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2.0 升級版專案經理
PM 2.0 升級版專案經理 https://bit.ly/3CaVKUR
文/吳怡銘, PMP
當PM 1.0跳躍成為PM 2.0是什麼樣的概念?是會飛簷走壁還是輕功水上漂,都沒錯!在現代,PM 2.0要懂策略、懂溝通、懂得站在顧客角度思考,隨時保持樂觀進取的態度。值此全球專案管理權威PMI創立50週年,也是台灣專案管理學會(PMI-TW)在台灣成立20週年,《專案經理》雜誌特別企劃「PM 2.0職場趨勢需求調查」,期待能為專案經理發掘更多職場能量。
2019年是全球專案管理權威PMI創立50週年,也是台灣專案管理學會(PMI-TW)在台灣成立20週年,值此歲末之際,《專案經理》雜誌特別將企劃良久的「PM 2.0職場趨勢需求調查」主題提出,藉由精闢的問卷問題與判讀,了解當今專案經理或是潛在專案經理對專案管理的看法與思維,並從答案的字裡行間,目睹與見證台灣專案管理的長足進步與必須強化的重點。
本次封面故事特別邀請《專案經理》雜誌發行人暨總編輯周龍鴻(Roger)來解密問卷的內容,身為華人界數一數二的專案管理人才的他,一一破題找出專案管理的未來想望與目標,此際,讓我們一窺PM 2.0的風采。
PM 1.0時代與PM 2.0時代
對於PM 2.0,周龍鴻不諱言地指出,這並不是新的名詞,遠在2004年全球專案管理大師哈羅德.凱茲納爾(Harold Kerzner)在其著作《Project Management 2.0》早就預先告知了未來專案經理的工作模式。
周龍鴻表示,在PM 1.0階段,專案經理只要如客戶、如期、如成本、如品質、如採購、如溝通……等做好就行了,但這遠遠不足,必須讓自己精進的往高階技能邁進。而此,他認為有兩個方法,第一就是學習「軟性技能」,用溝通、說服或是影響力的手法,學習如何與團隊協作專案管理。
第二則是必須要懂得高階主管的思維與策略,舉例來說,專案經理如果將手邊的專案完成後,與公司未來3年的連結性是什麼?與內部的策略與使命有沒有相關?你是屬於公司事業的哪一個區塊?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
「專案經理如果不知道自己在企業裡頭的整體策略地位的話,猶如瞎子摸象一般,每天只是上下班、做專案而已,對自我成長的意識是薄弱的。」周龍鴻憂心地說,「特別一提的是,PM 2.0不只是一個單獨適用小型專案的專案管理方法論,更是把許多已經體現在PM 1.0中的做法進行精簡彙集以適應快速開發的流程,是未來專案經理不得不為的重點。」
飛越PM 1.0的PM 2.0
來到PM 2.0,整個專案管理層次都一舉拉高,周龍鴻以專案批准流程舉例,過去PM 1.0選擇專案的過程多為發起人說了算,則PM 2.0則是管理階層團體取代發起人(例如:委員會共識決型態),而且在專案類型採營運與戰略兼備,所以策略規劃的功能油然而生。
周龍鴻以Harold Kerzner對PM 2.0提出的公式「PM 2.0=PM 1.0+分散式協作」鄭重詮釋。「分散式協作是開放式溝通導向的,依靠著集體的智慧,去支持更好的決策發生。簡言之,即是將專案規劃的權限下放給團隊,不僅只是專案經理全然負責。」
「說穿了,PM 2.0就是PgMP(計畫管理)、PBA(商業分析)以及Agile(敏捷式專案管理)的結合。需要PgMP擅長的計畫與專案兩者兼具;而渴望每一次專案不僅能達到技術的要求還能夠為組織帶來收益,這正是商業分析的精髓;最後,希望專案是全員參與,達到整個組織的活絡發展,八九不離十的就是敏捷式專案管理啊!」周龍鴻說。
PMI人才金三角,正夯!
