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序文作者
太虚 大师
······王知貞 1/14/2025
頂禮師父、老師、如願法師!還有同學們,大家好!
末學是北加的王知貞。很開心在此殊勝的平台與大家分享學習心得!此次分享緣起是相應如亨法師對我們的期許。怎麼說呢?有不少同學都上過如亨法師的課《起信津梁》,雖說主軸是宗大師的生平,但是法師講法生動有趣,且會旁徵博引,不僅立體化、鮮活了宗大師的故事,讓我對大師倍感親近,也連帶介紹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史。非常引人入勝!前一陣子講到中國近代佛教發展史,就不得不介紹太虛大師。太虛大師不僅在近代佛教發展史舉足輕重,對《廣論》的推廣亦極為用心! 此因當初法尊法師翻譯完《廣論》,在出版前交予太虛大師參訂其譯文,並為《廣論》寫序文。太虛大師看後甚為相應。
所以,今日我們能在漢地值遇宗大師的清淨教法,除了感恩法尊法師不辭勞苦翻譯《廣論》,以及師父、老師排除萬難為我們宣講《廣論》,太虛大師的慧眼、極力推薦的功德亦不可沒!
如亨法師花了將近5個小時,分7堂課,為我們介紹太虛大師及其所著《廣論序文》以及《宗喀巴大師偈讚》,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那是花很多時間準備的。法師曾說:台上10 分鐘,台下10年功!是的,任何一座法都是說法者下過一番苦心的!要珍惜、感恩!
有人說,「啊,師父没講《廣論》序文啊!」如亨法師說:「師父說:序文很簡單,自己讀。」。法師自己讀了20年,越來越有感覺,並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解(序文),同時感慨道:「看了太虛大師如何介紹《廣論》,才知道如何介紹《廣論》。」末了,法師語重心長的說:「讀《廣論》必讀太虛大師的序言、必需介紹太虛大師。要養成讀序言的習慣!」法師希望上過課的同學,之後也能為他人介紹序文、介紹太虛大師。也是因為法師的這句話給了末學勇氣,不揣淺陋上來分享。分享的內容也多是拾人牙慧,只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同學對《廣論》序文的重視,及對太虛大師的禮敬。
《廣論》序文是寫於西元1935年(民國24年)1月30日,太虛大師47歲。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因為戰亂不安的環境,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信心,加以在東西文化的猛烈衝擊下,佛教被視為迷信!那時可說是個末法時代。就如太虛大師在序文所描述的:佛法幾乎蕩然無存,有的只是表面沿習風俗之事。太虛大師在閲讀《廣論》之後了悟:為什麽宗大師教法數百年來「獨能卓然安住,內充外弘」,主因此論極力主張道次第,強調學密者,亦須遍學一切經論,以戒定慧為教授。宗大師在《廣論》中也說,若「智慧方便中僅取一分者,當決定知不成菩提。」 看了序文,除了敬佩太虛大師的智慧及心胸,更生起一種感恩的心!
師父曾說:「末法是自己没有想要把正法弘揚起來的志願。」也因為歷代高僧大德的出世,讓法得以延續,這是我們的福報啊!
值得一提的是,太虛大師的思想很開明,但在當時保守的氛圍下,卻是很受爭議性的人物。但是他仍能堅守初衷:為眾生、為佛教,四處奔波不遺餘力!師父推崇大師是“民初了不起的大德!一個大菩薩!大心胸!提倡八宗並弘。”老師也說「太虛大師的胸襟是如此地遼闊、恢宏,如此地承擔佛教的弘揚。」(《廣海明月》第10 講)
大師是浙江崇德人。俗姓呂,法名唯心,號太虛。與印光、虛雲、弘一三位大師並稱民初四大師。
大師生於1889年(清光緒15年)。1歲喪父。4歲母改嫁。之後隨外婆住。13歲母逝。16歲出家。19歲閲藏深入佛法。20歲接受西方民主思想。22歲開始講學著述。26歲閉關潛修,封關者即為 印光大師。出關後,太虛大師曾赴日本、台灣和東南亞考察當地佛教。後任南普陀寺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之後更創辦多家佛學院,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如印順法師、法尊法師、大勇法師等等。1947年, 大師59歲圓寂於上海玉佛寺。
大師圓寂火化時,燒出300 多顆舍利,而且心臟久焚不壞!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震驚當時社會,改變了人們對太虛大師的誤解與非議。
老師在《廣海明月》第10 講介紹太虛大師時也策勵我們:
「其實在這個地方,我覺得師父還是透過歷史畫卷的這些傳承祖師的偉大行相,在讓我們看我們該學的人是什麼樣子,他們怎麼樣面對自己的修行,他們又怎樣把佛教的弘揚荷擔在自己的身上,有著這樣的一種氣魄。」是的,吾等當對祖師致以最深的禮敬,並效學之!
最後我想引用太虛大師在《宗喀巴大師偈讚》的最後一句話,同時亦是對大師之禮敬與景仰:
「我行未逮,我心正長,瓣香先覺,景仰無量!」
願與大眾共勉之!
感恩各位聆聽末學粗陋的分享,衷心希望能益於人。但願同學下次捧起《廣論》課本時,能花一點時間閱讀《宗喀巴大師偈讚》及《廣論序文》,如此亦能對太虛大師更生景仰!
祈請如願法師指導!
弟子知貞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