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敏捷的那雙手—台灣敏捷部落

作者:Roger老師, PhD, CSP

推動敏捷的那雙手—台灣敏捷部落 https://bit.ly/2XfFfs1

台灣敏落部落的源起


台灣敏捷部落(Taiwan Agile Tribe, TAT)是在一年前成立的敏捷線上讀書會,部落的英文是「Tribe」,指的是很多小部落群聚形成一個大部落。台灣敏捷部落以線上讀書會為經營形式,起初每兩個禮拜邀請一位敏捷工作者或敏捷課程講師進行演講,後期轉變為每月舉辦一場演講的穩定步調,一來,每場演講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安排,可以邀請到更優秀、更重量級的講員,例如:大中華地區知名的敏捷大師Vernon老師及全球第一位CTC Jacky老師都曾是敏捷部落的座上賓。相信從初期就加入敏捷部落的元老社員們一定有感受到社群的成長與蛻變,社團邀請的講員陣容堅強且專業,許多社員紛紛推薦親朋好友加入,讓社團成員數量成長快速,一股強勁的號召力,形成正向循環,為台灣敏捷部落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蓬勃虛擬社群的力量—小社群


有大師級講員的加持,社員數量倍增,然而舉辦演講屬於社群對社員單向的給予,想促進社員間的互動及反饋、活化虛擬社群實是個難題。為突破屏障創造社群凝聚力,敏捷部落首先在社群內部發起議題討論,以社群成員挑選的常見敏捷主題,推行小社群機制,讓擁有共同興趣者集結組成不同主題的小社群,並由自願的領域專家擔任小社群社長,一個個小部落就此誕生,形成自我組織的小社群。站在敏捷品牌的觀點,敏捷部落有Scrum、XP,還有Kanban等小社群;從常見敏捷角色出發,則有PO、SM;若是大型的民營企業有意導入敏捷,很適合加入LeSS、SAFe、DA等小社群;不僅如此,如想學習敏捷手法,加入SM敏捷教練及Coaching小社群定能大有所獲,多元化的發展,讓台灣敏捷部落更顯生機蓬勃。


而小社群並非只是群聚功能,為活絡小社群的氛圍,每位小社長都有自己的經營之道,部分會循大社群的團隊公約,每個月安排適合人選分享或舉辦活動;而部分小社群因為主題較冷門或門檻較高,現階段能量稍嫌不足,採取共同唸書的方式,以讀書心得分享做為主軸,促進社員間的發言與討論。例如:Agile HR小社群的蘇書平社長,身為「為你而讀」執行長的他,自掏腰包提供場地,邀約小社群成員到實體辦公室讀書聚會,就是最佳示範。無論是哪種經營方式,小社群的成立無疑為大社群注入了全新能量及資源。


只是,隨著社群日漸蓬勃,組織逐漸龐大,經營規則成為台灣敏捷部落重要的課題。在敏捷部落中有一條特別的規則,「社群不得從事任何盈利行為」。你我可以想像,一個千人的大社群,當中切分成多個小社群,百花齊放,免不了爭奇鬥豔,有心人會想利用社群資源獲取利益,像進行收費課程招生的行為,這不僅違背了創立社群初衷,也會造成社員對敏捷部落的負面觀感。台灣敏捷部落的創立,至始至終是期望透過快速且即時的線上虛擬社群,將正確敏捷知識推廣至全台灣,而非賺錢營利,台灣敏捷部落的經營之道就是單純的「志同道合」四個字。

 

常常會聽到「為什麼不收費?」「收費才是社團經營的長久之計。」這類的疑問及建議。其實,台灣敏捷部落的考量很簡單,就是「單純化」。倘若社群向社員收費,以下問題就會浮現,第一,收費制度使人卻步,台灣敏捷部落規模縮小;第二,收費衍生的程序,例如:是否需開發票、金流管理……等。為了免除這類問題,由重要人物贊助是最佳解,例如:由社長贊助線上會議室、演講者無償分享、幹部志願投入……等,這是你情我願的經營機制,更是共好的展現典範。

台灣敏捷部落大社群舉辦的線上演講活動

社員參與線上演講的大合照。

推動台灣敏捷部落的那雙手—Roger老師


台灣敏捷部落這般的經營系統並非自然產生,背後一雙推動的手就是Roger老師,Roger老師在社群擔任的角色是「敏捷教練(Scrurm Master)」。敏捷教練雖然不像社長擁有社群的正式指揮權,但激發團隊潛能,引導產出最佳成果的工作職責,帶來的滿足感是無法言喻的,這正是「僕人式領導」的迷人之處。

