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我被分配到主題是五下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以康軒版為例),由於單元內容屬性關係,我的設計以加強教師背景知識為主,輔以幾項動手實作項目;整份投影片以康軒版內容順序製作,所以老師利用我這份投影片跟學生講授完之後,基本上就已經講完課本單元內容;動手實作部分我設計了"蠕動的蚇蠖"-"躍動的蝴蝶(剪紙篇)-躍動的蝴蝶(創客篇)",最後還有一個"猜猜我是誰"的活動,讓老師除了在背景知識之外,還能藉由動手實作了解動物的身體構造...
此次研習希望教師能一次就能完成備課,也能對動物單元有更深的認知...
1110121@潭子區東寶國小
動物有不同身體構造,有不同運動方式
了解動物的覓食行為,依食性可分為草食性、肉食性、雜食性。
各種動物覓食行為與其口器構造、食物及環境等有關。
知道不同動物維持體溫的各種方式。
「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意義。
引導學生察覺動物會有不同的適應環境方式。
認識各種動物保護自己、禦敵或避敵的方法。
引導學生發現除了保護色外,部分動物的體色或形態和環境差異極大。
螞蟻的分工型態及社會行為。
猴子的社會行為。
O 學生代表:我的頭部是不是紅色的?
其餘學生:是。
X 學生代表:我的頭部是什麼顏
其餘學生:黑色。
Ø由他本人發問,看看自己到底變成什麼動物。例如:「我小時候是不是生活在水中」;「我是不是肉食性的動物」,「我是不是有一對很長的觸角」。其他的學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
Ø他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及其他人所回答的「是」與「不是」,歸納出這種動物的特徵及習性,進而說出投影片上的「牠」是什麼動物。例如:他可能會問「我是不是蜻蜓」
Ø如果他猜中了,大家就大聲喊「對」;沒有猜中,大家就喊「不對」,遊戲繼續進行。由他本人發問,看看自己到底是什麼動物。
Ø三分鐘內無法說出正確答案時,老師可以從旁協助,給他一些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