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從 8 萬次閱覽,看見「善良的複利」
⭕ 意外的驚喜
從沒料到,《第二集|一分鐘伸展:從休眠切換到聚焦》不到三天,竟已突破 八萬多次瀏覽!
今晚讀書會時,教師廣論班的同學還跟我分享,她也是幾萬人中的一位,並說想嘗試把「課堂伸展」帶進教室。
這份驚喜,不只是喜悅,更是一種感恩。因為我知道,這些數字背後,不只是點閱率,而是一個個「善行點滴」的影響力。
⭕ 善良的複利
每一次的「善行點滴」閱讀、按讚、分享,都像是在為我們共同的 「善良銀行」 存款。
而這些存款,會一點一滴積累,最終成為能夠「複利滾存」的力量。
我們的下一代需要看見、也需要相信:
在課堂上,比「數字」更重要的,
永遠是 「每一顆心」。
⭕ 從心出發的老師
教書二十餘年,我越來越懂得:
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真正重要的是厚植慈悲、培養心靈。
而這一切,不必向外求,而是從調整「自己」的心情開始。是「老師」自己的心情。
這正是 SEL 與老師的交會點:
當老師能夠放緩、放鬆、放寬,眼界自然會拉高。
提醒自己,不要只用微觀焦點看分數,而要用巨觀的視野,看見那些可長可久的價值——溫柔、慈悲、良善。
這些會引領我們再次看到「教育的本質」。
第三集: 英文課融入SEL,10分鐘閱讀國際新聞,怎麼做?
延續近日英文課核心主題——奉獻 (sacrifice)、人性 (humanity)、人道精神 (humanitarian work)。上午傳來令人哀傷的國際新聞:珍古德博士辭世。
我立刻查閱珍古德基金會官網,並將這份最新的追思文章帶進課堂。
讓學生不只學習英文,更能認識這位以「希望 、好奇與慈悲」,啟發無數世人的偉大科學家、保育專家與人道主義者。
👑 課堂 10 分鐘操作流程
我引導學生用三個步驟,把新聞轉化為英語學習:
1️⃣ 閱讀理解:每段先讀中文翻譯,再回看英文原文
2️⃣ 詞彙聚焦:找出每段 #KeyCollocations 的對應中文,用色筆標記
3️⃣ 口語實踐:出聲朗讀,熟悉用法與語感
文章出處:Dr Jane Goodall Facebook page
◾ SEL × English Learning 專題
這堂課不是單純教單字、文法,
而是透過「真實新聞文本」讓學生:
• 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人物的價值與精神
• 進而產生情緒連結、價值思考與同理心
這就是 SEL 與英語教育的交會點:不只是學知識,而是培養人心
• 強化學生的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
• 帶來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
• 觸發價值判斷與責任感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Language is power. Through English, we keep her legacy alive.
◾ 學習單資源下載
Google site 吳詩綺 > 新聞英文 > Remembering Jane Goodall 永遠懷念珍古德博士
第二集:怎麼讓英文課融入 SEL?我用「一分鐘伸展」這樣做
◾ 午休後的第一堂課
午休剛結束,學生們才從趴在桌上的休眠模式醒來。不少孩子還頂著額頭的壓痕、眼神渙散。
今天原訂要考試
但我想,如果這時候直接發下考卷,孩子頂多洗把臉、喝口水就上場,那這份考卷的意義又能有多少呢?
人都還沒醒呢。
從休眠切換到聚焦
我請班長喊「Stand up!」
接著要喊「Attention!」時,我說:「Hold it here.」
趁著大家已經站起來,我播音樂,帶他們做了一分鐘伸展:
• 雙手舉高
• 身體延伸、踮腳尖
• 左右側彎
• 雙手抱胸、下巴抬高
(這個動作見照片,我大推!)
◾ 讓僵硬的身體活動開來
大概沒料到我會來這招,昏昏欲睡的學生都睜眼看老師在台前示範。
這個老師又是口說、又是示範、還會督促
大家的眼神都紛紛看到我這來了
結束後,再給一兩分鐘回神,孩子們的專注度明顯提升,才開始考試。
結果挺好!
◾ 英文課為什麼要伸展?