 

在執行敏捷的團隊中,Scrurm Master是很重要的角色,其終極目標就是建立一個自我組織團隊,讓團隊成員擁抱Scrum的價值觀與心態,是需要長時間進行導入及推動的。一位好的Scrurm Master要能傾聽及理解團隊的想法心聲、細心觀察團隊,但不能親自排除困難障礙。初期Scrurm Master可以從旁給予建議,當團隊的自我組織能力成熟,每位成員都能獨立解決問題後,Scrurm Master就要進入維持團隊關係的任務。Scrurm Master必須打造一個價值觀念一致、有自信且整合了產品負責人(PO)的Scrum 團隊,在三個Scrum角色間建立平衡關係,在此階段Scrurm Master會持續修正團隊的工作及相處方式,將之融入在工作環境中,成為重要部分。最後,一套專屬團隊的敏捷系統終將形成,當中包含組織對待成員的方式、領導的風格丶產品策略……等,組織會變得彈性且能擁抱改變。其實Scrum就像「一種生活方式」, Scrum Master在團隊內展現這種生活方式,並讓它成為一種組織的文化與哲學。

 

而在台灣敏捷部落裡,Roger老師以Scrum Master的觀點灌輸小社長們經營社群的理念,敏捷部落是虛擬社群,專注線上活動即可,不一定要與社員有實體接觸,只要抱持一顆充滿熱忱與真摯的心,展現對社群的熱情熱愛,自然會感動人,願意加入社群。小社群社長們的角色就是產品負責人(PO),負責行銷發展自己的小社群,當PO碰到瓶頸,Roger老師即運用豐富社群經營經驗,回答其疑問,有時甚至主動發現問題,引導小社長完善經營。例如:當發現部分社群人數成長停滯時,把每個小社群人數進行統計,做成柏拉圖並公告社群人數前三名及後三名的小社群,形成相互刺激及激勵的效果,也讓無心經營的小社長主動退出,社群就不至於走到解散的窘境。現在,小社群逐漸轉變為一個個的群體,小社長們與Roger老師也有著相同的經營理念,這套專屬於台灣敏捷部落的運作系統就此誕生。

台灣敏捷部落由社長陳麗琇領軍,Roger老師擔任敏捷教練後,旗下開拓豐富主題小子社群,提供敏捷工作者豐富學習資源。

台灣敏捷部落旗下小社群各自舉辦主題相關演講活動,為社群注入更多能量。

敏捷部落對台灣敏捷界的貢獻


現今,敏捷在台灣是「當紅炸子雞」的概念,然而從培養團隊形成自我組織、建立穩固的團隊關係,到最後形成一套團隊專屬的敏捷系統都非常不簡單。不但需要Scrum Master的投入,更需要企業上上下下的支持參與。在敏捷的世界裡,「授權」兩字是關鍵,敏捷的領導者不必管控員工、無須指派工作,組織成員會自動自發,共同努力滿足客戶需求,是團隊相互信任的象徵。因此,企業導入敏捷並非一時半刻就能完成的,領導者除了需要接受專業的培訓課程外,更要聆聽相關實務經驗及持續吸收新知。

 

一路以來,台灣敏捷部落的宗旨就是推廣一個正確的敏捷觀念,透過敏捷界的專家權威,以自身知識及工作經驗帶給社員正確且有深度的敏捷觀念。假如今天的1,000位社員中,原本有100個人是抱持錯誤的觀念從事敏捷,當他們加入社群後,吸收了正確的敏捷觀念及知識,即時導正了錯誤作法,不僅是解救領導者本身,更解救了他的團隊成員、甚至是一家企業。也可能,有另100個人是在執行敏捷上遇到瓶頸,敏捷部落則能提供相互討論的資源,給予相關建議,發揮協助解決問題的功能。在推廣敏捷上,台灣敏捷部落進可攻,退可守。透過多樣化的小社群造就社員間的熱絡互動,凝聚了台灣敏捷部落。

 

每當想到台灣敏捷部落能同時幫助1,000位,甚至更多的敏捷工作者時,就會不禁微笑。台灣敏捷部落就是台灣敏捷界共好的平台。

台灣敏捷部落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