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願就有力的徹底實踐 十專獎,華人專案管理的觸媒
有願就有力的徹底實踐 十專獎,華人專案管理的觸媒 https://bit.ly/3C8c8p8
文/吳怡銘, PMP
你知道每天在全世界會發生多少專案嗎?一萬件、十萬件、百萬件,其實可能數十億件,其實生活在這地球的人們每天都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專案,每個人都可能是專案經理。
十大傑出專案經理人獎(以下簡稱十專獎)即在獎勵優秀的專案經理,讓他們從企業和組織中被凸顯,把這些推手從幕後給邀請出來,接受團隊的表揚。而這個被號稱華人專案管理界的奧斯卡獎到底是如何形成,又怎麼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華人界的重視,甚者有許多產官學界願意無給職的投入,是一股甚麼樣的公信力或是魅力。很榮幸邀請到十專獎創辦人暨總召集人周龍鴻(Roger)來與我們分享這個獎項的由來,由他來訴說舉辦三屆的軌跡和動人故事。
PMI Way, Taiwan can.
十專獎來自於周龍鴻心中的感動,得從一個遠在美國的故事說起。那年是2010年,適逢美國專案管理學會(PMI )40周年,在台灣推動專案管理師(PMP)的周龍鴻,用5年的時間把台灣PMP人數從200個往上推展20幾倍,來到5,000名,從一片荒蕪之地變成綠意森林,想為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見證,於是周龍鴻就投遞了PMI的卓越貢獻獎。這個獎應該是PMI最容易參加但最難獲得的獎,要知道,PMI可是開放任何專案經理都可以來報名,資格不需要有PMP,如果平均一個國家有100個專案經理投獎,全世界185個國家,也就有18,500名競爭者,再從裡頭挑選10名卓越貢獻獎,根本就是機會渺茫,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那年還從缺兩名,而這個來自台灣的PMP傳教士,一個才滿40歲的年輕人,他獲獎了!
「當舞台上的大螢幕打出我的照片,上頭寫著The Great PM -- Roger, Chou,內心的激動無法形容,加上我的名字是C開頭,是第一個上台領獎,是台上唯一的華人,也是台灣人第一次得到這個獎。」提起這段回憶,周龍鴻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當下就想著,有朝一日要把這個獎帶回台灣,生根發芽。
從無到有的願力奇蹟
在搭飛機回台灣的長途旅程上,周龍鴻輾轉難眠,開始拿著紙筆做規劃,腦海裡不斷地想著重複的問題──如果我要在台灣把這個獎辦起來,可以嗎?
他思索著,PMI當初也是辦專案經理的獎項起家,因為有足夠的公信力讓全世界正視這個民間團體,PMP認證考試反而好幾年後才誕生的。再者,台灣國際專案管理師協會(ITPM)理事長只剩下半年的任期,有足夠的時間和人力嗎?會有人來投獎嗎?場地和經費在哪裡?……
帶著勇者無懼的心情,周龍鴻回國之後,就把自己在PMI的所見所聞,以及希望能把專案經理的獎項在華人世界落實的概念跟ITPM的理監事報告,沒想到大家一聽都舉雙手贊成。
第一屆十專獎在從無到有的狀況下產生了,周龍鴻至今想起都覺得不可思議,他說,我們擔心沒有人來投獎,結果身邊的人就號召身邊優秀的專案經理,一傳十,十傳百,短時間居然看到許多在台灣了不起的專案經理,他們都來自數一數二的大企業。擔心沒有人力,在PMP號召下,從台灣四面八方來了一百個志工,大家都自掏腰包,只為了要參與這場盛會,不缺席這場精采的典禮。擔心沒有評審,結果我們一發文給產管學界,官員來了、校長來了、董事長來了……陣容堅強到不可置信,而且沒有付出一毛評審費用。
正當萬是俱足時,頒獎人應該找誰呢?此時,身邊又有貴人告訴周龍鴻,或許可以試試找立法院王金平院長,「我按照程序發文給院長,也親自到服務處拜訪,沒想到王院長立刻答應來擔任頒獎人,甚至第二屆辦在新竹,院長也特別來了一趟。」一切的一切,誠如周龍鴻掛在嘴邊的「有願就有力」,十專獎是很多願力的集合,從零經費到龐大的典禮,再到評審零收費、再到一百個志工,到現場爆滿。
台灣專案管理能量的爆發
十專獎至今是第三屆,每一屆的報名都很踴躍,每一屆的專案都出類拔萃。這個獎項之所以會受到業界重視的原因無他,就是六個字「公平、公正、公開」,有錢沒得買,關說會被評審記下來,無形中過濾掉許多不好的因子。
