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萬紫千紅的,紅葉、白水、青山,賞不盡的美景。秋天美,秋夜亦美。
秋月夜,花影扶疏,星光點點,耳畔縈繞的一陣「啾啾」秋蟲淺淺的吟唱。
使人如身處靜謐的夜色之中,在這伴著微弱蟲鳴聲的微風中,秋的韻味已經悄然而至。
10首最美秋夜的詩詞,秋夜長,遙相望,月明白露澄清光,風有聲,月無言,此時的你在思念誰?
1、《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獨自坐在那裡悲傷兩鬢斑白,在空曠的廳堂坐到天將二更了。雨中聽到山果落下的聲音,燈光下草蟲紛紛啼鳴。
白髮終究難以變回黑髮,黃金這樣的丹藥也難以煉成。要除去年老多病的煩惱,唯有學習不生不滅的佛法。
全詩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寫出詩人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寫詩人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流露出詩人想皈依佛門的禪思,表現了詩人決心修佛、永離人間苦海的願望。
2、《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唐代〕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兩句寫作者自己,即懷人之人;後兩句寫正在臨平山學道的丘丹,即所懷之人。
全詩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緻,安閒恬淡,給人以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
3.《朝天子·秋夜客懷》
月光,桂香,趁著風飄蕩。
砧聲催動一天霜。過雁聲嘹亮。
叫起離情,敲殘愁況,夢家山身異鄉。
夜涼,枕涼,不許愁人強。
月光下,桂花的香氣趁著風四處飄蕩。砧杵搗衣聲催動滿天霜,路過的大雁叫聲嘹亮。
這雁聲,喚起了離情,敲殘了心中愁況,使身處異鄉的我,夢繞魂牽著家鄉。夜涼如水,枕涼如冰,這背井離鄉的愁苦,不允許旅居在外者倔強逞強。
這是一首抒發思鄉之情的小令,藉著秋夜的月光、桂香、砧聲、雁鳴等意象寫遊子思鄉的離愁別恨。全曲透過色、香、聲、感,將「秋夜」與「客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情景一體,清麗秀美,口語自然而又有韻律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4、《諂金門‧秋夜》
蘇遼〔宋代〕
秋帷裡。長漏伴人無寐。
低玉枕涼輕繡被。一番秋氣味。
曉色又侵窗紙。窗外雞聲初起。
聲斷幾聲還到耳。已明聲未已。
在秋夜的帳帷裡,那計時的滿滴長久地陪伴著貴人不能入睡。低枕頭的玉枕漸漸涼了,輕薄的繡被已用上了,床上瀰漫了一片秋天的氣氛。
晨光浸透窗紙,窗外報曉的雄雞發出第一陣鳴聲,雞聲斷斷續續,又從耳邊傳來,天已亮了,但雞聲還未停息。
全詞在寫一個貴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詞中卻找不到一個「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麼」。詞人運用通感的手法,從色與聲的溝通、挪移中構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圖。上片,「秋帷」人一言不發,無聲勝有聲;下片,「雞聲」聲聲不斷,則是有聲襯無聲。
5.《秋夜》
朱淑真〔宋代〕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夜晚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秋天的夜晚夜氣清涼。剪了很多次燭光花了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樹縫的月影,斑斑駁駁地鋪灑在冰涼的床席上,而從梧桐縫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麼明亮。
漫漫秋夜,孤衾獨宿,燭花頻剪,夜久無眠的愁緒。詩言淺味永,針腳細密,四句之間照應緊密,銜接流暢,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意象鮮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細節勾勒精練傳神,給人無窮的回味。
6.《江上秋夜》
道潛〔宋代〕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亮在浮雲淺處明。
這首七絕透過描寫蒼江從傍晚到夜半、天氣由陰雨轉晴的變化過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鬧漸入靜謐的氣氛,構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
全詩四句四景,分別選擇最適宜的角度表現了陰雨、風起、風停及將晴時分的景色,雖一句一轉,卻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7.《秋夜》
陳與義〔宋代〕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
莫遣西風吹葉盡,卻愁無處著秋聲。
前兩句雖然純粹是寫景,但首句說“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還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預伏下詩人是因秋而有感,難以入寐,三、四句就理當寫情,表示悲秋情懷。然而詩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寫悲秋,反說請凌厲的秋風不要把樹葉都吹盡,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聲。
這首詩表面上是說自己不會發愁,有意尋覓秋聲,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聲,是豁達語,實際上是作者在故作曠放,藉以抒發牢愁。
8.《秋夜曲》
張仲素〔唐代〕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徵衣未寄莫飛霜。
漏壺的滴水丁丁作響,秋夜為何如此漫長?無邊無際的薄雲間漏下淡淡的月光。
暗處的秋蟲一整夜都在鳴叫著,給出徵在外的丈夫準備的寒衣還未寄出,此時千萬不要下霜。
這首詩寫女子在月夜通宵聽著滴水和蟲鳴、看著天空中時時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沒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現出她對丈夫深深的思念。
9、《晚秋夜》
白居易〔唐代〕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裡愁人吊孤影。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
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
月光如水,殘菊傍疏籬,落葉飄零,塞鴻急飛,秋深夜靜,寒氣襲人,惟見詩人凝神遐思。此詩氛圍清冷寂靜,色彩皎潔幽麗,韻味清新雋永,通俗淺顯,平易近人。
《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賞的傑作。正如清代詩評家葉燮在《原詩》中評論說:「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此詩就是如此。
10、《秋夜二首》
孔文仲〔宋代〕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聲衝夢斷,霜氣襲衣單。
利劍摧鋒鍔,蒼餞縮羽翰。
平生沖鬥氣,變作淚汍瀾。
我孤獨地愁眠,長夜何其漫漫;秋已深,天已涼,破窗難擋風寒。雨聲淅瀝,衝擾好夢難成;霜氣襲人,更覺身上衣單。
鋒利的寶劍已折斷了“鋒鯛”,猛禽“蒼餞”也垂下了羽翼。我平生心志高遠,氣沖鬥牛,可現在只落得淚下潸潸。
詩的前半部分,在深秋寒夜的背景上,以悲涼之景襯託他的淒清和痛苦。秋雨、苦霜則象徵環境的艱險。後半部是憤激之言,詩人一瀉為快。利劍和蒼餞正是他心志高遠、品性堅強的象徵。
秋天是萬紫千紅的,紅葉、白水、青山,賞不盡的美景。秋天美,秋夜亦美。秋月夜,花影扶疏,星光點點,耳畔縈繞的一陣「啾啾」秋蟲淺淺的吟唱。使人如身處靜謐的夜色之中,在這伴著微弱蟲鳴聲的微風中,秋的韻味已經悄然而至。
又到了這一趴跟大家分享日本綜藝節目內容的時間,在本週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照慣例放上了排行榜,主題是「人生最後一刻想吃的東西」,也許大家都曾幻想過自己老年時候的模樣,甚至幻想過自己可能是怎麼死的?
《紅樓夢》裡描寫了很多小零食,比如黛玉喜歡嗑瓜子,襲人在自己家為寶玉剝的松子,這些都是常見的干果零食,沒什麼稀奇的,給讀者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數尤二姐的檳榔。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是明朝末年我國東北少數民族,女真族的傑出首領,他的祖先猛哥帖木兒,曾被明朝任命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但後來家道就漸漸衰弱,努爾哈赤年青的時候經常採集松子和人參,到漢人的市集去賣,因此逐漸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學會說漢語,並且喜愛讀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