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九分钟
师父开示《死亡九分钟》的启示
...... 王知貞 6/24/2024
法師、同學大家好!末學是北加的王知貞,今天很開心能上來分享學習心得,並感恩師父、老師的恩德!
北加臨終關懷組,最近開始學習師父對《死亡九分鐘》的開示。許多同學對這本書應該不陌生,不少同學可能都聆聽過師父的開示。該書作者是李奇醫生(George Ritchie, 原書名是Return From Tomorrow),書中真實記錄其「死亡」的經驗。故事發生在1943年冬,二戰期間。那年他20歲,剛從軍,還在德州訓練營,在寒冬不幸得了流感,迅速轉為肺炎,那時還未有消炎藥,最終嚴重不治被宣告死亡。
此書是1978年出版的,故事一開頭藉由爲幫助一位對生命萬念俱灰的癌末病人,李奇醫生爲其訴說他自身「死亡」的心歷路程。李奇醫生是一位頗負盛名的精神科醫生,更是一位有愛心、平易近人、樂於助人的醫生。他說,因為經歷死亡,看見死後種種情境,了解生命賦予的意義,整個翻轉了他的生命。
師父甚為推崇此書,說是「廣論下士道最好、最好的參考書!」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師父如此介紹一本世間書。廣論同學都知道,下士道是廣論的基礎,學對了,中士、上士都從此啟發。師父還建議將此書認真讀三遍,然後把廣論的理路透過這個例子來反照自身。
師父帶領著我們,將作者的經驗一一來對照廣論的理路。其中處處是驚人的吻合。比如:暇滿、念死、無常、惡趣苦、皈依、業果 …等等。每一點,都可作爲我們生活的寫照。越學習,也越了解師父的用意、 悲心及恩德!這本書其實也是基督教主日學校的教材。但對師父而言,好書是無界限的!
今天末學就分享其中讓末學震撼的一點;那就是時間的概念。作者被宣判死亡後,在慈光中見到耶穌,憑藉著加持, 在此同時,作者看見過去20年生命的點點滴滴,一剎那,如實現在眼前。師父說,不要說20年,就是60年、100年、200年、2000年、甚至八萬四千大劫, 到那時,都是一樣的:一剎那,如實現起!「到那時,根本没有時間概念!」天啊!没有時間?那我們依憑什麼?會恐懼、害怕嗎?
師父提起華嚴經的境界,「十世隔法異成門」, 「一剎那,俱時現起!」我們目前實無法了知。但師父以「念劫圓融」來解釋。「念」是最短的時間;「劫」是最長的時間單位。「念劫圓融」字面上:念即是劫、劫即是念,兩者是圓融無礙、無邊界的。那是何等的境界啊? 哇!這完全打破我們對時間的概念!也打破我們對時間的執著!只能說不可思議!
師父提醒我們,此處的重點是:只要我們還處在三界之內,無論時間多長,天上、人間,都是一樣的!什麼一樣?就是,回首都是「一剎那」!世間法總歸是無常的,如幻亦如夢。重要的是要珍習暇滿、好好學習佛法、提昇心靈、追求永恆而有價值的事物!
是啊!無論苦與樂、無論時間長短,到時回首都是一剎那的!既如是,我為什麼不在因地好好種永恆的、樂的、究竟之因?為什麼要追逐世間那看似長久,實則短暫的快樂?或糾結於看似無邊的苦,實則短暫的苦?種苦樂因,或感受苦樂果,無論時間長短,回首都是一剎那 !一下子,把我對時間的概念透出了一線光。
是啊,師父提醒我們,若是汲汲營營忙於現世, 不要到時候,回首盡是瑣碎、無意義的事!
没有師父的引導, 那只是一本好看的書。但, 通過師父的引導,對照廣論,內容一下子,鮮活、立體起來了!此書被賦予了另一個生命:承載無限生命的意義!
啊!「萬善根本從師出」,末學此生若有丁點兒任何有意義的生命,都要感恩師父的教誨!也感恩老師,不辭勞苦, 帶領著我們繼續探尋無限生命、學習空性!
當那天來臨:「一剎那,俱時現起 。」希望末學看到的是永恆的價值, 而非瑣碎無意義的事!看到衆生恩、父母恩、三寶恩,更是師父、上師生生世世救拔的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