下課後,班上學生好奇問:「老師,為什麼剛剛課堂上要做伸展?」
我反問:「你覺得呢?」
他說:「是要讓我們放鬆一下嗎?」
我笑著說:「對啊,你觀察得很好。」
「午休剛結束鐘響,你們其實還在『休眠模式』。腦袋放空,眼神也呆呆的。」
「就連臉都是臭的」
「但剛剛站起來、伸展伸展活後,有沒有趁機活動筋骨?」
「後來我看到大家臉部表情,沒那麼呆、也沒那麼臭,都溫柔點了。這就是不一樣了。」
我說,
「伸展就是釋放壓力、放鬆肌肉,就能幫你專注聚焦!」
“Stretching helps you release stress, relax, and then focus better.”
小老師愣了一下,點頭:「對耶,真的有差!」
◾ SEL 的啟發:幫助學生轉換狀態
SEL 不只是情緒安定,有時候更是幫助學生在正確的時間,完成「狀態切換」。
幫助學生平復躁動、調整心態 → 就是 SEL 五大核心中的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這次用一分鐘伸展,幫助學生從「休眠模式」切換到「聚焦模式」,簡單又有效。
怎麼讓英文課融入SEL? 我用『一分鐘』這樣做
◾ 連假後第一堂課的挑戰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tarts from one simple act! 相信很多老師都跟我一樣,連假後的上課日最常遇到的,就是學生心緒「發散」的挑戰。
教室現場:全班心緒飛來飛去(簡稱:(台語)波波跳)
早上八點,連假後第一堂英文課。
我才踏進教室,就看到國文小老師剛發下大張考卷,提醒大家要找時間寫完。結果,不少學生打算在英文課上動筆寫國文考卷。
我心想,唸人無效、罵人也無用。
因為全班狀態真的很發散:
• 有人姍姍來遲
• 有人滿身大汗(冷氣剛開還不涼)
• 有人心思飛到考卷上
這樣的氛圍,如果直接開始上英文,根本沒效。
◾ 我的做法:一分鐘靜心 Re-calibrate
我沒有急著趕進度,也沒有責怪學生,而是說:
「全班,我們來進行一分鐘靜心。」
邀請大家放下紙筆、閉上眼,跟著Youtube音檔:
• 閉上眼
• 深呼吸
• 雙手合掌
三個動作,瞬間將注意力從外在干擾,拉回十指互觸與手掌貼合的溫度。
音檔沒有配樂,只有低沈聲音引導:
「放鬆… 寧靜下來…(無聲幾秒)…. 寧靜下來…(無聲幾秒)…..寧靜下來…(無聲幾秒)….. 讓我們的心回到原點。」
短短一分鐘,方才躁動的氣氛,真的靜下來了。
加碼一分鐘:伸展暖身
我跟孩子說,再給老師一分鐘。
在柔和音樂下,全班一起做頸肩伸展,往前後左右輕輕活動,身體暖起來了,整個人也更ready to learn。
◾ 簡單卻有效:打開學習的「耳、眼、心」
我告訴班上的大男孩們:
『這個儀式(ritual) 可以校正(recalibrate) 、調整 (tune in)我們的心態 (mindset)。』
心靜下來,就能站穩、出發。
也因為心靜,
學習才能真正打開耳朵、打開眼睛,
更重要的是——打開心!
簡單一分鐘, it works!
And it is NOT magic. It IS basic.
◾ 驚喜效果:朗讀參與度大升級
後半堂課,我放上龍騰第三冊第三課《普羅米修斯》的朗讀音檔。
過往,課堂朗讀的參與度大概只有兩成,學生常覺得浪費時間,嘴巴開開、心思飛走。
但今天因為加了「靜心+伸展」的暖身,全班氣場完全不同!朗讀參與度竟然高達七、八成(還是認真念的那種!)。
後續的小組討論與重點筆記,也都專注又投入。(在班上巡邏孩子各組的學習狀態,我好感動,拍照片紀錄此刻!)
真的太厲害了。
◾ 啟發:SEL,其實可以很簡單
「一分鐘靜心」就是 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會情緒學習)的最佳入門。
一個小行動,就能讓近四十人的高二理工生醫類群大男孩,情緒調節、找回專注力,讓教學更順暢。
YouTube 搜尋 「一分鐘靜心」或「心寧靜運動」
◾ fb link: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4Jev3sL6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