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意大利人煮意大利麵
分類:實驗廚房 <http://tw.myblog.yahoo.com/floralinusa/archive?l=f&id=14>
2008/10/05 16:28
YAHOO!<ymsgr:customstatus?%E5%AD%B8%E6%84%8F%E5%A4%A7%E5%88%A9%E4%BA%BA%E7%85%AE%E6%84%8F%E5%A4%A7%E5%88%A9%E9%BA%B5+-+springbird%E7%9A%84Yahoo%21%E5%A5%87%E6%91%A9%E9%83%A8%E8%90%BD%E6%A0%BC+http%3A%2F%2Ftw.rd.yahoo.com%2Freferurl%2Ftwblog%2Fclickback%2Farticle%2Fymsg%2F%2Ahttp%3A%2F%2Ftw.myblog.yahoo.com%2Ffloralinusa%2Farticle%3Fmid%3D278>
很早就想寫一篇有關意大利麵的文章,一來是和我一樣愛好自助旅行的李姓同事在看完「美國佬三芝踢館記」後,直問我怎樣煮意大利麵才會好吃,我嫌用講的太麻煩,當下答應他,寫篇相關文章讓他看得一目了然。二來是有關如何煮意大利麵的文章泛濫成災,我看過的幾篇都寫得不夠完整、解釋的不夠仔細,一直想親自下馬。有一回,我挑了對方在部落格中傳授煮意大利麵秘訣的幾個問題,留了言,結果被部落格主人的粉絲K,甚至連部落格主人也不領情。我好管閒事,最後落到自討沒趣,更是決心要寫下多年來煮麵的心得。
老實說,煮意大利麵沒有什麼對或錯的方法,每個人包括意大利人的煮法可能不同。不過,以我煮意大利麵做實驗的經驗,及多年來看電視烹飪節目及讀食譜的心得,確實有幾個細節可以增添意大利麵的美味。因為半夜無法入睡,抽空寫此文,無法像過去寫文章一樣長篇大論,只能精簡,我決定省略煮意大利麵的基本歩驟,例如水燒至沸騰、加鹽、加麵條、蓋鍋、不時攪拌、瀝乾等,只寫大部分部落格沒有講到的部分或是錯誤展示的部分。
1. 乾的意大利麵和新鮮的意大利麵各有各的特點,是兩者不同的產品及味道,沒有好壞之分。前者煮的時間較久,後者很快就可以起鍋。
2.
一位老一輩的意大利裔女廚師每次在她的烹飪節目上煮意大利麵時,總是不忘再三叮嚀:「對意大利人來說,世界上最壞的事莫過於把意大利麵煮太熟!」所以,意大利麵千萬不要煮太熟、太軟,不要煮成油麵!
儘管很多人聲稱,老人家及小孩子的牙齒比較不好咬嚼,煮麵時要煮爛一點,但是也不能軟到台灣意大利麵館的熟軟程度。在我想來,如果要吃軟麵,乾脆就吃台灣麵食就好,何苦吃意大利麵折磨自己?
多年前,朋友請我和路大爺到三芝吃午餐,因路大爺嫌意大麵餐太難吃,我們仔細詢問女廚師,才知道餐館都是先將意大麵煮好,晾在一旁,等到客人點餐時,才再將意大利麵燙熱。這樣的煮法,意大利麵最後會變得過熟、過軟,難怪路大爺會哇哇叫(詳情請見「美國佬三芝踢館記」)。
我們後來到網友推薦的101大樓地下美食館去打牙祭,因為無法決定要吃什麼,我和路大爺在每個攤位前研究食譜時,才發現不論是賣泰國菜、日本料理、韓國餐,麵食部分幾乎都用意大利麵。意大利麵耐煮是事實,可是家家都先把麵煮好,晾在一旁,等著顧客上門,跟三芝那家餐館的作法沒兩樣,我才知道原來台灣餐館的意大利麵竟是如此的煮法,難怪意大利餐館麵食這麼難吃。
3. 水煮意大利麵時,不必加橄欖油!
有些人煮意大利麵時,喜歡在水裡加橄欖油,理由可能是要防止麵條黏在一起。其實,麵條會黏在一起,純粹是水放的不夠多,或是水溫不夠熱所致。在水裡加橄欖油只是浪費,而且會讓鍋子沾油,事後很難清洗。
4. 意大利麵煮好後,千萬不要過冷水!