看到評審組織圖,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超然的獎項,雖然是ITPM舉辦,卻沒有任何一位理監事擔任評審,「我們自許是十專獎的平台,評審雖受我們之邀,卻是獨立運作,讓他們自己共識決,選出委員會的主任評審。接下來,他們才去評選,完成所有的作業。ITPM只負責舉辦工作,不能經手也沒有考核權,也沒有辦法打分數。簡單說,這叫把自己架空,百分之百尊重專業。」周龍鴻強調IPTM在十專獎的角色。
然而,之於國內乃至於全球大大小小的獎項,十專獎有一個很特殊,同時也令人佩服和尊敬的地方,無論你有沒有得獎,都會收到一份回饋資料,評審們會針對你所投遞的專案給予建議,如同請了20個國內最好的顧問免費幫專案做診斷,還告訴你可以再加強些甚麼,讓專案更有綜效,協助你繼續為專案努力、為公司加值。
對於評審,周龍鴻由衷地說,「真的很感謝這些評審,每屆的十專獎從啟動到頒獎約六個月,幾乎評審的時間都落在過年的時候。這些長官們幾乎都是犧牲自己的假日盡心盡力地為專案經理付出,很認真地給每個專案實質的建議。為的也只是讓台灣產生更好的專案管理能量。」
科技思維的無紙化平台
另一個十專獎的特色是,這個獎項從報名到評審,再到得獎回饋,都是採線上電子化進行,就連得獎者、頒獎人,甚至是與會觀禮都得線上報名。
對此,周龍鴻笑著說,「當時第一屆初舉辦時,有6、70個專案經理投獎,每個人都準備一本厚厚的個人資料,20個評審就要準備20本,有時還有附件等資料。頒獎典禮結束後,我們整整銷毀了一卡車的報名資料,深深感慨一個活動就得砍那麼多樹木,真是有點罪過。所以從那刻起,我就開始和同仁研議來寫一個評審平台。」
也因為專案管理首重逐步完善,理所當然第二屆十專獎進入到無紙化的境界。「很多評審看到連評選都無紙化都感到新奇,為了讓每個人都能上手,還有elearning教學,可說是台灣首創且唯一零紙本、零郵寄。不過這也考驗專案經理的電子化能力,能通過報名這一關,這些專案經理心思細密的程度也就八九不離十了。」周龍鴻說。
一切在於專案管理精神
周龍鴻在專案管理界素有PMP傳教士之稱,十專獎也是他的志業,更在第一屆頒獎典禮完後,志願擔任日後的總召集人。當我們問及一個獲獎專案應該具備甚麼特色時,他思索一下後這般說,「問題不是獎項的大小,也不是獎項的知名度,而是在每個專案特殊的管理手法。我經常會問,『如果換一個專案經理來做會失敗,那你成功的原因是甚麼?』是因為人的特質?管理的手法?或是因為它的用心導致專案成功?換個角度說,如果你用這個手法去做中油的大型工廠,或用這個手法去做iphone手機,或是用這個手法去做一隻滑鼠,這都不是你可以決定的,因為是你的公司請你做這個專案,而不是因為哪個專案為你帶來加分減分,『所以答案是專案經理,因為專案經理給予專案新的生命。』」
再者,專案的精神也是準則。你是商業機器,還是一位充滿為人類社會貢獻更好意志的人!舉例來說,你是一位蓋工廠的專案經理,但你覺得工作無趣,所以你只是在蓋房子;或是你是樂觀的認為自己在幫城市蓋磚石,當磚石逐一累加,何嘗不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切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在專案,而是做專案的精神!」
「我相信對評審來說,每個專案都是相較性,重點在於專案經理所使用的方法論和其他人有甚麼不一樣?是擁有邏輯的嚴謹度?專案的獨特性?或是做了哪些特別的東西……如此而已。」他說。
轉動世界,讓推手走向舞台
接著,周龍鴻起身走到辦公室一角,拿出了十專獎獎牌樣張,接過手的我,小心翼翼扶著這沉甸甸的重量,那股感覺像似專案賦予專案經理的任務一般,是神聖的負荷。上頭的LOGO其來有自,一隻厚實的手撐住上頭的地球,地球上圍繞著人形圖,象徵利害關係人,傳達著專案經理應有的任務和責任,誠如十專獎的標語--世界因專案管理的精神而轉動。
「十專獎藏了很多門檻,並非只是準備資料那麼簡單。初審後,會通知得獎者來面試,如果得獎者因故不到就會順位遞減排名,這是考驗也是第一關卡。在頒獎論壇上,更要求上台演講者得先繳交試講影片,經過80%評審同意,才能上台。甚至於,如果頒獎典禮不能出席就視同放棄獎項。很多規定其實是讓專案經理重視這個獎項,更多內心思維是專案經理的品德和對人事物的態度。」周龍鴻解釋。
如是的塑造,有種黃袍加身的感覺,這個獎已經把得獎者的光環,那股難以形容的氛圍已經被全然塑造,無疑地,十專獎就是當世大獎。