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是禁忌,是日常的一部分
我們習慣說「每個月那幾天」,卻不太願意正視那幾天的疼痛、情緒、疲憊與變化。讓我們聊聊那些「說了好像會尷尬」但其實每個人都該懂的女性生理問題。
我們習慣說「每個月那幾天」,卻不太願意正視那幾天的疼痛、情緒、疲憊與變化。讓我們聊聊那些「說了好像會尷尬」但其實每個人都該懂的女性生理問題。
生理期,通常指的是 女性每個月一次的月經來潮期間,也就是子宮內膜剝落、經血從陰道排出的這段日子。月經週期通常每28~35天一次,持續 3~7天,是女性性成熟後、直到停經前的正常生理現象
1.月經週期怎麼算?
例如:
上次經期:5月1日
本次經期:6月29日
月經週期:28天
2.生理期時是女性身體健康的自然表現,,但如果出現以下狀
況建議就醫:
(1)經期超過 7 天
(2)經血量異常大或極少
(3)經痛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
(4)月經遲遲不來或頻繁出現
→可能造成月經週期不一定的因素:
{}
2.常見的生理期狀態
(1)腹痛(經痛)
(2)胸部脹痛
(3)情緒波動:如易怒、憂鬱
(4)頭痛、噁心
(5)疲倦、食慾改變
•衛生棉:、最普遍,分日用、夜用、護墊。
•衛生棉條:體積小、吸收量大,插入體內,適合游泳、運動。
→是不少女性近年來愛用的生理用品之一
•月亮杯:棉條進化版
-環保意識:可重複使用,使用年限可達5-10年
•生理褲:穿著方便,吸收力佳。
-且市售生理褲通常有三片衛生棉的吸收量,可以搭配其他生理用品如棉條或護墊使用,
-環保意識:可手洗或機洗,增加耐用度
•布衛生棉:一般衛生棉相同的功能,但材質改為由棉質、竹纖維等天然材料製成
-環保意識:可重複利用、使用方式簡單
註:務必根據流量與活動選擇最舒適的用品
1.必備基礎知識
(1)月經週期的生理原理
(2)生理期的症狀與變化
(3)經期用品的種類與使用方法(衛生棉、棉條、月亮杯等)
(4)生理期與性健康、身心變化的關聯
2.倡導正面態度
(1)強調月經是自然現象,而非「羞恥」或「髒」
(2)使用正確詞彙,例如「陰道」、「子宮」而不是婉轉語
(3)打破迷思與迷信:例如「生理期不能洗頭」等錯誤觀念
3.分齡分性別設計課程
小學:用繪本、動畫說明身體變化
國中:進入詳細的月經與性教育
高中:討論經期與情緒、兩性互動、社會觀感等
👉 也應讓男學生了解生理期,培養同理心與尊重,不應只對女生授課。
4. 舉辦活動
(1)生理用品體驗課
(2)經痛模擬器體驗
(3)「月經平權日」:活動/講座/班會討論
(4)邀請護理師、醫師、心理師舉辦講座
5.校園改善
(1)廁所/保健室提供免費衛生棉
(2)廁所設有衛生棉棄置處
(3)體育課允許生理期學生選擇是否參與
6.消除歧視與汙名
7.家長教育
(1)舉辦「青春期家長講座」:告知如何與孩子談月經
(2)鼓勵家庭使用正面用語
(3)男性家長也要被邀請教育,不將月經教育只丟給母親處理
生理期不是「女生的秘密」,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理解與尊重的生命經驗,家長教育是初步的認知,學校的角色是「打破沈默」,讓大家不分性別都可以了解到生理期,不只是教知識,更是教尊重、教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