2018年全世界最具權威的專案管理機構─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MI首度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 Guide)第六版提到「PMI 人才金三角」(Talent Triangle),包括專案管理專業技能(Technical Project Management)、領導力(Leadership )以及策略與企業管理(Strategic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透過『PMI 人才金三角』,不難發現市場潮流趨勢正往著PM 2.0走。網際網路與互聯網的發達,自Harold Kerzner提出的10多年後,挾著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變得更加地多元,更讓組織裡的專案經理蛻變,成為當代的人才。」周龍鴻有感而發地說。
正因為這股PM 2.0旋風勢不可擋,《專案經誌》雜誌自2019年7月16日至2019年7月31日針對台灣企業內部在職者進行PM 2.0相關調查。並以「PMI人才金三角」為主軸,期望能為專案經理發掘存於深處的能耐與能力。
如同指揮家凝聚組織能量
本次的回饋者以台灣北部地區居多,占整體問卷的52%,當中又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占46%。
在問卷開宗明義即對受訪者提出震撼彈,發現到有將近74%的專案經理表示「非常認同」PM 2.0的觀念,即是專案經理的天職不再只是把專案如期、如質、如成本完成,而是能夠提升專案價值,橋接組織的策略與商業價值,為專案帶來最大效益。「PM 2.0必須如同指揮家,發揮自身影響力,主動影響利害關係人,帶領團隊,完成專案的目標和目的。」周龍鴻強調再三。
三技能推升PM 2.0高度
此外,有78%認為在「PMI人才金三角」中的第一項技能─專案管理專業技能─在專案知識逐日過時的狀況下,就必須持續進修,不再只專注本身工作,「與時俱進非常重要,除了專注本身工作的實用知識之外,還得包括了解目前所處產業的標準,讓自己處於與專案共舞的最佳狀態,才不致於被市場淘汰。」他說。
而在第二項技能「策略與商業技能」,有48%的受訪者表示想成為更有價值的專案經理,而且專案經理們渴望能強化自己能力。「這再正確不過了!在策略與商業管理技能上,著重把工作做得更好以及提高工作表現,能積極協助組織實現長期目標,是PM 2.0最佳體現。」
第三項技能則為「領導溝通技能」,這是多數專案經理最想強化的方向,高達43%的人表示,需要培訓團隊以高效、有效和及時完成專案的技能。
「這項技能至關重要,好的領導溝通能力往往可以激勵團隊實現目標並完成專案,」周龍鴻特別指出,「積極主動的問題解決者,了解與專案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合作策略,做一個有效的團隊領導者。」
破除鄉愿,金三角的迷思
有趣的是,當問卷提及「專案管理專業技能」、「領導溝通技能」以及「策略和商業管理技能」,哪一項是專案經理心目中的優先排序時,領導溝通技能高達50%、策略與商業分析和專案管理專業技能分別占33%與18%。
對此,周龍鴻給了這樣的提醒,領導溝通做得好是「Do the thing right」,而策略和商業管理技能做得好則是「Do the right thing」。
「我覺得答案沒有對錯與先後,但如果一開始專案經理能在策略與商業分析上多所著墨,則會讓組織朝向正面發展,一旦成功機率提升,不僅能說服組織的上位者,團隊成員也會更有自信地跟隨,伴隨而來的,不只是領導溝通而已,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周龍鴻進一步解釋。
近九成專案經理,肯定PM 2.0
而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生態,88%的受訪者都一致認同PM 2.0的作為,過去PM 1.0按部就班完成目標成就不可滅,但是PM 2.0顯得更接地氣,能夠更加貼近市場,與團隊協作氛圍更能激勵彼此且更接近組織目標。
周龍鴻點出,「成為組織好用又有績效的人才何樂而不為!讓自己能時常站在高階的角度看事情、做決策,對於專案經理來說,不僅是鍛鍊,同時也是職涯發展以及自我實現的試煉,展現的自我價值更好、更高。」
除此之外,周龍鴻提到這幾年的自身觀察,「英文越發重要了,尤其是全球化,很多中大型專案都是跨國際、跨團隊的組合。我非常建議專案經理們,可以花點時間鑽研語言能力,讓自己能順利接軌世界。」
瓶頸不可控,重點是心態
被譽為台灣專案管理傳教士的周龍鴻,這幾年為台灣專案管理界做了很大的突破,先後帶領上百個志工完成多項國家標準,包含CNS 21500 專案管理指引、CNS 21503專案集管理、CNS 21504專案組合管理指引、CNS 21505專案管理治理指引,其中台灣為全球唯二(另一為瑞典)將CNS 21505列入國家標準者。
「專案管理是每個人、每個企業不可或缺且密不可分的,很希望能讓其變得生活化,全台灣目前有將近13,000名專案管理,我相信有1/3甚至更多的人不會用PMP手法做專案,或是身在專案而不自知。」周龍鴻打從心裡說,「我經常念茲在茲的是,很多專案經理都把專案PMBOK奉為圭臬,認為遙不可及、難以觸碰的專案才稱得上專案,其實很多時候專案可以很生活化、很簡單,重點在於每一次專案的開始,乃至於到結束都有收穫,從中學習後成長,期待下一次專案的來臨。」
周龍鴻特別提醒,「PM 2.0是一股趨勢,是典型向上管理的思維。我也繼續不停歇地為台灣專案管理繼續努力、拚搏,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專案管理精神存在各個企業,甚至每個人的日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