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古寶『無患子』的季節到了~

張貼日期:Nov 01, 2012 8:13:30 AM

無患子科。別名:木患子、洗手果、油珠子、肥皂樹、肥皂果、肥珠子、黃目樹、洗手果、圓肥皂、印度人的肥皂、菩提子、鬼見仇、假龍眼(苗栗)、黃目子(台灣南部閩南人)。

雌雄同株的無患子,開花期為 6~8 月,一朵朵黃白色的小花,聚集成一個個大型圓錐花序,頂生於枝條,與一般落葉樹於初春萌芽的開花不同。

成熟的果實會由綠色轉為半透明的棕色,果皮皺縮,能看到一條條維管束以及黑色的種子。無患子也有假種皮,但不像荔枝、龍眼般發育得肥美多汁,核果扁球形,平滑,徑約 2 公分,熟時由綠轉黃或橙楬色。

台灣由於氣候與地形適宜,在台灣全島低海拔闊葉林內皆能發現無患子的蹤跡,在古時候,家裡的人若皮膚長出魚麟癬、紅疹、乾癬等皮膚病,都認為是被邪魔附身所致,患者的家人就會用無患子的果實,加水搓揉患者的皮膚,當患者痊癒後,古人都認為是無患子驅走了邪魔。

地點:后里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