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上市的眾多的食材中,秋葵是其中比較顯眼的一種,秋葵素有“植物偉哥”的稱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秋葵,別名補腎草,有護膚、健胃、保肝、強腎的作用。”
現在我們市面上見到的秋葵,也被稱作“羊角豆”或“黃秋葵”,每年的立秋前後開始大量上市,秋葵中含有的粘液有著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身體養護脾胃,而且秋葵中的葉綠素、維C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因此屬於立秋時節上市的非常不錯的食材,而且秋葵烹製簡單,不論是涼拌或炒製,都非常的美味,為大家推薦3道用秋葵製作的美味,非常適合燥熱的立秋時節食用。
1、甜杏仁拌秋葵
1.袋裝的甜杏仁用清水漂洗乾淨,撈出瀝乾水分後備用,秋葵清洗乾淨。
2.鍋中燒水,水中加入少許鹽和幾滴食用油,水開後下入秋葵,焯燙至秋葵變色後撈出過涼。
3.焯燙好的秋葵切去根蒂,整齊的碼入盤中,上面蓋上清洗乾淨的甜杏仁,撒上蔥薑絲,淋上用一品鮮醬油、白糖、辣鮮露和鹽調的料汁,燒熱油澆在蔥薑絲上拌勻後即可享用。
特點:杏仁鮮甜爽脆,秋葵清脆爽口,作為下酒佐餐的開胃小菜非常不錯。
1.活蝦去殼剝蝦仁,剝好的蝦仁從背部開刀去除蝦線清洗乾淨,干百合用清水泡發,秋葵清洗乾淨。
2.鍋中燒水,水中加入鹽和幾滴食用油,水開後先下入秋葵,焯燙至秋葵變色後下入蝦仁,蝦仁蜷縮成球後撈出過涼。
3.把焯燙好的秋葵切去根蒂,斜刀切成菱形塊,泡好的百合清洗乾淨,攥乾水分後備用。
4.鍋中入油爆香蔥薑蒜,下入秋葵和百合翻炒均勻,烹入料酒,下入少許蠔油炒入味。
5.鍋中下入蝦球翻炒均勻,加入鹽和胡椒粉調味,出鍋前滴幾滴藤椒油即可出鍋享用。
特點:百合清甜爽口,秋葵入口粘滑,帶著蝦仁的鮮甜,開胃解膩又清口的一道清淡小炒。
3、雙耳燒秋葵
1.銀耳和木耳用淘米水泡發,泡發好的銀耳和木耳摘去老根撕成小朵,然後用清水搓洗乾淨,秋葵洗淨備用。
2.鍋中燒水,水中下入鹽和幾滴食用油,水開後入秋梨焯燙至變色,然後那銀耳和木耳也入鍋焯燙一下撈出過涼。
3.過涼的秋葵去除根蒂切成段,鍋中入油爆香蔥薑蒜,下入秋葵煸炒均勻。
4.鍋中烹入料酒,把銀耳和木耳攥乾水分後入鍋,翻炒均勻後加入鹽、胡椒粉和蠔油調味,淋入水澱粉勾個薄芡,滴幾滴藤椒油即可出鍋享用。
特點:清爽解膩又清口,三種食材各有各的味道,特別適合喜歡吃清淡食物的人食用。
處理秋葵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秋葵需要焯水去除草酸和異味,不過焯水時要記得整根秋葵來焯燙,切開後秋葵中的粘液流失,這樣影響味道和營養。
2.秋葵在烹製過程中不要接觸銅和鋁這樣的金屬,防止秋葵變色影響味道。
3.烹製秋葵的時間不宜過長,免得把秋葵做的過頭了,吃起來失去口感和味道。
《狂飆》高啟強的最愛,除了大嫂,還有陳皮茶!陳皮是不是越陳越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楊茜通訊員李熙《狂飆》的熱度還沒有減,劇中的很多細節仍被熱議。反派高啟強成了許多人茶餘飯後談論的主角,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大家關注。
常吃冬季“平安菜”,穩血糖、通腸道、利血管,這樣搭配更美味!
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豆腐是中國最大眾化的傳統食品,也是冬日最不可錯過的一味食材。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愛好黃老之術,陪伴他修煉的僧道,由於常年吃素,不能吃肉,為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在民間推廣。因此,豆腐也素來有“植物肉”的美譽。
中藥冰片具有與麝香相似的味辛、氣香,正所謂“性善走竄,啟發壅閉,開達諸竅,無往不通”,今天來聊聊冰片。
本文系《粵廚寶典》叢書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創作品,旨在飲食文化及烹飪技術研究。沒有錯,這種植物原非我國土產,它是隨著“胡椒”著陸中國之後才讓中國人所認識。
李時珍曾經說過曰“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當下,在中國飲食文化眾多的標籤中,“無辣不歡”的川菜是辣味菜餚的經典代表之一。其實,中國人對於吃辣是個緩慢接受的過程。那麼,四川人是何時開始普遍吃辣椒的呢?
4月即將到來,各位同學們也即將迎來新的考試週,經歷程一模的和種種的考試,作文是大多數考生覺得頭痛的題型,而問題又普遍體現在:“沒有思路、易跑題、通篇白話……”
在農村的路邊生長著許多野草,有一些可以餵豬,但有一些連豬都不吃。農村的路邊有一種名為“羊鐵葉子”的野草,葉子長得超級肥厚,而且到處都是,連路邊都長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