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的不一样

......   楊小萍 7/6/2023


多年前,在 IT 工作之餘,我選擇在空中大學兼職。在正式任教之前,校方規定所有的老師都必須完成指定的培訓課程。其中的一堂課是針對 discrimination 這個單元開設的。當時沒有 Zoom 這個工具,學生有任何問題就用 email 和講師互動。所以授課的老師對同學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校方特別提醒講師們在和學生互動時,要注意用詞用句,特別是對種族的差異要有足夠的敏感度,以免法律上可能造成的糾紛。


記得當時在這堂課進行了三、四十分鐘後,講師走到台下,問大家有沒有問題,並請大家對這堂課的學習做分享。講師走到我面前時,問我對這堂課的看法。我說這課程的主題是 discrimination(歧視),是提醒我們不要去歧視,但是為什麼整個教學的內容都在討論【不同】,像是:年齡的不同、性別的不同、膚色的不同、信仰的不同、教育背景的不同、…。既然課程希望我們做到不要去歧視,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同】,而遠離我們的【不同】?


不久前,大覺晨曦編輯組在共學時,如願法師帶我們學習【團隊精神】這個主題。同學們請益法師,在共事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團隊中每一位同學的不一樣,譬如:選用的字句不一樣,表達的方式不一樣,重點整理的方法不一樣。在這些不一樣的背後,可能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樣、年齡不一樣、理解不一樣等等因素。因為不一樣,有時候會有摩擦,此時,應該如何作意?


法師提醒我們,在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同時,我們可以學習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一樣】!譬如:我希望被人家尊重,你也希望被人家尊重;你不希望被人家傷害,我也不希望被人家傷害;我希望把事情做好,你也希望把事情做好。我們可以透過看到我們的【一樣】,去學習接受我們的【不一樣】。


特別是,在團隊中與他人共事的時候,更要學習去看到對方的那份心。當一個人在給我回饋時,要用心去想:對方願意花時間和我分享、給我建議,那是一份求好的心!就像,當你給別人回饋時,你也是用同樣的這份心去表達你的看法和意見。因為,我們都希望把最好的呈現出來,我們的目標是【共同】的!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能夠從接受彼此的不同,看到彼此相同的那份用心,一個團隊就能夠建立起來,團隊的內聚力就能夠凝聚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