很多華人煮好意大利麵後,總喜歡過冷水,我有二位從香港來的同事都是這樣煮意大利麵。有一晚,我我他們閒聊天,告訴其中一位同事,為什麼不可以過冷水的原因,他有所領悟:「難怪我以前煮的麵都沒味道!」另外一位卻還振振有詞地說:「意大利意麵就是要這樣煮!」我聽了,當場無話可說。
意大利麵是麵粉類製品,煮熟後,外表具有黏稠性,醬料容易附著,麵才會好吃。一旦過冷水,會洗掉麵的黏稠性,醬料不易附著,麵當然不好吃。
過冷水還有問題,那就是降低麵的溫渡,醬料無法靠麵煮熟時高溫帶入味。同時,沒有瀝乾的冷水混在麵裡,會稀釋醬料。
5. 雖說意大利麵煮好後要「瀝乾」,但是不要真的瀝得很乾很乾,要保留一點水份,以保持麵的濕度。
6. 煮意大利麵的水不要全部倒掉,最好留一小杯。以便意大利麵過乾、醬料太稠,可以用這杯水來救命。
意大利麵煮完、瀝乾後,因溫度仍高,麵的水份很快就蒸發掉,如果加上醬料濃稠,麵容易黏成一團。加點煮麵水,可以加麵的混度。為什麼要用煮麵水,而不是一般自來水?因為煮麵水有意大利麵的味道,跟一般水味道差別很大。
7. 瀝乾後的意大利麵,千萬不要拌橄欖油(或奶油)!
有些人喜歡在瀝乾意大利麵後拌上橄欖油,這是很不正確的做法(雖然我也看過少數大廚如此做),理由很簡單,如同第二點,煮熟的意大利麵,外表具有黏稠性,醬料容易附著,麵才會好吃。一旦拌上橄欖油,意大利麵外表滑潤,醬料很難附著,下場就是沉在麵的底部。
8.
如果有時間,最好自己動手做醬料。即使買現成的醬料,最好在爐上加熱,理由是為了配合「回煮」。「回煮」是讓現買的乾意大利麵更美味的重要關鍵,把瀝乾的意大利麵和醬料一同煮個幾分鐘,以便入味。如果用的是新鮮意大利麵,就免回煮手續,直接加上醬料即可,以免麵變得軟趴趴
。
不論是新鮮或是乾的意大利麵,主要材料都是麵粉。不過,乾的意大利麵用的是麥粉,稱semolina。新鮮的意大利麵用的是蛋白質較低的麵粉,有時還加蛋(我在家做的新鮮意大利麵,就是用一般麵粉攪和蛋做成的)。前者難煮熟,醬料難附著,所以要有回煮1-2分鐘的過程,才能讓麵條吸收醬料,是讓意大利麵好吃的要訣。
我看過很多現代式意大利麵食譜,作者多是將意大利麵煮好後,放在盤中,再於麵上倒入醬料。這樣的作法,我沒意見,但是就是不如二者混和煮個幾分鐘來得美味。
我和路大爺有時圖方便,直接在意大利熟食店買醬料,回家再拌上意大利麵。我們用同樣的醬料、煮同樣的意大利麵,做出來的成品就是不同,路大爺老是嚷嚷為何我煮的麵味道濃很多。他的做法就是把醬料直接混上麵,然後上桌。我就會在爐上讓麵及料充份「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一方面讓多餘的水份蒸發,一方面讓麵入味。
由於還要回煮個幾分鐘,煮麵時,麵的軟硬度就要預留點空間,免得回煮時,麵會變得過熟。
9. 回煮的原則是,把麵和進煮醬料的鍋內,因為煮好的醬料,精華通常沉在鍋底。把煮好的麵混到醬料鍋內,可以充份吸醬料。
10. 意大利麵種類和醬料的搭配原則是,醬料清淡,麵條就要細,醬料濃稠,麵條要粗一點。
雖然所有意大利麵都是用麵粉類做成,但是,粗或細麵、不同形狀的麵條,吃來的味道就是不同,這跟沾醬料的多寡,有很大的作用。
11. 意大利人吃麵愛加起司,但是吃海鮮醬料,是不加起司的。
12. 意大利麵和紅白酒的搭配原則是:沒有原則,想喝什麼就喝什麼。
過去喝酒講究白肉配白酒、紅肉配紅酒,如今全打破定律,吃的高興、喝的高興就好。
13. 吃意大利麵要搭配哪一國的酒?再套句某廚師的名言:「If they grow together, go together!」
這句話其實很適用在各種美食美酒的搭配,對於吃或烹調異國食物經驗較少的人來說,這個原則可避免在搭配酒食的錯誤。如果吃法國餐,吃法國酒錯不了。如果吃意大利麵,喝意大利酒也很合適。
不過,意大利酒昂貴,我們現在改喝澳洲酒及智利酒,也十分相宜。只是我們遇到貴客臨門,還是得祭上意大利酒,才不顯得失禮。
14. 意大利人吃麵,喜歡配麵包(像法國麵包一樣的長麵包,切片)。
意大利麵包是用來沾醬料吃的,特別是麵吃完後,剩下的醬料倒掉太可惜,沾麵包,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