憂懼到勇敢。

        面對生命的無常,她加入慈濟學習安頓自己的身心,面對兒子就學的挫折,她選擇主動串聯親師,以溝通合作的方式,共同陪伴孩子度過高中亂流時期。

        走過生命低谷,她用另一種方式回顧困境,說道:「如果挫折與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用心找到正面意義,化為行動,逆境將成為豐厚自己生命的祝福。」...more...

        民國83年,他參與了第一場義消勤務,在公寓火場中救助一位癱坐無助的老先生逃生,受到家屬由衷感謝之際,內心也確立了自己投入義消工作的決心,將近25年的義消服務中他竭力參與,無論是88年的921大地震、98年的八八風災,甚至是平時不間斷的消防協勤任務,他都義無反顧的付出時間與精力。

        主講人陳一心的生命故事,不僅帶領我們一起瞭解大眾不熟悉的義消工作,也讓我們感佩他至始至終無私付出、救災救難的鳳凰初心。 ...more...

      作者創造了一位失去老伴而無法振作的老爺爺,而他因為記起老伴的「愛」開始照顧自己,尤其當小老鼠來「討愛」(討湯)之後,老爺爺進一步主動準備要把更多的愛分享出去;從此他的生活變得有活力、有目標,不再空虛寂寞。

       畫家最後讓老爺爺把象徵老奶奶的椅子搬出來,我的感動是:老爺爺讓老奶奶看到他的生活不一樣了,請老奶奶放心;另一方面意味著,老爺爺不會再在房間裡面對著椅子孤單寂寞了。

       一鍋愛的記憶,因為老爺爺的振作,不但療癒了自己,也溫暖了其他人。   我們也都開始儲存愛的記憶了嗎?...more…

        本月影片_你為自己創造了怎樣的真實?真實是由自己創造的嗎?真實不就是客觀的事實嗎?相信你一開始應該也會有這個疑問,講者艾薩克用自己親身的經歷來說明所謂的『真實』,並不是如我們一般認知的,親眼看見了,,就是眼見為憑的真實,單純的『看見』背後卻有很多大腦的運作,到底有哪些運作?影片中有許多說明探討,需要你仔細找出來以及反覆思量,就讓9月份的導引人090期世娟以及074期淑萍陪伴大家一起探討本月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