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
“這叫啥子辣噢,老闆,再來點乾辣椒麵!我跟你說,勒個兔兒腦殼不辣點,那是沒有靈魂的”
“......”
對成都人來說,這種入夏了的晚上,
要是不來一瓶唯怡豆奶,不來一份冰粉,不來一份被辣椒覆蓋的麻辣兔頭,那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就算不是麻辣兔頭,蒜泥、尖椒味、五香、糖醋、豆豉、香辣、燒烤味的兔頭,我們也都覺得OK的~(大概是魔鬼!)
之前總是有人說,
成都人要是願意遷就你吃鴯火鍋,那就是對你最大的退讓了。
可我不這麼覺得。我倒是覺得,
一個成都人願意帶你去吃兔頭,那才叫對你最大的付出呢!
畢竟,就算愛吃的成都人一年瘋狂吃掉了3億個兔頭,對他們來說,也覺得沒吃夠。
這種情況下還願意「忍痛」帶你吃兔頭,那絕對是真愛了! !
沒有一隻兔兔能在四川活成寵物
生活在四川的兔兔,
注定沒法過著被人寵著、捧著、呵護著的寵物生活,
前一眼覺得兔兔治癒可愛,下一秒還是會感嘆「真香,再來一個」...
有人調侃說雙流人愛吃兔子簡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他們嫌兔肉夠鮮不夠辣,恨不得餵兔子的時候給他們也餵辣椒,這樣從兔頭到兔尾,都是他們愛的味道...
這雖然是一句玩笑,卻也道出了一個真諦:
四川人吃兔子,真的很想物盡其用。
兔子身上的每一塊地方,他們都不想浪費。
只選用背脊肉和後腿肉,這兩個地方的肉是兔子常運動的部位,緊實又不柴,
如果你吃兔子不愛啃骨頭,那冷吃兔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成都人對內臟的熱愛全國人民都有目共睹。
兔腰,自然也不會放過。
最經典的吃法就是油淋兔腰。
把處理好的兔腰切花,醃製,上桌的時候澆上滾滾熱油,嗞啦一聲香味四溢,外酥裡嫩,最為好吃!
©弓長瑞
看過江浙小城裡掛在屋簷上的雞鴨魚肉,還沒看過掛一排兔子是個什麼場景。
纏絲兔以廣漢纏絲兔最為正宗出名。
因為要求比較高,對色澤度、肉質都有極為嚴苛的標準。
優質的風乾兔吃起來肉質特別緊密有嚼勁,鮮香味長。
還有一個,就是不為人所知,但被四川人奉為川菜扛把子之一的「跳水兔」。
和重口的兔兔做法不同,這道菜雖然看起來紅油滿滿,
但並不會很辣,它更注重兔肉的鮮和嫩。
也因為做法偏家常,所以很多小餐館大排檔都會有這樣一道菜~
沒有用手肢解的兔頭
是沒有尊嚴的的兔頭!
每年有超過3億個兔頭在四川香消玉殞。
被剝乾洗淨的兔頭,白嫩的肌膚浸入百年老滷汁。
香料的味道滲透每一層肌肉,肉煮得糯而不爛,嫩又多汁。
光是看著湯水裡的兔腦殼就已足夠勾起食慾。
成都人吃兔頭好比江浙人吃蟹,沒個從小培養的技巧是做不到本地人那麼熟練的吃法的。
唯一的分歧可能是,精緻的江浙人會用專門的器具來肢解螃蟹;
四川人則覺得,不用手來拆解兔頭,都算是對這隻兔子的不尊重~
先來一個火辣的啵啵,吸吮兔頭的汁水,
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把住四顆兔牙,輕輕地掰開它的上下顎骨。
在這一步,保證頭骨完好,才算是上乘手法。
分開下顎的腮部,含起它的舌尖,在舌與舌的碰撞後,兩頰的肉會顯得更加鮮嫩。
咬開頭骨,將一個完整的兔腦送入口中,用舌尖探索頭部的角落。
如果你還能還原啃過之後骨頭,那才叫高手!
成都好吃的兔兒腦殼都在哪裡?
鄧氏兔頭
這家老字號十多年前就在這裡了。
一間不起眼的老房子裡開了一扇窗,每天都有人在這裡排隊。
他家兔頭最好吃的還是麻辣的,調味很足,兔頭個頭還挺大的。
辣椒花生米看起來很多,但奇妙的是並不是辣到上頭的那種,吃起來也是非常入味!
這家店大概是很多坐飛機的外地遊客來四川吃兔頭第一選擇吧?
從小店開到現在這麼大的規模,唯一的原因就是味道巴適。
這裡的兔頭我最愛的是五香和麻辣味的,
煮的熱乎乎糯唧唧的兔兒腦殼,輕輕一掰,就有滷汁流出來,推薦!
老黃記手撕烤兔
果然沒有一隻兔子能夠活著走出四川。
「手撕」、「烤兔」這兩個字聽起來雖然殘忍,但這樣做的兔子好像真的更加好吃呢~
他家的兔頭、兔腿、手撕兔、冷吃兔都是招牌,
肉質軟而不耙,又有嚼頭,撒上香菜、蔥花、花生碎...
完全就是我的菜! !
第一次去吃冒椒火辣拍了大概兩小時的隊,
但是滿肚子的怒氣在知道這裡的串串、兔頭、腦花的時候就煙消雲散了。
我覺得他們家的菜色都非常有辨識度,滿滿噹噹的調味料和對比度強烈的食物色彩,
讓人看著就很有食慾。
平均海拔1300米、夏天平均氣溫23攝氏度、負氧離子33000個/立方厘米,7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大苔原森林覆蓋率達80%,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空調、綠色大氧吧,也是令人沉醉的生態原鄉。
「盤子裡有兩隻烤得黃黃的乳鴿,配兩片檸檬,幾片多汁的牛肉,半隻白雞,一條蒸魚,還有一大碗濃濃的番茄湯。再加兩盅臘味飯,一滿杯紫紅酒…」煲仔飯裡的風味使者。吃辣, 江西也不怕的。
《白塔之光》導演張律:愛情不分年齡,但我讓辛柏青和黃堯“停了”
封面新聞記者周琴攝影報道10月24日,峨影第一出品電影《白塔之光》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舉行映後見面會,導演張律、領銜主演黃堯亮相,分享幕後故事。
各位朋友們,大家早安,中午好,晚上好。今天繼續白酒亂燉系列的學習。而且捨得在疫情期間這幾年,更是逆勢成長,讓人眼前一亮。
10月23日,封面新聞報導的「69歲爺爺玩陸沖輕鬆打敗10後」的話題衝上熱搜,瀏覽量超6000萬。這位69歲的爺爺名叫梁缽祥,在戶外圈人稱「梁伯」。一年多前,因為小孫女,他愛上了陸衝。在成都滑板馬拉鬆活動當天,梁伯甚至超過了不少“10後”,直衝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